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花一个小时看一集电视剧,有料的可能只有一分钟

花一个小时看一集电视剧,有料的可能只有一分钟

热门标签:百度AI接口 铁路电话系统 检查注册表项 美团 企业认证 万科 电销业务 企业做大做强
 

11月14日,快视频举行了一场标新立异的“一分钟,足以改变世界“发布会,在宏伟浩瀚的互联网世界里,如何用一分钟的时间呈现最有价值的内容。

犹记得在年初的跨年演讲中,罗振宇提出了“时间战场”的概念,那时候的罗振宇还没有陷入骗局的风波中,占领用户时间也几乎成了大多数创业者的风向标。就连刚刚播出的《猎场》,也从最初的35集“水”到了52集。

不过,等待《猎场》的是收视率和口碑的双输,等待“时间”创业者的则是寒冬和死亡。或许罗振宇的初衷并没有错,但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所谓的“占领用户时间”并非是拖延和浪费用户时间,而是在碎片化的时间内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

最典型场景的就是视频,花一个小时看一集电视剧,有料的可能只有一分钟。导致长篇大论的连续剧收视率欠安,反倒是那些解说性质的短视频拿走了最高的点击量,问题到底出在了哪?

你可能被信息爆炸绑架了

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因为人们对于信息的诉求都是跟着兴趣走的,特别是所谓人工智能的算法保举,平台为我们贴上了个性化的标签,在内容保举上倾向于迎合用户的口味,我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窄化”,最终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而几乎所有试图占领用户时间的产品或平台,都在朝“信息茧房”的标的目的努力。好比大家经常玩的微博,早期的时候鼓励用户“加关注”来定制本身想要的内容,本身感兴趣的才会去关注,等于便宜了一个信息茧房,主动将本身和多元化的世界屏蔽开来。如今在热门微博和热门话题上延续了同样的逻辑,让用户注意力集中于拥有广泛关注群体的娱乐化、社会化内容,对其他信息造成屏蔽。

对于这个问题,360集团助理总裁谢军样先生在发布会上举了一个例子:“现在保举引擎比较受大家垢病一个问题就是主题太集中,跳不出去。举个例子来讲,你追一个女伴侣,也许是一个川妹子,你可能定位她喜欢吃火锅,从保举兴趣上讲是一个川妹子可能喜欢吃火锅,第一次请她吃火锅之后,她说她喜欢了,但是有可能你是把海底捞,重庆火锅等吃了一遍之后,吃到吐,她都不会回退。这是保举引擎存在的巨大问题。”

同样的还有微信,虽然比拟于微博的“开放”,微信更像是一个私人的社交圈,但你在伴侣圈中点赞或评论的大多数是喜欢和认同的内容,长此以往便把本身归入到了一个“回音室”傍边,和相似不雅观点的人聊天,不停放大和重复相同的不雅观点或信息,当你在屏蔽一些不喜欢的内容的时候,“群体极化”的现象正在发生。

尤其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流出现之后,“信息茧房”早已司空见惯。今日头条等资讯类平台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对每个用户进行了标签化的归类,保举迎合用户趣味的内容,说好听点是“千人千面”和个性化定制,素质上不还是驱赶用户进入一个个信息茧房吗?而在人工智能算法大行其道的当下,直播、短视频等几乎所有的新兴内容形式,都在延续“信息茧房”的逻辑,只要用户喜欢就好,价值还要另当别论。

精神病专家马克·塞奇曼曾说过:“我们假定世界上的一小撮人共同持有同样一种奇怪的信念,好比说月亮是绿干酪做成的。通过一个自选过程,他们会相互来到同一个论坛……很快他们就会觉得人人都持有这种信念”。看起来更加开放的互联网,却在无形中让“茧内交流”被放大化。

人工智能算法是罪魁祸首?

在本年年初的时候,包孕人民日报在内的主流媒体纷纷质疑“算法保举”的合理性,一些沉溺于算法的新闻客户端,采用了“简单粗暴”的内容保举形式,用户喜欢什么,就主动保举什么,用户在内容上逐渐被平台和算法所绑架。

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导致这一现象的诱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用户兴趣的过渡解读,一切流量获取和商业机会都是为了迎合用户的习惯;另一个则是信息的臃肿和庞大,算法总会在极短地时间内为用户找到足够的同类内容。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一分钟的时间内所产生的信息量已经足够惊人:Facebook上有69.5万次更新,Twitter上有45万条以上的发布,电子邮件的数量有2.4亿封,新增中文图文的数量也有20万篇……粗略计算了一下,想要阅读完互联网上一分钟内产生的内容,大约需要80年的时间,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比例要更加恐怖。

标签:柳州 亳州 烟台 吕梁 郑州 乌兰察布 pos机业务 福州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花一个小时看一集电视剧,有料的可能只有一分钟》,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