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作者:巨人电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说说过年那些事

POST TIME:2020-10-25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打扫忙。记忆中的小时候,今天是家里大扫除的日子,北方人家的风俗。这一天,我们这些小孩就帮家大人擦玻璃,而爸爸负责打扫院子,妈妈负责清洗所有的用品(床套被套窗帘之类的),所有分工。一天下来,家里里里外外都是整洁一新,预示着除旧迎新~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跟我有同样的经历,现在年龄渐长,自己也有了新的家庭,但保持了20几年的习惯仍然改变不了,这一天,是我们忙碌但更是快乐的一天。下面我就带大家回顾一下历年的春节有什么新彩头吧。 1949 年,刚被国民党兵席卷一空的老百姓虽然在物质上没有因为解放而有什么质的飞跃,但精神上的愉悦却让他们感觉这才真是在过年。“大喜,解放了,好日子终于盼到了”洋溢在北平城的上空,精神上的解放让人们早已忽视了物质上的贫困,日子越来越好的祝愿让人们对这个有着转折意义的春节充满了美好回忆。 50年代的春节过得有点不简单。除了喜庆欢乐,还伴随了一系列国内外重大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事件。更确切地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系列振奋人心的事件,过节的人们才找到了欢乐的理由。 紧日子里过出好兴致,60年代的春节因此令人难忘。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饺子显得分外香;平日里没有零花钱,春节里糊个纸灯笼,买个风车,哪怕是逛趟厂甸什么也不买,都能让孩子大人高兴一年。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公社干部便到烈属和军属家里贺年。男女社员们挨门串户,互相拜年。 70年代的开篇语是“满怀革命豪情迎来伟大的70年代”,还有一直持续到1977 年的“过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春节”的口号。上级又是“强调”又是“要求”,要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春节之际要狠抓革命,猛促生产,高门儿大嗓干到腊月二十九,吃完饺子,初一早上再动手。这叫移风易俗过春节,大年三十不歇脚。 大年三十儿,一家人一边包团圆饺子吃年饭,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与荧屏上的影、视、歌、曲艺明星同喜同乐……80年代,中国百姓渐渐约定俗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过节方式,学者称之为“新民俗”。一台晚会,不仅把一家人聚在一块儿,而且造就了小品等一些文艺形式…… 进入21世纪,团圆还是年的主题,年根底下,如潮的人群依然奔向大小车站,拥挤着要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老一辈的人依然有着浓厚的年的情结,一年年地坚守着过年的习俗,鞭炮、春联、福字、年画、祭祖、拜年、压岁钱等年的专有物事在他们心中分量依然很重。年是欢聚,年是喜悦,年更是回味,抛开所有的烦恼,让我们欢欢喜喜的过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