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每个人都应该用文案,表达想要的生活
很多人觉得文案是一个带货的过程,是一个定位的过程,是一个营销的过程,这当然没有错,但最伟大的文案应该超越这一切,就像Nike的“just do it”,它可以启发我们做人的内在活力,这是一个突破不自信,达到勇气的瞬间调频过程。
无论是写情书、报告,还是写微信文章,它背后的力量源泉在哪?如何有效精准地完成这份工作?首先,我们要看你站在什么立场,如果站在厂商的立场,你当然希望消费者能够直接购买东西,有很快的行动力。
我自诩不是一个带货的文案,我希望在文案之外,它还有很重要的启示,留在消费者心中,就像刚刚所说的“just do it”。我如果要挑选产品,这个产品一定是自己很喜欢的,自己会用的。
我以前选了诚品书店,就是因为自己就是经常进出那里的读者。在写诚品书店的文案时,我便是从自己如何爱上这家书店,以及如何看待它的角度来写的,这个文案基本就是浑然天成的东西。
当时,我用了一个类似作家的角度,海明威阅读海,发现生命是一条要花一辈子才会上钩的鱼;罗丹阅读人体,发现哥伦布没有发现的美丽海岸线。事实上,这讲的是另外一种眼光,也就是书店能够提供给你,除书之外的一个特别的东西。
做文案的人,其实相当于是一个带着诗人的视野的先锋者,而诗人会带你看到自己所没有看到的生活的美或不美,或者凄凉、感伤的部分。实际上,美是超越悲剧和喜剧的,悲剧可以变得很美,喜剧也可以变得很美。
我从希腊回来后,写了一本书,叫《希腊:一个把全世界蓝色都用光的地方》。就这本书的书名而言,它其实就带动了很多人去希腊,而没有去过希腊的人,也会想象出把全世界蓝色用光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所以文案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
每个人都应该是文案,我们有权,也有义务和责任,为身边所体验到的美好,用漂亮的文字发声。即便是一个路边的小面店,如果它煮得非常好吃,却没有钱打广告,那你就应该在你的朋友圈,写一句非常到位的话,这样这家面店就可以留下来,而不是被大型的品牌或者很难吃的面店占领。
这就是文案的一种选择权,也就是我们用文案来表达或者投票,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要到达的层次。
02、为什么别人不太看得懂的是一种流行?
在过去的几十年,台湾有一批很文青的人,他们经历了一个很特殊的时代转换。那时的经济正处于飞起的过程,然后就出现了一批年轻人,比如林怀民、蒋勋,还包括诚品书店,他们对整个时代的影响非常大,也很快影响了比较年轻的文青人。
这一批人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跟美比较有关系,跟钱没有直接关系,这个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美学,包括建筑、空间、设计、文字等等的美学。当他们开始认知到每件事情都比金钱更重要的时候,这个导向是完全不同的,并且上升到了一种意识形态。
当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时代,所有的广告文案都非常相似,让别人不太看得懂,但大家却都觉得这很酷,很特别。这就形成了大家愿意往这个方向走,并且觉得一个别人看不懂却很诗意的东西是一种流行。
这其实是一种大家共同创造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文化氛围跟所谓的快时尚,或者快速带货,是差异非常大的两个视野,比如欧洲、日本或是其他一些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它们会让你觉得待在那边就不想离开,因为那里的每栋建筑都有它的味道,有它的颜色,有它的气味,有它的姿态。
当待在一座城市的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这个城市没有脸,它们有一个自己的个性。所以我们当时那一批人其实做了三件很重要的事情:第一是大量地读诗;第二是大量地旅行;第三就是大量地看电影,看书当然是其中之一。
我们每一年至少会用两周到三周的时间,去看全球得奖的片子,因为这是非常大的文化养分。我一年大概会看500部电影,其中550部是艺术电影,或者是很难看到的小众电影,这样50年下来,落差非常大。
05、不停地追求知识,其实是不正确的
在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当时的东方日报有一个副刊,上面有蔡澜、金庸、倪匡等很多有意思的人,但后来出现了一份很流行的,很市井的,力量很粗暴的大黑体字报纸,整个东方日报的体系就溃败了,曾经的香港文人社会也瓦解了。台湾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因为这个媒体后来也去了台湾。
现在的人分割成了两种不同的人,比如在地铁上,我们看到有一批人在刷短视频、玩游戏,还有另一批少数的人在看书。
虽然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但你会发现他们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看短视频或者完全沉浸于手机的人,他们的表情基本是空洞的,他们正处于茫然的人生状态;而看书的人,他们的眼神非常坚定,他们可以享受在当下看到的几个字里行间的那种美。
这可以用平行世界的概念来理解,就是一个世界有两种不同的活法,而形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有人在天堂,有人在地狱;有人活得明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人活得茫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直被那些所谓的“碎片化东西”追着跑,他的人生也被打成了碎片。
在现在追求知识的时代,很多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停地带着自己不够好的焦虑,去学很多东西,但人生应该把求知、反思、创造三等分,你的求知不能大于三分之一,你的反思要大于三分之一,你的创造要大于三分之一。
换句话说,你不能永远都在吸气,不能不停地让氧气进入所有的细胞,而创造的部分就相当于吐气。我们从吸气停下来,再到吐气,就是从求知到反思再到创造的过程,它们应该是在一起的。
当你专注于反思和创造,一边创造,一边学习,这个过程是更自然的,更有力量的。
现在有太多的人都在拼命求知,他们虽然比看碎片化的抖音的人好很多,但当他们求知完以后,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他们会背很多书,然后告诉你,这个人说了什么,但他们表达不出自己的意见。
这就相当于你在各个树下搜集了一堆落叶,但拼不出一棵活生生的树。我们应该种好自己的树,建立自己的体系,这是无比重要的。先不看书,而是先从你的生命经验介入,建立起你自己的生命体系,之后你在看书的时候,就可以做串联,知道这东西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根,没有自己的架构,即便他拼命搜集这些东西,最后也会变得越求知越茫然,因为他自己真正的根没长出来。
04、傲慢与偏见,其实是一种没有文化底蕴的表现
以前有文化的人,其实带着对新生事物的傲慢与偏见,比如当电影出现的时候,做话剧的人认为电影太时尚了,太没有文化底蕴了,但当电视出来之后,电影就变成了与艺术更靠近的东西。
在我们很年轻的时候,电视被认为是偏大众文化的,但当碎片化的网剧出来之后,电视台居然也开始做高级文雅的东西了。以前看报纸是普遍、正常的事情,但现在你可以看报纸,已经算不错了。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体现的是一种比较熟悉以前的媒介和文化形态的人,对新生事物的傲慢与偏见,他们忽略了这种出现的技术变革和新东西,带来的可能性。
一个人用他的偏见,看待别人,否定别人,批判别人,只是为了保持他最后的那点尊严,让他不会觉得自己消失在了快速的文化、时尚的洪流当中,觉得快失去自己,觉得自己快落后。
事实上,真正有底蕴的人,其实是可以学习新东西的。同样的东西,它放在抖音、电视、手机上,都可以有深度,只是你要明白这东西的本质是什么,比如你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食材,无论是把它切丁烹饪,还是把它整棵炖,它的味道其实都不会太差。
有时会存在一种“媒介决定信息”的状态,比如我们创作一个内容,它的表达形式在电视台、现场演讲、微信、微博、抖音,是完全不同的。现在很多老一辈的人在微信上写的东西,之所以没有人看,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怎么分行,他们的一些文字语言不符合新生代的需求。
我们过去可以好好看一部小说,但现在的小说都是分章分段的,比如在20分钟之内,可以看完一部红楼梦,在5分钟之内,可以看完一部电影。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我们在想用最短的方式来看整个东西的时候,其实已经变成了这个解读的人或拆解的人的附属品,也就是说我们是用他架构的碎片去获得东西,但他的东西完全没有自己的生命养分。
媒介的确决定信息,因为它的承载量不会那么大。在过去,很多人认为写文案是一件很肤浅的事情,但如果我们用诗人的角度来写文案,这个文案至少不会太差,因为诗可以承载更多的东西。写歌词也是一样的,比如方文山就常说他是一个隐形的诗人,他把诗都藏在了流行歌曲里面。
有一些导演,他们拍的一些非常短的视频,其实是非常有深度的。他们在一分钟之内,就把人生中最精华的转折点拍了出来,当你看了之后,就会思考很久。换句话说,这一分钟会让你想到自己人生的那一分钟所没有看到的视野。
05、如何让抖音瞬间变得有深度?
一个有底蕴的人,他在任何媒介上,都可以展现出它的深度,就算只是一个点,它也可以充满无限的可能,就像just do it,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承载了无限的可能性,无限的意义。
我们在看蒙娜丽莎的画时,你可以从这个画面中看到很多东西,每个人解读出的信息都不相同。在过去,一整面墙的壁画才有可能承载很多的信息。
我刚看完达芬奇的500周年展,他的手稿非常精彩,他有一个巴掌大的记事本,每一页的各个方位都有他的记录,而且还有一部分字是上下左右全部颠倒的,即便你用镜子看,也看不出那个字是什么。
所以一个小东西可以承载无限的信息,只是要看写的人是谁,读这些东西的人是谁,如果读的人能够读懂写的人的很多层次,那这个读的人就是我们称之为“解封印的人”。
我常跟学生说,假设你有三分钟的人生,那你在整个人生的预告片当中,要剪入哪些画面,你要表达什么。当这个时代在流行的时候,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我们其实也可以赋予它很深的深度,只是看有没有人能做,有没有人会做,这是目前存在的很大的断层。
有寓意的,有深度的人,他守着旧的媒介系统,不愿意接触抖音,或者不知道怎么运用新的系统;而创作抖音的人,又没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在同样的界面当中,没办法做很精彩的表现。这两者应该做一个很好的对接。
这是一个时间问题,那些导演刚开始也只是记录一些表情,就像默片时代,但随着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看的人越来越多,他自己就会成长,自己就会丰富。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见,抖音也会变成一种有深度、很锐利、有智慧的一种媒介承载形式。侯孝贤曾拍过一部几分钟的短片,讲的是老先生带着一把伞,准备挡雨,但可惜雨是酸雨,这几分钟的画面就承载了一种很深的寓意,一种关于环境的反思。
所以我觉得要让抖音瞬间变得有深度,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这几位大导演直接放进抖音系统,让他们做一下示范。
上一篇: 上一篇:抖音短视频卖货挂小黄车需要收费吗?抖音不挂小黄车可以直播卖货吗?
下一篇: 下一篇:抖音混剪和搬运现在还好做?抖音视频播放量减少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