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快速排名 > 常见问题 > 腾讯设计师:为什么资讯App 都长一个样?

腾讯设计师:为什么资讯App 都长一个样?

POST TIME:2018-12-03 21:23

 

腾讯MXD – Celine Wang :打开手机,国内的资讯 app 除了品牌 logo 外,几乎都长一个样。就如你敲开差别的门,发现房间不光装修风格一样,还住着品味雷同的主人。是什么造就了它们?

△  资讯 app

资讯产品的素质是连接内容和用户。我们可以把当下的资讯 app 分为三类:内容聚合类、智能保举类、垂直领域类。内容聚合类 app 主要有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等,最早出自传统门户的移动化战略;天天快报、今日头条、UC头条则是近两年新生的智能保举类 app ;垂直领域 app 的典型如懂球帝、 36 氪、虎扑体育等等,它们的形态,直接受其所在领域影响,产品共性上没有前两类突出。本文主要从前两种类型来分析:为什么资讯 app 都长一个样。

△  左为内容聚合 app ,右为智能保举 app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理清资讯 app 形态的演化路径。

资讯 app 的演化

先从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的关系说起。在传统媒体时代,内容发行权掌握在报社、杂志和出版社等媒介手中,发行渠道窄;报纸的版面有限,内容需要过审……注定只有少量的内容能被用户看到。

2000 年前后,门户网站兴起。门户网站的版面容量可以说是无限的,但流量只集中在页面的头部;传统媒体仍然是内容的主要供给者,他们有限的人力导致内容产能受限;网站编纂发布内容时,会按照本身的专业经验来决定内容的排序,而大多数靠后的内容则无人问津。比起传统媒体时代,虽然门户网站信息量大、信息获取成本变低,但用户如果想看感兴趣的内容,还是需要通过层层页面索引或搜索引擎。那是一个“人找内容”的时代。

博客时代以来,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创造内容,但有限的触达渠道导致内容分发仍然低效,大部分内容生产出来却并不容易被人们看到。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门户网站把 PC 网站直接搬到了手机上,由编纂运营内容,造就了最早的内容聚合类 app 。虽然载体和场景变革了,但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的关系并没有变革。

2010 年兴起的 Flipboard,把社交网络上的内容当作订阅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给用户,号称“社交化杂志”。国内的 Zaker 、腾讯爱看、网易云阅读等 app 也走这个路子,加上了 RSS 订阅。RSS 对不按期更新的高质量内容有明显的优势,但这种形式对用户的主动性要求高,这些 app 也缺乏其他渠道引流,在国内一直不温不火。

2012 年,智能保举 app “今日头条”发布,它选择了将包孕专业媒体内容、自媒体内容在内的海量资讯,通过机器算法保举给用户的方式,帮手他们找到更感兴趣的内容,使得用户的使用时长大大增加。

△  资讯保举 app 的商业模式

这一新技术带来的用户粘性巨幅提升,引来资讯 app 的纷纷效仿,各个内容聚合类 app 也采用了算法保举的信息流模式。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技术的创新带来的颠覆性变革,而这为我们的资讯产品的设计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呢?

资讯 app 面对的新问题

门户时代,靠编纂运营标题,为适应页面的版式,标题的字数始终在设定的区间范围内,严格根据编纂运营规范。当海量内容由海量的自媒体生产时,长短纷歧的标题怎样在页面里呈现? 现在几乎所有资讯 app 的单条内容都由“图片+文字+附加信息”组成,是什么原因让它们选择一样的方案?让我们来庖丁解牛一看究竟。

1. 消失的导语

△  左为 2016 年的网易新闻,右为现在的网易新闻

把时间拨回2011 年,那时资讯 app 最常使用“图片+标题+导语”的组合。用图片吸引注意力、用导语延展标题信息量,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点击率,设计样式可谓八门五花。到 2016 年初,导语首先消失了,需要人工精编的导语已成为内容引擎的效率瓶颈。现在的资讯 app 通常采用“文字+图片+附加信息”的组合,用图片来支撑内容列表的排版,并提供更大的标题空间。这种形态优点很多,减少了人工编纂成本,信息流入更快了;简单的页面结构降低了设备屏幕适配成本;能更自然地承载广告,转化率也比较高。呈现出的结果是:资讯 app 里单条信息的组成元素都一样。

2. 摆布为难

左文右图还是左图右文?很长时间里这两种版式是平分天下的。

△  左图右文,左文右图

标签:东营 盐城 乌鲁木齐 九江 林芝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