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吴怼怼
自 9 月 18 日起,人民网连续三天密集颁发署名“羽生”的评论文章,指出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单纯靠算法保举模式的问题。虽然此前,很多媒体以及用户都对这类资讯平台做出过评价,但就像此前点评王者荣耀一样,人民网的“威力”很大。《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背面》这三篇文章,再次在业界掀起了一股议论狂潮。
把算法视为核心力的今日头条,这次算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官媒署名文章意味着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人民网这次主要写了什么。第一篇重申了“看门人”的重要性。技术红利的背后,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闻客户端传播色情低俗内容,还只是智能新闻平台在内容分发方面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再好比未经科学验证的健康知识、夸大其词的广告、只为博眼球的标题党、过于情绪化的不雅观点乃至毫无用处的信息,都时常出现在智能平台首页的保举傍边。此外,人民网还总结了网友对于劣质信息的印象: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对错不分,价值导向错乱;缺乏深度,内容和不雅观点越来越肤浅。
第二篇必定了智能化信息传播机制的精准匹配效率,同时也认为算法主导下的内容分发模式,会带来“自我封闭”的危险。人民网想要提醒用户勇于驶出信息的孤岛,敢于走出知识的一亩三分地。
第三篇传递的问题是:为了迎合用户和追求流量,智能保举平台可能走向媚俗化,并过度追求“眼球新闻”。说得直白一些,会让从业者认为搞深度内容还不如去拍搞笑视频。这是走向创新的背面,甚至可能从根上破坏创新的源动力。
这三则评论普通用户看了可能也能心领神会。而关键之处其实在于这是官媒署名文章。上一次评王者荣耀的署名是“理不雅观”。署名文章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常常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中看到“任仲平”“国平”“郑青原”“仲祖文”等评论文章。在关键时刻,这些署名文章往往对舆论走向起到极大作用。好比”任仲平”其实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
“羽生”、“理不雅观”所代表的,不是人民网单个评论员的想法,而是其评论部的意思和官媒的态度。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此前解读“任仲平”“国平”等时,曾提出不雅观察人士的看法:政策、思想的阶层化传递,常有封闭与机械化之感,笔名文章在官媒颁发,直接面对公众,具有更大的宣传半径和宣传效果,部委亦能向外界宣告其态度。
若从这个角度看,今日头条面临的问题即是:流量至上的算法保举机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情绪,这已经引起了更高层面的“警惕或者说是关注”,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问题。
媒介演进带来了哪些传播影响
人民网是严肃认真的。背后其实也直指算法保举模式下内容的粗鄙化。
以今日头条为代表,对外标榜纯算法模式的内容分发平台刻意培养的,更多不是兼听的民众,而是猎奇和需要宣泄的网民。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自觉抵制去日本购物,我承诺,不去日本……”等粗鄙化的标语,实则是对话语的一种绑架。当然,这样的标题,不但仅只存在于今日头条上。
那么,传统媒体时代是这样吗?一直到二三线以下城市成年人都有手机之前,其实火车杂志、地摊文学还是很盛行的。现在传播猎奇和低俗内容的应用,有点类似于这类媒介形态。
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音视频客户端最后到内容分发平台,实际上,这些过程的媒介演进一直是技术革命鞭策的。 560 多年前,古登堡印刷术和电力时代的碰撞最终演变为一场媒介革命,报纸由此成为媒介革命的先驱者。相对于口头传播、人际传播及书写等传播方式,报纸是工业革命配景下的强势媒介。 19 世纪后半叶至 20 世纪前半叶,电子传播手段发展起来,广播、电影和电视等媒介形态迭代,使得受众数量迅速激增,大众传播时代正式到来。广播的出现使得传播形态逐渐趋于多元化,电视成为了 20 世纪最成功的媒介。
一直到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新闻媒体机构为主的生态环境,信息交互和非线性即时传播迅速发展。此后移动互联网浪潮,更是加速了个人赋权的社会化传播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