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不是经营行为——访南京力联集团董事长翟韶均
POST TIME:2020-10-25
12月初,12位西方艺术大师的19幅作品通过展卖的方式留在了中国,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夏加尔、雷诺阿、毕加索、米罗等人的代表作。雅昌艺术网对此给予了详实的全程关注,包括对美国蒂姆·雅戈画廊主人雅戈(Timoth Yarger)先生的独家采访。
然而,此次展览真正的幕后总策划是何许人也?
中国力联集团董事长——翟韶均。
一位颇有成就的南京企业家,这次却巧妙地扮演了艺术策展人的角色。
为什么企业家办起展览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外文化交流很多。但被社会普遍关注的还是流行音乐、卡拉ok、迪斯科等等。我认为,另外的艺术形式也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比如西方绘画艺术。这类艺术品种更加不容易引进,需要更大的经济实力来做。”大刀阔斧,言简意赅,翟韶均讲话的确是领导风范。
他接着讲:“这么大一个中国,国家级美术馆和学府都没有较为完整的成系列的西方艺术品的珍藏,是很遗憾的事情。艺术品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我们中国也应该拥有至少一批西方代表艺术家的代表作,供大家欣赏与研究。”
翟韶均不禁回想起若干年前在国内逛博物馆,当时心里就有一种潜意识,什么时候能去罗浮宫去凡尔赛宫去大英博物馆,方能欣赏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后来自己做地产做实业,经济上逐渐有了相当的能力,他开始思考是否能为中国美术界做点开拓性的事情。出于这样的考虑,《走进中国——西方艺术大师精品展》有了策划的雏形。
西方艺术品收藏在中国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近年火热,但是仍局限于中国自身艺术品的收藏。对于西方经典艺术品,之前顾及较少。
有感于此次展览的开拓意义,著名艺术理论家邵大箴分别从国人的经济能力、收藏群落和对西方艺术的关注,对翟韶均策划此展览给与了“适逢其时”的好评:
“改革开放"的国策使中国人走上富裕之路,也使他们对精神文化有更高、更多样、更丰富的要求。这既表现于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更加珍惜和进行更认真的学习、研究,也同样表现于对外来文化艺术的更加尊重、理解和热爱。随着艺术史知识的增长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中国人不仅懂得西方古典写实艺术的奥妙,而且也为现代艺术的魅力所吸引。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已经进入中国收藏家的视野。”
翟韶均很务实,他说这次只是想展示一下,告诉收藏者们,不仅中国的艺术品值得收藏,我们还可以关注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同样可以收藏和拥有的。我们过去只知道上亿美元的毕加索,好几千万美元的梵高,但实际情况是,也有几万美元的毕加索,几万美元的梵高。这离我们其实一点不遥远的。
“中国像我这样有能力去收藏和拥有西方艺术大师作品的企业家和机构,应该有相当的数量。从整个市场来看,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艺术品需求的眼界不断拓宽,这是一个必然。”无疑,翟韶均把敏锐的前瞻性转化为了卓有成效的实际行动。
翟韶均其人
说来有些新鲜,70年代末恢复高考时,翟韶均报的是南京艺术学院的音乐系作曲专业,一个现在看来即浪漫又严谨、即稀少又俏皮的专业。整个班只有7人。
当我先入为主地问到,是不是出于对音乐的执著追求而报考作曲时,得到的却是再朴实不过的回答。
翟韶均回忆,那时知青的好出路无非是两条:当兵和上学。当兵需要家里成分好,根正苗红,这个不在自己掌握。上学呢,数理化的基础不够扎实,但是从小参加宣传队,对文艺有兴趣,于是就这样学了作曲。
那时毕业后,当然是包分配,比现在的大学生可省心不少。于是从南艺直接到了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的江苏音乐杂志社做编辑记者。几年后又在组织的安排下,在《消费艺术导报》做了6年总编。
聊到此,方知对面此位董事长级的人物,原来是我的大前辈,顿觉鲁班门前弄斧了……同时也更增添了对翟韶均的尊敬。从一位音乐和文字工作者转为创业型的成功企业家,其中的风雨和艰辛恐怕只有他本人自知。
对于我微观的推测,翟韶均未有过多提及。言谈简洁的他把自己放到宏观的背景中看走过的路。“历史的潮流推着每个人前进,回避不了的。历史给我的安排,我每天都在做。一个人的命运,回头看,都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
翟韶均创办的力联集团,总部南京,主要从事房地产和工业制造业,看似与文化关系微弱。但是翟韶均是颇有些文人气的,对艺术情有独钟。集团内部的美术馆成立多年,收藏多件书画精品,而鲜有外露。对于他的低调,翟韶均解释说,他有一种文化情节,纯粹的兴趣,收藏的目的并不是经营。
翟韶均语录
1、在拍卖界、收藏界要尽量戒掉浮躁和发财的心态,要有点耐心,跟着市场慢慢走。太急了会出问题。要耐得住。
2、搞艺术收藏,需要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如果只是想着纯粹投资,很可能会输。不要当股票和房产在炒
[img]http://post2.zhubajie.com/p/1297395114/12355092.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