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30
一切UI设计素质上是为了更好的展现信息。
互联网时间来到了2017年,手机空间越来越大,相信大家的手机中装了越来越多的app,很多时候,当我拿起一个伴侣的手机,看他手机里都有哪些应用、这些应用的优先级是如何排布的,经常会从中得出关于这个人的另一层线索。
好比一个人手机里优先位置上有脉脉、知乎、豆瓣、一个ONE、单读这几个app,那我可以推测这个人必然是具备文艺属性的互联网从业者。
好比一个人手机封面是吴亦凡或者鹿晗,手机里优先位置上有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天猫、京东、蘑菇街这样的一堆app,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爱综艺爱追星爱剁手的小姑娘。
……
PART 1 – 意识是主不雅观形式与客不雅观内容的内在统一如果说13-15年的时候app UI设计上充斥了很多同质化的产品的话,到了17年,UI设计师们在dribbble和behance的风格影响下,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app比之前越来越好看和越来越好用了。
如下图所示我随意截取了九个(其实这样的app我手机里有远不止九个)我本身觉得UI很nice的产品和大家分享,他们别离是Enjoy、单读、Artand、Airbnb、一个ONE、Gilt、良仓、Zeen、和氧气:
那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有些app,普通用户一打开就自然而然的觉得它很美?用户这种“觉得他很美”的意识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在此之前,我先来说两组哲学概念:
意识是主不雅观形式与客不雅观内容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黑泽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看不懂也不妨,反正我就是写来装逼的。_(:зゝ∠)_)
为了阐述用户这种“觉得他很美”的意识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就必需要了解app中“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不妨事来看一下什么叫内容,什么叫形式:
PART 2 – 内容如果我本身斗胆给app设计工作中的“内容”下一个定义的话,我大概会说:内容是集成在app中,所有可被感知图片、文字、声音合集。(这里之所以说是可被感知,主要是从用户层面上看,忽略了用户不成感知的“代码”层面。)
那么我们须要搞要清楚的是,一个app的内容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一个app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那这里我不妨事展开一下,假设我是一个产品设计师,有一天CEO告诉我比来想做一个电商app(这里我假设我们公司很有实力,忽略了市场和运营、渠道和资金上的问题,只考虑产品设计方面。)
那这个时候我问老板:老板你做电商类app,是想做平台类的呢还是做垂直的呢?你可想好了啊,你做平台类的想要从淘宝京东分份额的话那你必需要有本身的特色。(好比国内app“xx”、“xx”和“xx”、他们都有本身的特色)或者说你是想做垂直一些的么?(好比“xx”是专门做化妆品领域的,好比“xx”是专门做美食的,好比“xx”和“xx”是专门打擦边球做情趣的)然后老板被我一番“驯化”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来做一个美食电商吧,但是这个美食电商不会对标“enjoy”那样的高档人群,其实想做成类似于“什么值得吃”这样的大众场景。
好,故事讲完了,现在我化身为这个产品设计师,简短片面的阐述我的思考过程:首先我拿到的目标是“做一款什么值得吃app”,他的目标人群是更加广泛的全中国吃货,且要满足吃货保举,评价和在线下单支付(前期无法做渠道的话需要跳转淘宝京东链接)功能。
那这个时候我开始思考这款app的MVP状态应该需要什么功能:
这里简单说一下MVP是啥意思,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产品)是《精益创业》的作者埃里克·莱斯提出提出的一个概念,字面意思就是可保证产品正常使用(主逻辑闭环)的最小产品单元。MVP又分为Validating MVP和Invalidating MVP在这里就不展开了,《精益创业》是一本特别赞的书,保举大家阅读。
我设计的这个其实是Invalidating MVP,大概需要四个部分:
“保举”是核心,以帖子形式或者另外什么形式出现一些保举的东西附上链接,“专题”方面做一些可供运营和推广的专题,好比“情人节送什么巧克力”、“最适合食辣族的几款辣酱”之类。“商城”里面会丢一些自营的物品。“我的”里面会有我的保举,我的保藏,我的订单之类的一堆东西。
你们发现了么,其实这个时候,产品设计师就已经在定义产品的信息架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