返回列表

作者:巨人电商

不要神话微信扫一扫 这可能是个大坑

POST TIME:2020-10-24

又一个吸粉神器诞生了!这两天在疯传微信扫一扫的功能,很多人又开始追捧这是微信的一个大杀器,嘚啵嘚啵…窃以为这倒是又一个吸粉神器,最终会被大家玩坏了,然后悄悄的沉寂下去。其实,同步更新的功能还有一个微信多客服,还有多少人记得微信的多客服,当年推出来的时候也是很多人嘚啵嘚啵说多伟大,然后没多久就…

微信扫一扫说简单点儿,就是企业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里面设置货品的条形码,用户扫码就可以关注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将微信公众号、商品条码、微信扫一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简单的闭环。企业再通过微信扫一扫的API接口将用户数据接入企业自身的CRM系统,可以有效的完成用户数据的采集与应用。

现在来看看最新推出的微信扫一扫,有哪些神话和大坑呢?

其一,条形码还是二维码?

其实,早在2013年叶老师就与合作伙伴一起给微信提过条形码和商品二维码的试点建议,那时候建议微信扫一扫实现品牌商品的公共产品库的二维码+条形码的模式,应用场景除了条形码之外,还有商品二维码,扫一扫二维码后可以到专属的短链地址和相关页面。现在来看2016年的这个功能,反而阉割只剩下条形码了,也就是69开头的69码。企业搞过产品编码的可能知道,69码是现有的产品标准委员会的范围,它只是基于品类的条形码,而没有企业的流水码以及产品的二维码,也就是你只能识别属于哪个大类?却不知道是哪个SKU或者具体哪个流水产品?真正能够创新的是建立商品二维码标准体系,至于为什么没有做或者做不了就无人可知了?

其二,关联关系是不是一切?

扫一扫可以实现品牌、品类和人的关联关系,但这就是一切了么?!实现了又怎么样?谁做下一步动作?企业真正缺的是有了粉丝之后做什么?有时候吸粉神器不是在帮企业,而是在害企业。这个扫一扫会变成一个吸粉神器,不断的扫啊扫的进来粉丝,这些粉丝可能有扫哪个品类码的关联数据,甚至有在哪个位置扫的?但是这样又怎样呢?你觉得会有多少企业真正懂得对这些粉丝设计有针对性的关怀和运营活动呢?他们会的大部分是扫了就推送产品促销图文或者优惠券。久而久之,消费者扫码的兴趣会越来越少,从而进入到一个吸粉神器的恶性循环。

其三,扫一扫的接口是哪些数据?

叶老师看了一下扫一扫的API接口,扫一扫事件传递的数据包括产品码、微信用户id、消息时间、地址(国家省份城市)、性别和场景(扫码或会话、朋友圈)。这涉及到几个事件:打开商品主页的事件推送、从商品主页进入公众号会话的事件推送。打开商品主页的事件推送是指当用户在商品主页中关注公众号,微信会推送该事件到商户,推送的内容包括关注用户的基本信息、时间、关注场景及对应的码信息。当用户从商品主页进入公众号会话时,微信会推送该事件到商户,推送的内容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时间、关注场景及对应的条码信息。 除了吸粉和采集用户数据之外,微信扫一扫的事件推送还可以做差异化运营方案(针对个人推送不同内容)。当用户打开商品主页,微信会将该用户实时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异步事件的形式推送到商户,商户可利用该信息做数据分析,形成差异化运营方案或指导生产。

其次,事件推送的另一个妙用就是:用户关注后,你可以在48小时内与用户进行主动微信推送;而如果是老粉丝用户,很久没有互动超过48小时不能推送消息了,但扫一扫商品条码后有事件推送,你可以凭借这个事件推送又可以在48小时内与用户进行主动微信推送了。

明白了么?叶老师并没有教你做坏事啊~

其四,扫一扫的场景存在么?

微信里面说扫一扫可以防伪溯源、可以扫码支付等等诸多场景,但这些场景是不是真正存在呢?一个,防伪溯源必须结合品类码+流水码,只有流水码才有可能追溯生产地址、销售流向区域以及批次,当前只用69码是做不到防伪溯源的。当然,可以结合条形码+流水码的二次扫来形成一个追溯,但这样也涉及到与企业的产品流水码的对接和实时查询,这个工作量无比复杂。还有,前面说过微信扫一扫的核心是不是基于已有的条形码标准,而是以微信二维码建立新的二维码标准,将扫一扫二维码推广成为企业通用标准,这样才可以深入到通用的扫码展示、防伪溯源、出入库管理以及与企业的会员系统打通。然后,将这个扫一扫形成标准通用接口,成为企业的ERP或者营销系统的必备插件。

第二个,扫一扫微信支付的场景基本上是YY。能够拿起产品扫一扫意味着已经是在线下了,而线下的销售场景是利用现有的移动POS等设备已经可以扫条码后选择多种支付方式,包括微信支付码和支付宝支付码,如果仅仅是微信扫一扫除非是微信专用卖场?

而在线下扫一扫条形码然后根据跳转的商品页面到线上的微信商城去购买,你觉得线下卖场或者老板会开心的给你好看?很多企业O2O死掉的原因看来被很多人遗忘了。

其五,数据的归属权在哪里?

据报道,微信扫一扫背后的防伪溯源体系由专业供应商来运营,扫码数据也掌握在防伪溯源供应商手里。这是个核心问题,本来扫一扫+微信码是个通道体系,而扫码数据的归属应该是企业,只有企业才能够在品牌+品类(或具体产品)+人的关系下决策做下一步动作,试问:防伪溯源供应商积累这些数据,有没有授权?是不是合规呢?而企业也要考虑清楚:看起来扫一扫这个热点功能有些吸粉的功能,但是你全面规划过了么?后面的动作和运营如何设计?数据归属在溯源供应商而不是你这里你放心么?

希望微信不是下一个阿里:只进不出!

最后,毒舌一句:在企业级应用市场上,微信团队似乎没有感觉,无论是公众号从订阅号到服务号再到企业号最后是企业微信。从开放接口和第三方应用的拓展上看,微信团队似乎选的队友也二二乎乎的。要做好2B这块业务,神一样的微信不要有猪一样的队友,否则就真的2B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