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48
学习和成长,是一件“输入”和“输出”同步进行的事情。在社群运营这条路上探索前进,我不停地从外界吸收养分,积累经验,不停思考,今天我把本身的一点思考和见解写出来,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成长。不管正确与否,这都将是我进行“输出”的迈出的第一步。
社群运营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社群+”生态圈」这个目标说着轻松,可是实际执行起来却常常发现无从下手。曾经,作为一名实习生,一个社群运营小白,我在社群运营中走过了无数的坑,然后就是死啃各种社群运营知识,查知乎,翻书本、问大神、听讲座……制止入坑。
下面就社群运营新人如何迅速成长、上手工作,讲一下本身的体会。分享给有需要的同学,希望小伙伴们看了能够有所收获。
冷启动阶段
社群运营近几年来一直在炒,也越来越热,但是做的好的社群嘛,你能掰着指头说出几个?一旦你开始跟风做社群了,盲目的去追概念,一入场,你就会发现成千上万和你一样的竞争对手。
因此,,在开始之前,不如花时间,静下心来,构思好社群的顶层设计,
好比:
为什么要建群?
我们为一群什么样的用户办事?
他们都有哪些需求?
从哪里挖掘这些用户?
可以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
这些报答什么会选择我们?
……
差异化战略
指可以将公司或产品提供的办事不同化。这傍边例如企业品牌形象、核心技术、体验办事等都可以看作是实现差异化的方式。
食品研习社里的社员主要包孕原辅料采购经理、食品研发/应用工程师、食品质检、安适经理、食品销售经理、食品企业老板,大体涵盖了食品行业的需求端和供给端,而食品研习社的差异化就在于实现社员之间的供需匹配,例如有产品需求的,只需在群里提出需求,运营人员就会针对性的为你寻找供应商办事。借助这样”去中介化”的社群,食品研习社很好的构建及完善了平台价值链(协助验证平台价值),解决掉甲乙双方在产品供需上的认知分歧错误称问题。
因此,找出社群的差异化,你的核心竞争力,社群运营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的适用范围很广,社群运营同样也遵循着这个法则。通过运营20%的核心用户,来影响80%的底端用户。在社群运营中最忌讳一招鲜吃遍天,群里这么多人,靠你一个一个人的来运营,运营效率明显太低了。
比来在准备党员毕业考试的时候,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句话应用到社群运营中,是这样解释的:
一个社群里总有几个异常活跃的人,挖掘他们,与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认同你社群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培养他们成为社群中的kol,运营好这些核心用户,之后让核心用户再引领普通用户再成为核心用户,通过这种良性循环,从而打造一个成熟的社群运营机制。
劣币摈除良币
在一个社群刚起步的时候,因为人数较少,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社群办理相对容易。但随着社群的社员人数增加,各种违反群规的现象层出不穷,广告、无意义的聊天越来越多,这时候,社群的一些老社员会逐渐察觉到人数递增带来的不良影响,开始滋生反感的情绪,主动选择出走。
因此,在把控社员人数增加和社员办理的标准上,运营人员往往面临两难的抉择。社群成员的离开,归咎于劣币摈除良币。对此只有一咬牙,杀一儆百,将劣币请出社群。
社群架构—激励机制
社群活跃度是衡量一个社群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尺度,通过建立社群激励机制,提升社员的主不雅观能动性,增加社群的内容产出,使社群能够不停为社员创造价值,健康有序的发展。
好比前段时间,我们提出
社群嘉宾分享机制:
群策群力,采取“众包模式”,将原本由运营人员承担的按期寻找嘉宾分享的工作,通过以激励机制的形式转交给有嘉宾资源的社员来完成。比拟较局限于运营团队内部靠自身人力、时间去解决问题,成本要低得多,效率也要高。
社群成员UGC:
鼓励社员提供优质内容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