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作者:巨人电商

如何让内容运营渗透产品,带动产品高速成长

POST TIME:2021-08-20

广义的「内容」,包括音乐、影视、广播、出版等方面。比如,陈彤在小米负责的内容运营,就是从广义上说的。

狭义的「内容运营」主要出现在互联网领域,是运营手段,也是分工。常见于内容型或用户类产品,如贴吧、微博、虎扑、B站,纯交易或工具产品涉及较少,如天猫、美图秀秀、天气、外卖。

此文主要阐述狭义的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的本质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一切以人为中心,有需求就有供给,这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

PM的职责是把产品打造出来,但并不一定会有用户使用。这时需要运营人员推动产品和用户建立连接,用渠道推广的方式让更多用户了解和使用产品,这是拉新;用内容、用户、活动等方式,给予更多使用产品的理由,这是活跃和留存。

所以,运营的价值是连接用户和产品,在两者之间建立纽带,让用户了解和使用产品,也让产品向用户传递价值。

而内容运营是「纽带」的其中一种方式,其他还有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品牌运营这个纽带,就是内容运营的价值。运营人员通过推出优质内容和规划图文展现的方式,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拉动持续访问。

编个故事。你准备装修新房,于是来我家参观取经。来之前,你计划借鉴我在小空间里摆放书架、工作台和床的经验,包括怎么处理拐角里的窗户,因为你也会遇到这些难题。来之后,你被我家的浅灰色调所吸引,甚至落地灯都让你印象很深。还没等我介绍,你已经意识到我在追求简洁实用的小清新风格。

离开时,你对我家的装修风格有了清晰的整体印象。不仅通过家具摆放和室内改造,还包括那些可爱的装饰品。

在这个故事里,「你」是用户,「参观取经」是需求,「我家」是产品,「装修」是内容。来我家前,你有明确的理性需求,去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我家后,你对色调风格和小装饰品印象很深,这是直观感性的收获。离开我家,你不仅学习了怎么装修,还对我家的风格定位有了整体认知。

简单用一句话说,通过依附产品(我家)的内容运营(装修),不仅满足了用户(你)理性的内容消费需求(参观取经),还让用户感性的对产品调性有了认知。

内容运营有两个作用:

1、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理性)

内容运营最重要的作用,当然就是给用户想看的内容。将内容需求再细分之后,分为这四种:

获取资讯,网易新闻、今日头条

打发时间,糗事百科、微博

深度阅读,知乎、好奇心日报

消费决策,小红书、什么值得买

当然,满足这四类细分需求的产品也会有交叉,比如微博既是打发时间的,又能获取资讯。

2、传递产品调性

是指通过内容的手段,使用户对产品产生某种感知,形成特定印象。如果把产品当做一个人来看,产品调性就等同于人的性格。

打个比方。当一个陌生人迎面走来时,首先进入你视线的是他外在的穿着,整齐的发型、笔挺的西装、金丝框眼镜;其次你会通过外在感受他的内在气质,和善的笑容、优雅的谈吐、强大的气场。

几乎在看到他的一瞬间,你就已经对他有了某种印象,而产生这个印象的过程是不需要专注思考的,是直观的下意识反应。这一瞬间的直观感觉,几乎决定了你对这个陌生人的印象,会直接影响此后两人的交流。比如,「一见钟情」就是其中的一种情况。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外在穿着打扮,感受到内在气质,从而对这个人形成直观印象。套在内容运营上,就是通过内容传递给用户产品调性,从而让用户对产品形成直观印象。

用户对产品的直观印象,UI的传递只是一方面,内容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一句标题、一段文案、一张焦点图。

1)思路

首先,确定产品定位和目标人群

然后,根据目标人群特征,确定内容定位

最后,在实践中反复调整校正

以A站B站为例,专注二次元定位,用户人群特征非常强,内容紧紧围绕ACG文化,整个产品的氛围很好。这就是他们的用户忠诚度,比各大视频网站高几个量级的原因。

从分析产品定位,到确定内容定位或调性,篇幅有限,就不展开说了。这里说说第三个环节,在实践中反复调整校正,有2个难点:

①内容标准难界定

我们希望通过内容运营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吸引更多的人来。但由于内容没有特别明确的类型或属性的界定,很难把握。所以,在团队执行过程中需要反复讨论、明确和意会这个「标准」。

遇到超出范畴的情况,要拿出来公开讨论,再次达成共识。如此反复,就能形成一个团队内的标准。当然这个过程中,负责人是掌舵者,基本上内容标准就是他的想法体现。

②KPI导向易偏离定位

在内容运营的执行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符合定位的内容,用户数据并不高,而在定位范围之外的内容,用户却非常喜欢。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用户来源与产品定位不符,或用户对娱乐类内容需求量大,对深度内容需求量小,等等。

这时如果单纯随着KPI走,不能清晰的分析背后的原因,扛不住这个压力,就会偏离最初指定的内容定位,导致产品定位不清晰,让产品变了味儿,甚至死掉。

正确的做法时,在执行前就了解用户需求的量级,对之后的风险有预估。遇到数据情况低于预期时,要分析具体原因。如果是在正常预期内,就要顶住压力持续尝试下去,不要被路边所谓的美景所诱惑。即使是调整内容方向,也应该是因为实践结论的证明,而非盲目追求数据。

2.方法

从内容产出源的角度说,内容运营的方法分为官方产出和用户产出两种。

①官方产出

指的是网站编辑或内容运营人员,独立策划和制作完成,一般是优质、深度或重要的内容。

优势是可以控制内容时机和质量,达到满足用户需求和传递产品调性的目的;劣势是人力成本高,不适合量产。

②用户产出

内容由用户策划、制作产出,就是经常说的UGC或PGC。但现阶段互联网产品展现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经过二次加工的,所以这里说的用户产出,其实是UGC+二次加工。

「二次加工」的意思不是修改用户的内容,而是通过产品或运营的手段,去优化内容展现形式或优先级顺序。「二次加工」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产品策略完成的,辅以运营人工干预。

用3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知乎

知乎是UGC平台,timeline里选取展现的内容是靠产品策略完成的,完全没有运营人工干预。保证tl的干净是知乎的底线,即使一直没找到很好的盈利方式,也不会干预这里的内容展现。

案例二,猫眼电影

《美人鱼》电影上映7天后已经有了35W的短评,但浏览用户肯定只看最上面的几条,所以优化短评排序是非常重要的。靠人工排序肯定不现实,因为量大且主观因素太强,所以肯定要靠策略排序,目标是找出优质的、受欢迎的短评,具体策略就不说了。

案例三,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是一个算法平台,用策略展现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这是最典型的案例。

平台上的内容都是别人家的,今日头条只负责为用户排序,理论上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微博CEO王高飞在内部说,他认为微博的对手就是今日头条,可以感受这两个产品的相似之处。

还有一些小事其实也很重要,比如优质内容的排版、社区话题的回复预埋,都是内容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甚至会影响到最终的效果。

很简单能想到,如果优质内容的排版乱,不分段落,重点不突出,这篇优质的内容在用户看来就「不优质」,更可能就秒关。

如果策划的社区话题,没有预埋前几楼回复,不能保证最前面的跟帖是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的,就会影响话题效果。更严重的事,如果前三楼有人质疑或谩骂,就可能毁掉这个活动。

这些虽是小事,但展现给用户在看,就关系着用户体验,就也属于内容运营的一部分。

内容运营需要关注的数据,需要注意以下3点:

1、关注与内容直接相关的数据,比如UV/PV、点击率、互动数、转发数、人均访问页面、访问时长等,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数据,要有日常的监控和概念。

2、关注产品的数据,比如DAU、留存或整个栏目的UV、点击率。因为内容运营是为了服务产品,所以要通过数据寻找内容对产品的拉动。

3、放在较长的时间段里看数据,这点是最关键的。通常情况下,内容运营对产品数据的拉动,是有一个过程的,是缓慢的。因为用户的认知需要培养,优质内容被发现和扩散需要时间。

标签:新乡 三亚 肇庆 南昌 云浮 锡林郭勒盟 中山 南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