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盘点梳理了7款新兴工具,对社群运营、企服工具等市场新兴产品进行了介绍分析,并总计了自己的运营观点,与大家分享。
在自己的鱼塘养好鱼,从海里尽可能钓更多的鱼,2020,玩转私域流量。
01 行业背景
社群运营&私域流量的概念,2019年从年初火到年末。一个概念火爆除了这个词语朗朗上口易于传播以及具备神秘感之外,必有背后原因。
呈上互联网数据报告:
Q1与Q2对比,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19年Q1中国互联网流量季度分析报告》《2019年Q2中国互联网流量季度分析报告》
移动网民规模Q1增速放缓,1-3月增加了0.27亿。Q2增长见顶,4-6月增加了0.1亿。规模增量环比降低63%。持续观察多个季度数据,可以看到,增量持续降低。移动互联网行业用户规模已近饱和。红利期不再。
2.移动网民注意力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同上
Q1时长红利还在,Q2单日使用时长增长环比仅为2.9%,已经触顶。除此以外,使用次数增长也见顶。
可以粗暴的认为,当下没有新用户进入市场,并且老用户使用时长和次数不再增加。
除了移动端数据表现以外,各位有兴趣也可参考下国家经济发展增速数据,在此不加赘述。
02 社群的现在与未来
当下
正如报告所述,流量红利期不再,真刀真枪的时候到了,行业迈进厮杀更为激烈的局面。
今年与同伴们聊天得到的信息普遍是以往业务增长乏力,公司为拓展新的业务线而绞尽脑汁。比如主做硬件的开始重拾app来辅助业务了,主做B端客户的开始自己搭渠道做C端了等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都在各自的领域想方设法开拓可能性。
所以,企业开始关注存量运营。私域流量概念在这样的整体行业背景之下甚嚣尘上。成为绚烂的新生代红利概念,也有很多企业或团队从中渔获颇丰,例如年轻的创业团队零一裂变,成立两年已经为 200+企业提供了微信生态用户裂变增长解决方案。其中不乏腾讯、京东金融、滴滴、中信集团、宝洁、招商银行等大型企业。
增长的根本逻辑:尽早进入处于增长的行业当中,借势享受增长红利。
所以社群是当下所有企业、团队以及个人必须要关注的方向,如果已经在做,一定要做好做大;如果还没开始,那么马上搭建团队抓紧开始。
未来
那么未来呢?社群的红利会持续多久?
社群的未来呈现形式是无法预测的,因为技术的发展像烟花一样绚烂多彩,充满各种可能性。但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人群聚集一定是社群化的。环顾网络世界,信息大爆炸带来的技术革新并没有扩大我们的视野,反倒在加剧信息鸿沟。目前业内根据用户使用情况对用户进行标签化推荐已成为常态,只给你看你喜欢看的,牢牢地把人控制在认知边界之内。抖音疯狂的的标签化推荐、淘宝的千人千面,用户已经深陷其中。今年9月,今日头条意图开启新的toB计划,对企业提供“灵驹”,它的智能推荐算法面向部分企业开始放开,定位是“全球领先的企业级算法服务提供商”。
信息鸿沟并不会消失而是在加剧,所带来的人以群分也会越来越凸显。并且,物质的极度丰富带来消费升级,信息大爆炸带来信息焦虑,消费升级和信息焦虑共同作用会让信息筛选服务的需求猛烈爆发。
PSP(Personal Service Provider)个人服务提供商会应运而生。
众多个人服务领域将诞生非常多的专家、大小V、KOL以及创业团队等等。
越来越多的去中心化节点在生发中。粉丝或者说是客户会围绕在中心节点周围。所有人都有粉丝,所有人为所有人服务。个人品牌趋势已经起步,爆发的时代即将到来。1.0的群控时代已经故去了。2.0的未来是PSP的时代,是精细化运营客户的时代,是深耕个人服务的时代。可以预测,优化服务流程的工具深耕服务体验的企业也会迎来爆发。
未来一定是服务提供商的黄金十年。工具类、saas服务类,咨询服务,培训服务已经开始展现吸金能力。截止目前,2019年内,据公开信息,企业服务类公司融资成功多达389家,其中IPO21家。
03 社群工具分析
当下,针对社群社区的工具类社交产品也开始不断涌现。下面来看几款新兴工具:
(1)好物圈(微信小程序)
所属公司:腾讯
用户规模:圈子数量8378(截止2019年11月)
(2)飞聊(APP)
所属公司:今日头条
用户规模:总下载量超300万(行业数据)
(3)芥末圈(APP)
所属公司:深圳云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规模:注册330万(官方公开数据)
(4)知识星球(APP)
所属公司:深圳市大成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规模:总下载量超2000万 (行业数据)
(5)微密圈(APP)
所属公司:成都空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规模:总下载量超300万(行业数据)
(6)乌托邦(APP)
所属公司:天津乌托邦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规模:注册用户70万,平台上已有3万多个社区(官方公开数据)
(7)粉丝圈/兴趣星球(微信小程序)
所属公司:宁波圈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规模:服务十万+公众号运营者,日活100万(官方公开数据)
下面从融资情况、slogan、变现方式、社交属性、激励设计、运营支持、开放属性等方面对几款产品进行解读:
由两个小程序“好友优选”和“稍后购买”而起步,经过“我的购物单”迭代阶段,于2019 年 3 月,正式升级成好物圈。10月,入口从小程序搜索框转移到微信「搜一搜」页面,产品机制也从好物推荐变成了以「圈子」为核心功能的同好社区。目前只有微信小程序。
因是腾讯内部孵化产品,没有融资需要。产品目前没有明确的slogan,团队对外宣传是做“爱好的舞台”。变现方面的设计是所有人均可发帖带商品链接进而引流购买。在改版前突出查看“朋友买过的商品”功能,目前突出朋友看好的帖子,并且弱化了商品功能和按钮。
在运营支持方面首页有“编辑看好”进行圈子推荐,推荐标准没有公开。每日推荐数量在20-40波动。从开放性角度来看,创建圈子需要进行申请,存在不通过申请的情况。
微信的分享卡片内带有“前往首页”提醒,首页可浏览全部圈子,对用户形成全平台的流量分发。正常使用过程中,首页有搜索框,可搜圈子+商品+作品(帖子) 。首页“分类找圈子”共提供20个类目索引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加入。
2019年5月20日凌晨,字节跳动的飞聊正式上线,一上线就被曝遭遇微信封杀,可见腾讯方面将其视为竞争对手。产品slogan:找到小伙伴,随时分享生活乐趣。主打兴趣社交方向。目前仅有APP端。没有变现设计。邀请好友可获得奖励(奖励为头像贴纸),提醒手机联系人导入,产品内有群聊功能可通过模糊搜索申请加入,提供陌生人临时聊天功能。
注册后有飞聊团队系统消息和小组进阶指导手册对小组创建者进行引导。 “发现小组”类目下首推为人工筛选的“为你精选”。
在使用中对用户进行兴趣收集,根据兴趣进行相关小组推送。可以不同身份加入小组,同时具有即时交流群组功能,可发红包,互动门槛很低。
首页搜索框支持模糊搜索人、群、小组、主页和聊天记录。目前可任意创建小组,暂时没有发现对于加入小组的数量限制,小组创建者可对加入开启审核机制。
目前联合了两所大学做陌生人声音交友尝试,如若使用相应功能,需上传学历证明,官方审核通过后开放使用权限。飞聊涵盖了陌生人交友,兴趣社区,短信息发布等各种社交功能,野心勃勃的大杂烩。
2017-10上线APP,2018年3月成立新公司。2018年12月获得百万天使轮投资,2019年10月获得创世资本、了得资本、novaclub、币客资本战略投资,数额未公开。
slogan:见解创造价值(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内容变现和粉丝运营的工具,在这里,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技能和见解,交流讨论自己见闻和心得。—源自官网)目前专注方向为区块链内容的兴趣社群。有APP和网页端。
变现方式:
在社交方面芥末圈提供私信权益,需圈主自行决定使用与否。据观察,芥末圈APP内圈主倾向于关闭该功能。激励方面芥末圈有独创的尝试,结合自身币圈资源和用户需求喜好,设计了圈主激励体系–能量体系与JMC体系,目前更新到2.0版本。
圈主的行为生成能量,能量按照一定规则生成JMC,JMC具有平台流通性并带有一定的特殊权益。如需了解细节,圈主可在APP内查阅《JMC节点用户协议》。
运营支持方面,有新手引导浮层,官方通知,客服小助手以及社区形式的帮助与反馈,官方人员每日互动,频率保持较高。平台内可任意创建圈子,暂时没有发现对于加入圈子的数量限制,平台上以付费圈子占绝大多数,不知与币圈善割韭菜是否有关。
目前非绿卡会员不支持退款。不提供搜索功能,但首页有“发现圈子”和“换一批”功能,共展示6个圈子。正在进行圈主扶持计划,暂不抽佣,即10%佣金返还。提供公众号嵌入协同。
在知识星球禁止币圈过分收割之际,芥末圈承接了币圈急迫的用户需求。
2013年12月,启明星辰数千万人民币A轮,2014年07月腾讯数千万人民币B轮,偏好宣传自己是腾讯领投。产品2015年上线,几经发展和变革呈现今日状态。
slogan:连接一千位铁杆粉丝。借凯文·凯利提出的“一千位铁杆粉丝”的观点:任何从事创作或艺术的人,例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作家等,只要能获得一千位铁杆粉丝,就足够生计无忧,自由创作。与PSP概念具有共通性。知识是目前社群工具中知名度较高的产品。有APP和网页端。
变现方式:
在社交方面知识星球提供私信权益、评论权益、非星主发帖权益,星主自行决定使用与否。如Fenng冯大辉的“互联网消息”星球则选择关闭私信功能。
激励方面,APP内有星球学院对圈主提供运营知识扶持。APP外,有微信公众号、在线课程、SEO等方式联合圈主进行内容营销。(为避免引流嫌疑,以下所有二维码均覆盖处理)
并有用户自发制作星球收集整理网站,对知识星球形成用户口碑的二次传播。
发现页提供banner位,“你可能感兴趣”“换一批”“精华主题”和三大榜单(财富榜,付费活跃榜,免费活跃榜)为优秀星球提供展示引流,知识星球的忠实用户们可在发现页浏览选择感兴趣的星球加入。
提供搜索功能,支持全局模糊搜索用户内容和星球。用户可进行礼品卡购买与赠与,也可分销分成。支持协同嵌入微信公众号。
ios端显示2017年10月上线。没有公开融资信息。在ios商务榜排名30-50之间,与知识星球相近,遂较为关注。slogan:让兴趣轻松变现,让粉丝更方便聚集。专属私密社群。灵活多变的变现方式。有APP和网页端。
变现方式:
用户可私信圈内成员,需圈主开放权益。圈主可批量发送私聊信息,据平台老用户反馈该功能属于付费功能。用户注册后,有系统消息提醒,包括圈子推荐、帖子推荐等。具备社区形式的帮助与反馈,官方每日进行互动。每一个页面都有搜索框可模糊搜索圈子主题文件以及圈子号码。
首页有bananer位2个。有多种圈子推荐位,如“圈子推荐”“更多”“帖子推荐”“热榜”等,为盘活流量并为圈主引流。未加入圈子的内容的是否可查看预览由圈主设置,与知识星球很大的不同是,知识星球大部分星主选择可预览,而微密圈的圈主大部分选择不可预览。并且收费虚标已经成为微密圈内的一种流行文化。
目前来看微密圈最大的特点是内容导向。从浏览器搜索结果就可以看出一二。
产品内的热榜一般代表了用户偏好以及产品导向,所以笔者选取微密圈热榜进行了小范围统计,“热榜”推荐前100个圈子中,圈名和配图带有“颜色”的圈子占55%(男主10%,女主45%)。
系统消息也会推荐莫名的圈子。当然,平台规范还是要有的。
开屏有广告、banner位有广告、热榜和推荐高抽佣、高起的会员收费,在试用过程中,所见到的一切貌似都指向终极目标—变现。
2018年2月上线,初为圈子APP,由新三板上市公司多点科技于2018年开始在内部孵化,并于19年初成立子公司乌托邦科技来独立运营,19年7月,品牌升级为乌托邦UVW。slogan:赋能社群运营者,让全世界都在线。有APP和网页端。
变现方式:为运营者提供多种变现模式,会员收费,分区收费,电商扶持,虚拟交易抽成等。平台承诺不进行抽佣。
乌托邦APP的社群工具属性极强。为运营者提供可高度定制化的社群运营工具体系,包括:
基础功能:加入审核、签到打卡、精选点评、多形式内容上传编辑、无人数限制的群聊私聊、多途径邀请、数据追踪等功能。
进阶功能: 高度自定义的经验&等级激励、分区模块、权限&收益功能。这意味着,在社群里不同分区的进出&发言条件,不同贡献能获得的经验及荣誉等级的升级条件、社区内身份标签设定等等,运营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后台实现自主设置。
不得不说,在功能设计方面,不同于其他几款产品的粗糙感,它非常的精致和用心。
目前该平台强调私域流量,运营者对自己的社群拥有完全权力。用户可私信圈内成员,并且有针对各个圈子的私有属性群聊,同时满足内容沉淀和即时交流的不同需求。
在激励方面,为运营者提供了丰富的激励工具,可结合运营特色自主设计使用。更多功能设置可在网页端进行。
有官方乌托邦,每日互动答疑解惑。目前正在进行“乌托邦社长招募计划”,主打1对1赋能并设置了万元奖金奖励优秀运营者。
设置侧边栏可进入搜索界面,“推荐乌托邦”共5个展示。提供模糊搜索圈名和圈子介绍。可任意创建社区,暂时没有加入圈子的数量限制。支持嵌入公众号做粉丝社区运营。从功能迭代的细节可知,乌托邦团队是一个具有社区社群理想并且想一路深耕的团队。乌托邦APP产品设计简洁清爽,实用工具丰富,社群运营者不容错过。
深耕微信生态的社区运营工具。2016年10月,Pre-A轮元禾控股,宁波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融资1千万人民币。slogan:百万公众号首选微社区。定位为一款社区运营工具。输出六大能力: 创建微信社区、涨粉引流、促进粉丝活跃、助力社区电商、附赠微信小程序、品牌服务定制。
与以上几款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粉丝圈工具是收费的,并且在其官网的案例中,展示案例多为企业用户。付费服务到期后,客户的社区将由兴趣星球承接,功能会被显著削减,只能满足日常简单交流使用。
变现方式:
社交方面,强调完全化的私域流量概念,社区之间无法被搜索,没有展现,流量不互通。用户只能通过圈主公开的链接或二维码进入某一个确定的社区。
这是Saas常见的设计理念,有赞微商城也是同样的完全封闭式设计。激励方面为圈主提供了积分工具,并且加入了有赞第三方对接平台,积分通用,有助于企业用户盘活流量。目前有付费额外赠送服务时长的活动。
因深耕微信生态运营,所以配置了丰富的微信运营工具,涨粉投票、粉丝推、易拉宝、红包互动等,并且附赠同名小程序。团队的内容营销意识较其他产品更好,不断输出运营知识并对核心圈主进行报道。
04 关于社群类工具的运营思考
各家产品在功能、运营和资源方面各有优势同时也各有缺点。前有知乎、豆瓣等大佬占据天下,后有腾讯、今日头条纷纷入局,作为创业公司的产品在夹缝中要生存,就要讨巧可爱灵活。
对于社群运营工具来说,客户分为大B端,小B端和C端。大B端属于企业服务类别,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与运营协助,并根据服务提供情况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小B端主要针对KOL类用户群体,需要对粉丝进行维护动作,例如变现、内容沉淀、多对多交流等。C端用户早期一般由B端用户引入,是有特定内容需求的用户,KOL会满足C端用户的主要需求。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业务路线,运营方向各有千秋。笔者在此给出自己的思考洞察。
对于付费工具路线,着重两个方面:①专注私域 ;②服务第一
对于免费工具路线,着重另外两个方面:①搭建流量平台 ;②与用户共同成长
目前,互联网客户价值主要分为两部分,直接付费的金钱价值以及用户付出时间的流量价值。付费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抛弃流量价值,免费工具就应专注于留存和用好流量价值。
(1)专注私域
专注私域,为什么是付费工具的专属呢?因为专注私域会完全依赖B端创造价值,必须通过前置收费来保证公司的利润并且在一定时期内绑定目标客户,后面再做续费和增值服务,例如做付费服务的有赞和粉丝圈。
对于免费工具,在专注提供好的服务之外,要通过B端引流,将所有B端带来的流量尽最大可能留存在自己的平台,远期建设形成新流量平台。例如知乎,豆瓣,贴吧等。
(2)服务第一
未来商业的最好方向就是服务,不仅着眼于眼前的产品,更应该打磨差异化的服务。有形产品的利润越来越低,而无形的产品的利润趋近于无穷大。
美容产品的利润越来越小,但是美容服务过程的利润越来越高;汽车的利润越来越小,但汽车购买后服务利润越来越高;书籍的利润越来越小,但读书会讲书人业务的利润越来越高。所以工具背后的服务一定要重点打造。
专属运营支持团队的搭建,运营团队的响应速度,行业热点的跟进,新兴需求的满足等“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服务”必须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塑造。
例如粉丝圈在提供社区搭建工具之外,考虑客户获取流量的需求,同时开发相应的裂变工具辅助用户拉新裂变,未满足客户用户活跃的需求,开发评论概率得红包和评论楼层得红包的功能等等,通过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不断提升用户好感和忠诚度。
在此举个反例,在试用上述产品的过程中,发现某一家产品的网页端仅支持谷歌浏览器打开,这绝对不能说做到了服务第一。每一个产品与用户的接触关键点,都共同决定着用户留存。细节决定留存,人人都知道,但人人都能做到吗?
除此以外,针对企业用户,要着重塑造定制化能力,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和运营支持。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有格局的公司可配置相应企业服务团队。
目前,在社区社群工具的企业服务领域,针对微信生态的个人号运营工具较多,企业微信工具刚刚兴起。搭建社区类的企业服务供应商只有粉丝圈有一定的知名度。
以上所列几款产品,后期切入企业服务的有可能是知识星球、乌托邦APP或者好物圈。
(1)搭建流量平台
纵观知乎、贴吧、豆瓣、闲鱼等当下免费的大型社区社群类产品,共性都属于流量平台,运营者可在平台获取新的流量。
作为免费的工具提供者,必须要珍惜用户的流量价值,因为流量价值是你公司的无形收益和无形资产,后期会置换成有形资产。
比如知乎最近不断调整的首页,打开后显示热榜。使用推荐时突然出现的推送。小细节表明它想占据用户更多时间,为用户推荐更多相关问题和答案,同时增加答主被关注的可能性。
答主为什么要使用知乎?因为需要发声、引流、盈利、背书。推而广之,所有的社群运营者都可以扣到这四个需求当中。
以上介绍的几款免费软件中,对于C端流量都表现的不甚在意。甚至出现用户因为无法在知识星球APP找到更多优质星球而专门做知识星球汇总网站的事例。近期知识星球APP改版了“发现”界面,由一个榜单增加为三个榜单,每小时进行更新,不知是否在考虑让平台流量流动起来而做相关尝试。
B端客户带来的流量需要珍惜。这是资产。
中国人喜欢热闹,社群社区更要热热闹闹。
(2)与用户共同成长
用户给产品提需求建议这种事很常见。可以从“用户给产品提需求”这件事的底层去理解用户心理。思考:谁会讲你的缺点并给出建议?
答案:父母、伴侣、师长、朋友。
用户与产品能形成的最好关系就是这其中的两种:父母&朋友。成熟的产品可以与用户成为朋友。初创&成长中的产品则可以赐予用户“老母亲身份”,让用户参与产品与公司的成长,让用户视我为己出。通过主人翁氛围的营造,实现真实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培养更多的超级用户,为口碑和盈利打好基础。正如米粉对于小米的价值,内部测试官对于Keep的价值。
创业公司的产品,会有很多优点,同时也有很多不足和缺点。需求建议的场景是最好的巩固用户与产品关系的锚点。
你的团队是如何看待用户建议的呢?附图是知识星球的需求投票贴。着重标明了星友名号,大家可以体会体会。
需求确定后,更新的时候是否可以注明是哪位用户的贡献呢?年度盘点的时候,是否可以在媒体感谢这些不断贡献时间和精力的星友呢?是否可以寄送实体的证书或者奖杯给热心用户呢?是否可以邀请参加年会呢?等等等
通过营造用户的参与感来得到用户的责任感,从而助力企业发展。有一个一定要提的案例,魏老爸测评。这是一家自媒体公司,主做与孩子相关的用品评测。创业初期,公司没有资金,样品由超级用户众筹。截图是早期被众多家长传播的空气净化器样品检测众筹活动。
就是这样一家小公司,2016年年初,他的用户众筹了200万元使其免于倒闭。2018年年底,该公司捐款100万元成立了“魏老爸和粉丝们公益基金”来感谢粉丝的的支持。
众筹样品强化的的参与感,众筹公司运营费用带来的责任感,基金会以粉丝命名进一步加深用户的责任感,延伸为成就感,魏老爸测评的成功就与粉丝成功绑定在了一起,让粉丝自发口碑传播转介绍。同样情况也发生在日本的偶像团体与粉丝之间。
人性需要用人心去体悟。
相关公司可搭建两条业务线,一是提供定制化的付费服务直接获利;二是提供标准的免费服务获得流量。粉丝圈目前两块业务都有涉及,但免费服务部分兴趣星球表现不佳,跟企业内部策略不无关系。
05 一些建议
综合来看,创业阶段的社区社群工具类公司在获客和留存方面可以采用强运营的方式,用运营思维驱动发展。
做生意不打广告,就好比从黑暗处朝姑娘抛媚眼。这是营销学家布瑞特的一句名言。广告得做,如何节约成本并且取得广告的效果?工具类产品在吸引B端用户的策略中,内容营销是必须要做的。
工具的使用者在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搜索相应的关键词以获得灵感或经验。同时这些用户也一定有阅读行业相关资讯的需求。有同行抱怨SEO/SEM效果一般,这是关注偏差造成的。销售成单是最终结果,得到结果是源于准备充分。内容营销就是构建品牌吸引力。
科特勒5A营销
两个方向需要投入:
(1)针对搜索引擎的SEO、SEM。
付费服务可以尝试投放SEM,对于大部分免费工具来说,需要做好SEO,除了关键词和品牌词之外,客户创造的内容也可以开放SEO。目前以上列举的几款产品在SEO方面都有提升空间。
一般来说,pc端百度的流量最大。
结合关键词挖掘,持续优化和调整,让产品和品牌精准触达用户。
(2)相关内容的生产、分发、引流。
用优质内容吸引运营者,形成“认知-试用-合作-转介绍”链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内容营销需要时间的积累。
我们发布在公域平台的内容具有长尾效应,会持续吸引客户关注。自媒体平台在常规的搜索引擎和微信搜索中权重高,越来越多的平台用户被标签化。
例如知乎在微信内部和google的搜索权重较高,排名靠前。简书的百度权重很高。今日头条相关干货会被算法匹配到目标用户。在内容中可根据情况,插入产品介绍、联系方式或者客服个人微信号等沉淀客户。
对TOB产品来说,将潜在客户沉淀到微信个人号是最优选择。粉丝圈内容营销意识要优于其他几家产品。
内容形式分为视频和图文。
1)视频
长视频可做产品介绍和使用教程分发到传统视频网站以及B站。
短视频可针对社群社区运营干货做短篇分享发布到抖音、快手等平台。
2)图文
PGC&UGC结合。客户案例内容的再次分发,会对客户形成多次宣传,对于客户而言,为其提供了背书;对于公司而言,客户成功案例就是最好的引流抓手。PGC内容方向可以为
合作文章互推、操作指南、成功案例、行业案例拆解、解决方案、行业观点、行业白皮书等。
UGC可以是客户自己的复盘、运营思考、经验总结等,客户案例的分发可以为我们引流,并且为客户提供背书和宣传。将内容持续分发到目标用户聚集的场所。
微博、贴吧、百度经验、今日头条、知乎、简书、豆瓣等
各类运营相关分享网站:鸟哥笔记、运营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36氪、虎嗅网、梅花网、站长之家等。
行业媒体目标用户非常精准,并且除了自家网站之外,一般会同步更新他们的自媒体平台号,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平台流量。
运营针对内容分发的公众号,可以是产品、品牌号,也可以单独运营干货号,根据公司的运营实力安排。尽量将客户添加到微信公众号中,定期发送报告,可以是自主社区的运营汇报也可以是整体运营情况的对比汇报,调动客户的荣誉感。
品牌建设和推广会带来非常多的潜在客户。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的资源也会越来来越丰富。做免费工具的会聚集非常多的KOL,做付费服务的会聚集非常多的企业客户。
互联网+行业有广阔的天地,很多企业并没有专业的社群运营人才配备但他们都有社群运营的需求。社群运营和私域流量在当下非常火,被很多企业的高管创始人所重视,在众多企业中属于一把手业务。除了提供工具,也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提供培训、交流和背书来绑定客户。
1)专家人设
企业的运营团队打造专家和导师人设,比销售和市场更易成单。做好个人号的人设打造:干货文章、行业资讯与会议、公司业务、案例分享、个人与公司琐事兼顾个人专业见解。
图文&视频形式多样灵活。客服号的朋友圈不断刺激潜在客户增加品牌认知,随时迎接客户的咨询接洽。
2)信息渠道
做工具服务类产品,团队必须走在行业的前沿,成为整个行业的信息渠道。我们对于行业的认知和研究结果,可及时分发给客户以及潜在客户。例如有赞公司每周四举办的有赞沙龙,对外发布的有赞社交电商运营36计等。
3)知识输出
团队输出能力的打造。商学院可以为客户赋能,同时能巩固品牌地位。在课程输出获得品牌曝光的同时,又吸引了目标客户。例如知识星球的社群类课程,群勾搭工具的社群类课程。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针对中高管的课程,也可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例如零一裂变和云来合作的私董会。
如果企业有决心在服务领域持续走下去,那么咨询和商学院是必须要做并且做好的一个方向。
具有社交属性的社群社区工具的发展我概括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团队挖掘B端,由B端引入大量C端。
阶段二,由阶段一留存大量C端,C端流量吸引更多B端。
阶段三,泛B端被平台知名度、流量、成功案例吸引而加入,泛C端被知名度和平台内容吸引加入
最终成长为最棒的工具&新流量平台&知识兴趣信息等聚合平台。
所以基于此模型,团队需要更多地引入B端、成功B端并提升C端活跃和留存。
引入B端(满足需求,资源匹配)
成功B端(绝对关注,运营支持,配合宣传,独家合作,激励体系)
C端活跃和留存(兴趣捕捉,流量分发,激励体系)
B端需求可以概括为7个方面:管理粉丝、变现、多对多社交实现、内容沉淀、个人品牌背书、新流量入口、功能创新。企业用户需求主要集中在前两项。
在所有信息和资源渠道铺设完毕后,工具类产品要更多的吸引B端需要更好的满足需求。比如乌托邦APP:管理粉丝&功能创新方面表现出色,不抽佣很具有吸引力。但变现方式需要更多拓展,个人品牌背书需要在未来达成。
成功B端即B端留存。通过机制绑定B端客户(独家合作/功能优享/商学院名额/协同宣传),通过服务成功B端客户。
C端流量越来越贵。所以,对于免费工具来说,B端带来的C端用户是一定要珍惜的,这是B端客户付的门票费用,更是公司的无形资产。
除了激励B端满足C端的内容需求之外,上述几款产品均需要在C端友好方面做更多尝试和改善,增加用户打开(及时和多样的提醒、推送)、增加用户使用时长(榜单、推荐甚至打榜),增加用户离开成本(预付费/建立关系/产生内容)等。
B&C是互相成就,B成功C留下;C活跃B留存。两个方向要齐头并进。
对于B和C的激励体系
上述几款产品中,芥末圈APP对圈主有明确的激励(能量和JMC),乌托邦APP对运营者有一对一赋能扶持,其他产品暂时未见明确的激励计划。
反观知乎,双层成长体系独立运作,分别激励作者(B)&普通用户(C)。针对创作者还有额外的激励活动。创作者参与活动后有榜单公布。同时为了创作者更好的适应平台调性,制作了《创作者手册》指导内容创作细节。
与B和C两侧同时建立更深刻的链接,不再只是一款普通的工具或者平台,而是成为铭刻了用户嬉笑怒骂血泪奋斗的战戟!相辅相成,共同升级,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新流量获取平台,源源不断吸引B&C进入。
做到极致,尽一切可能让用户与你一起成长。
最后,附一句话: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你的竞争对手绝不是同行,而是时代的变化。常怀成人达己之心,必不枉前程。
本文通过介绍社群和企服红利确认社群运营工具的市场可行性,观察市场现有一些产品给出运营建议,同时达到帮助社群运营工具的用户选择合适产品的目的。主要四大部分:
作者:伙夫安妮
来源:伙夫安妮
上一篇: 上一篇:抖音新账号为什么没有播放量?抖音如何提高新账号播放量
下一篇: 下一篇:抖音如何根据推荐机制来发布作品?抖音快速上热门 秘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