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48
2015年社群元年开始,关于社群的概念已经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以上的城市,轰炸式的铺开。随着2017年最火的关键词:内容创业,视频创业的普及,逐渐让人意识到内容为王的社群,是掩盖不住的趋势。
以往的商业模式基本都是以渠道为王,你掌握了渠道信息,你就有了话语权;如今的商业模式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之前的一切被互联网形式冲散,人人都可以成为渠道宣传者,人人都可以是内容创造者。现在的渠道,已酿成了大家共知形影不离的媒体平台(双微、今日头条、百度百家号、大鱼号);现在的内容,变得越优质更值钱,直接催促了互联网收费时代的到来。
趋势的高速发展,势必引起行业的连锁思考。关于社群定位,社群框架的搭建,社群会员的招募、运营,以及社群变现、维系……为了便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会结合接地气的实战案列和丰富的实操内容一步步从0到1的展示社群的玩法。
一、社群的垂直定位
什么是垂直定位,简单说就是聚焦在一个垂直领域。好比母婴社群,画画社群,律师社群,音乐社群……大部分人建立社群是可以从本身或团队的某个喜好或擅长领域入手。这样,目标人群相对比较清晰,运营起来可能更易上手。试想,如果你是位妈妈,建立的社群主打母婴产品,你每天写的内容都是关于“亲子教育”、“婴儿护理”这方面内容,某位妈妈看到,自然会先关注你的社群,你保举的产品,她也会优先考虑。
碎片化的移动互联时代,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都会呈现社群化发展。起初成立一个社群品牌,为了定位,我们做了大半年的前期调查和知识储备。(线上把相关社群的视频,音频、全都看了一个遍,做条记分析,开会商讨,线下真实用户调查,再听再看,再开会…….)
再则运营社群之前,必然要有这样的社群思维:在大标的目的定位准确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呈现垂直化发展,你的社群越垂直,用户的归属感就越强。这也是由人们的消费心理决定的:物质需求为主,精神文化需求为辅。
从这个角度,社群可以简单归为两大类:
物质导向的初级产品资源型社群,靠实实在在的优质产品资源,办事你的会员,会员花少量的钱,买到优质的产品,自然归属感加强;
精神文化导向的高级知识型社群,依靠KOL(意见领袖)或团队输入输出高价值的技能知识或经验分享为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看的更高,走的更远,赚的更多。
当然两类社群并没有明确的边界, 后期的维护上更是都得兼顾,这么分类,只是为了帮手便利给你的社群做个垂直定位,终究定位即标的目的。
社群最忌标的目的模糊,标的目的跑错了,再努力也是背道而驰。
二、社群框架的搭建
标的目的选好了,接下来就是社群框架体系的搭建,这是个繁琐、重要且不停补葺的过程。它主要包孕社群价值体系架构,社群办理架构和社群会员架构。
社群价值体系架构,主要是指社群能输出的价值内容,是具体的资源产品,还是实操知识干货,实战经验分享。同时,也是社群的核心价值,其中价值不雅观的输出更加重要,有句话说得好 “加入社群,我是奔着你的人来的,并非产品” 。只要你的内容持续有价值,赚钱只是顺带脚的事儿。
社群办理架构强调的是整个社群意见领袖的知识体系,这将是整个社群体系的支柱,团队成员对体系内容的理解和配合的默契程度,直接决定了体系基因。
会员架构就是为了更好的办事社群成员,二八原则决定的,一个小圈子必有20%积极会员带动社群的整体氛围,感染剩余80%的会员。小米社区就是个最鲜明的例子,本来的小米社区精英用户,已经可以直接走进小米公司,或是优先参加“米粉节”,成为了社群会员中的明显。
关于讨论如何准确垂直定位、怎么搭建社群框架更安靖,对个人或团队品牌来说,多花些时间是非常值得的。前提是最好设置一个时间节点,把每个模块时间,切割成块状时间来完成,这样效率会成倍提高。记得在知乎问答上看到一个李开复老师关于发微博时间办理的回答,做个参考:
我每半小时发一条是因为用工具按时,但是每条都是我挑的。用工具是因为我的空闲时间无法和黄金时间(早上9:00 -11:00,下午3:00- 5:00,晚上9:00 -11:00)匹配对应,并且不能太频繁地发(会刷屏)。流程大约如下:早上6点上微博,工具自动整理昨晚10点睡觉后8小时里面最有价值的约100条微博,看一遍,边看边决定哪些要转发点评,按时在黄金段每半小时发出(若有时效性特别重要的,就马上发;若当天微博较少,就一小时发一条)。
6:30 转发完毕,然后看累计投稿、累计原创、员工建议,再按时发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