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作者:巨人电商

有效提问的四大原则

POST TIME:2021-08-20

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这是一个信息交流无比通畅的时代。 互联网和新媒体,把所有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无论是学术交流,还是职业发展,人生规划,技能学习,你都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专业人士,向他们请教。 尤其是16年以来,在行,分答,值乎,知乎Live,以及大量类似的互动、问答、网课平台,将知识经济和分享经济推向了顶峰。 我是十分看好这种模式的。花几块钱、几十块钱,就能得到业内专家的针对性回复,很多时候,这能帮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 但是,就我所看到的,许多人对如何提问本身,都存在着不少误解。 比如,我的知乎和公众号,经常能收到这样的提问: ●某某专业毕业后可以做什么? ●什么行业/公司前景最好? ●从事某某行业有没有前途? 像这样的提问,别人是没有办法回复你的。就算能回复,多半也不是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拿这三个例子来说: 1.某某专业毕业后可以做什么? 做什么都可以。有些工作必须具备专业背景,但没有任何一个专业是只能从事本专业工作的。 2.什么行业/公司前景最好? 这个提问是没有人能回答的。因为如果能明确知道答案,光靠买股票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3.从事某某行业有没有前途? 这个跟行业没太大关系,主要看人。做得好,肯动脑子,肯努力,做什么都有前途…… 像这样的提问,其实就属于没有认真思考过。它们存在着三个毛病: 1. 空泛 简单来说,就是不够具体,没有条件,没有情景,让人不知从何入手。 比如说「从事某某行业有没有前途?」,什么样才算是有前途呢?定义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提问人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相比之下,如果问:零基础学习某某行业,三年时间,在一线城市,薪资有没有可能达到一万以上?这就是个靠谱得多的提问,因为有了具体的情景和条件。 2. 主观 就是提问依赖于回答者的主观观点,而非客观的事实和信息。 这是记者采访的方式,但不应是求知解惑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定义和理解都不一样,每个人心目中的「更好」「最好」也不一样,跟你想要的结果往往也未必一样。 更好的方法是什么?是寻求客观的「信息」而非「观点」或「论述」。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自己独立分析,得出你自己的观点。 比如「广告行业值不值得去做?」就不是一个好的提问,因为太主观了。你应该围绕这个提问,列出一些相关的信息——比如薪资、强度、成就感、发展空间,等等,再逐一攻克这些相关信息,得出你自己针对「值不值得去做」的回答。 3. 庞大 就是提问涉及的范围太大、太广,要求回答者作出分析和论述。 这就是一个基本的礼仪问题了。大家都很忙,换了是你,看到一个提问,需要花上几个小时,写上几千字才能讲清楚,你会有回答的欲望吗?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提问都是石沉大海。 最好的方式,是不要让对方做论述题,而是让他做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 简而言之,就是将对方回答的成本尽可能地降低,这样才会更容易得到回复。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毛病呢? 大多数情况下,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提问人本身,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样的答案。 要知道,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解决问题。咨询也好,求助也罢,只能帮自己获取一些必要信息,帮助你校准方向,提高效率,少走弯路。它无法代替你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好的提问,应该是聚焦的,聚焦在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面。 ●它应该是明确的,关于你目前面临的困境,或者正在关注、正在思考的问题; ●它应该是建立在你的决策路径上,能够为你的决策提供依据; ●或者能够帮助你克服困境,直接转化为行动。 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意义的。 那么,如何才能提出有效的提问呢? 1. 自我觉知 之前写过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文章,许多人在后台问我: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是没办法回答的。 一个人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的「觉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些问题,是只有你自己才可能知道的,也是你必须去找到答案的。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转而把重心放在寻求外界的力量上。然而,无论什么样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助力,都无法代替你对自己的「自我觉知」过程。 所有的一切,只有在「自我觉知」成立之后,才有意义。因为提问的本质,就是找到一条通往理想状态的道路。你连想去的目的地都不知道在哪里,怎么提问呢? 2. 定义问题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理想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差距。而解决问题,就是一步步克服这个差距的过程。 这一步,就是重新定义问题,问清楚自己: 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现状是什么? 这中间的差距是什么? 综上所述,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 问题细化 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过程,是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再一步步将它细化、分解,通过对细化的小问题的攻克,转化为决策+行动,最终实现对整个问题的攻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提问,都可以往下细化,分成更具体、更小的提问——尤其是对于主观、庞大的提问,更是如此。 你提出的提问越细、越具体,就越容易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像「互联网运营岗位前途如何」这样的提问,就可以细分为:「市场运营岗位起薪多少」「市场运营岗位薪水涨幅如何」「市场运营岗位的晋升路径是什么」「从市场运营岗位到总监、高管一般需要多少年」,等等。 细化到什么程度合适呢?细化到提问的粒度以「信息」为主,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当对方可以用两三句话给你一个明确的回答时,就可以了。 4. 关注信息 时时刻刻记住这个思维结构: 1)我要解决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可以有哪些决策路径? 3)关于这些决策路径,我需要什么信息,我已经掌握了什么信息,我还缺少什么信息? 你所有的提问,应该跟(3)相挂钩,否则就是没有价值的。 最后,提供一个SCEIG模型,你可以用它对你自己的提问筛一遍。 一个好的提问,应该符合这几个条件: 1.Specific —— 具体的 它有具体的情景和目标,双方对其均具备充分的必要信息。 2.Closed —— 封闭的 它是有着明确答案的,是有限的,是可以穷尽的。 3.Easy —— 简洁的 它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回答出来,不需要大量论证,更接近于「信息」而非「知识」。 4.Intentional —— 有指向性的 我要这个信息做什么?它对我有什么价值?它在我的决策路径里面处于哪个位置?对于这些问题,你都有明确的答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问答的价值。 5.General —— 普遍的 你的提问不应该过于个人化,最好是能让回答者感到「有回答的价值」,能够推而广之的。 如果在这些基础上,你的提问能让回答者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理,那就更理想了。

标签:三亚 云浮 肇庆 锡林郭勒盟 南昌 南充 新乡 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