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42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有社交的需要,社交需要产生社会动机,而合适的社会动机能够提升用户的活动效率,提高用户活动效率对产品自己保留和后续变现意义不凡。
比来在做一款心理测评咨询类产品规划,确定主要业务功能模块后,有个问题内部一直争执不下:到底要不要加入社交模块?
支持方的意见社交模块的引入能够增加用户黏性及活跃度;反对方的意见是作为工具类产品应该聚焦于需求解决的效率,让用户能够快速便捷的解决问题,社交模块的意义不大还有可能导致产品跑偏。为解决加或不加的问题,先来看看竞品是如何做的。不少心理咨询和医疗类产品除了主要咨询、评测等主要功能外增加了社交模块,作为病患间的交流,互相间提供帮手和信息共享,有些类似百度的各种吧,按病种进行分类便利患者进行交流,例如:
不过也有不少同类产品并没有增加社交模块,那么到底应不该该加?基于此疑问特别分析了差别产品类型中社交模块的形态,试着探寻下社交模块的须要性在哪里。
1、社交模块的可能形态社区类:类似百度贴吧、豆瓣小组等分为主题的社区,用户围绕着必然主题和目标或兴趣在群组互动与沟通;社交类:定位于用户间的沟通和交流,目标性没有社区那么强,形式也很多文字、图片和视频都可以作为社交的载体,将分散的用户联系起来。2、差别类型产品中的社交模块工具类此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工具属性,如天气、美图、记账等产品,需要高效快速解决用户目的明确的需求,这也导致用户打开频率高而停留时间短。想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间,引入社交模块理论上可以提高用户的活跃和留存。
以墨迹天气为例,发现这个模块。类似图片社交,用户发送图片,获取赞和评论,类似弱关系的图片社交,但对提高用户的使用时间应有必然帮手。
随手记的社区,这个社区的入口较深,是以小组话题的方式存在。记账产品的想象空间很大,保险、理财、金融都可以与记账产生天然的关系。不过以记账为主题的社区,主题实在是容易跑偏,有趣的UGC不久不多,很多内容都是运营方推送或者广告。不雅观察了差不久不多两个星期,各小组的人数增加非常有限,具体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
内容类产生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内容的产品,近两年火热的各种长短视频和头条产品都属于这一类,文字和图片以及语言作为人类沟通行为的载体,天生就具有社交属性。沟通作为双向的交流,有推就有拉,,不管是图片、视频、声音或者文字内容,用户接收信息后有反馈的需要和动机,在此基础上开展社交具有天然优势。
内容类产品几乎都有社交类或者社区类模块,且以志同道合为主题,根据共同兴趣和爱好分为小组展开社交活动,与内容彼此辉映。
网易云音乐的例子前段时间已经说得太多,声音作为能够触动用户深层情感的媒介,使我们的各种回忆、空虚寂寞冷、傲娇、愤怒急需寻找出口进行宣泄,社交模块的引入完美契合了该种需求,更加美妙的是在交流中还能够获得认同和共鸣,用户怎么会不满意。
文字内容类产品如豆瓣、知乎等有基于兴趣的小组便利用户深入的交流和分享,在提高产品活跃和留存的同时增加了丰富而优质的内容。
还有视频类产品的情况也是类似,差别风格类型的视频内容产品都有类似的社交模块,别离是斗鱼、爱奇艺和B站:
交易类各种电商类、O2O类的产品,以物品或者办事交易为中心。用户进行交易之前,有研究、询问了解的阶段,此时需要有相应的内容供用户进行查阅,需要得到必然的建议和引导;购买完成后评价、晒单甚至需要感叹、炫耀、诉苦、吐槽,岂论哪个环节用户会有大量交流和分享的欲望,社交模块与交易产品自己是互为促进的关系,用户在社交动作中获得所需的内容和情感安慰,同时也会在产品中完成交易,交易的过程又会反过来促进用户更多参与社交之中。
两大巨头淘宝和京东已经做了很完善的社交模块:
游戏类游戏产品在某种意义上都表征着社会生活,因为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
以直接获得快感(包孕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主体参与互动。下一篇:关于金融后台产品的个人经验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