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需求分析,将办事内容通过具备良好交互体验的产品功能传递给用户,从而解决或创造用户实际和潜在的需求。
一、需求分析作为产品经理有的时候会很悲恸! Boss突然走到你面前甩给你一句话就开始让你设计产品来满足需求;客户有时也并不十分清晰本身想要的产品和功能到底要满足用户的哪些需求,他们也许只会告诉你下载某某APP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这种模糊需求。但是,作为产品经理应该学会理性思考,在了解大致需求后可以找领导和客户面谈做具体的细化沟通。然而这些都只是需求分析的开始,最重要的是产品经理要有本身的立场,要比任何人都清楚用户是否真的需要?如果需要是否是刚需?不要强迫用户根据你的思维逻辑使用产品。
按照KANO模型我们知道用户需求可以分为基本型需求、期望性需求、兴奋性需求。那么,如何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经验判断:此方法一般用于这个行业的领袖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得出(此法慎用)。
问卷调研:此种方法可以结合数据分析一起使用,客不雅观,直接,可量化!因为数据是不会撒谎的。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导运营的基石。(有些企业自欺欺人数据造假,最终影响战略安排)。
竞品分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同行业竞品并分析其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运作方式可以快速的制定方案进入市场。
二、办事内容通过需求分析可以得知用户的真实需求,而用户需求是需要借助产品完成的。目前互联网产品其功能属性大致可以分为办事类和内容类。
办事类的产品功能相对简单,例如计算器、指南针、地图、天气、打车软件等产品。此类产品设计应遵循简单易用的原则;正如小程序的核心理念:用完即走。但产品提供的办事并非越多越好,太复杂的产品设计分歧理会让初次使用产品的用户造成认知困惑。敏捷式开发也提倡小步快跑的产品开发原则,应先主打核心功能快速上线,通过A/B测试及灰度发布完成后续功能迭代。为什么现在企业都在遵循着精益化创业和敏捷式开发请参阅《产品设计中的章鱼法则:不雅观察章鱼的保留方式并结合互联网产品的特有属性》
内容类产品可以分为UGC(用户生产内容)和PGC(专业生产内容)两大类。
作为UGC的内容产品数不胜数,尤其在 2017 年可能会达到井喷式的效果。近来较火的短视频和社群类产品,提倡的内容付费理念都是UGC产品的典型代表。UGC的优势在于数据是由用户自主生产的,只要用户数量达到一个量级那么底层数据也将会是海量的,这样可以很容易形成一个大数据闭环;但其劣势在于很难把控内容的质量,需要用户有较高的自觉性自主规范内容质量。未来是大数据时代,如何通过用户自主生产内容充实数据源是博得胜利的关键。所以作为高阶产品经理还应该对数据有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笔者一直认同数据是产品运营的基石,因为数据是不会撒谎的。
PGC产品是由专业人员自主生产内容。其优势在于可以保证内容质量,但其劣势也较为明显,主要表示在实时输出高质量内容的效率会低于UGC。基于我们现在所处行业的差别,大家可以有差别的侧重点去选择如何为用户更好的生产内容,正如今日头条的Slogan: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成功的产品必然是基于用户真实需求及良好体验的。关于PGC和UGC的先关阐述可以拜见《运营干货: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产品推广》。
三、产品功能内容办事最终还要通过产品功能传递给用户,所以产品功能承载着良好用户体验。提到产品功能会让我们联想到技术开发,作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是否需要懂技术网上有很多言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产品经理如果最终的目标是想成为一名CEO的话,首先应该抓的是全面工作。如果你以前从事的是运营或者UE等非技术岗位也大可不必担心,只要懂得基本的技术原理及术语能与程序员良好的沟通即可。最怕的就是因为信息分歧错误等造成的沟通障碍导致需求提出不明确从而大面积返工降低工作效率。如果你以前恰好是技术岗转产品经理,那么除技术之外的其余软实力也需要全面提升,绝不能死扣技术而忽略了全局,终究产品最终是为人办事的。产品技术目前来看已经很难成为技术壁垒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打败对手。所以作为高阶产品经理及CEO应该着眼于未来,站在互联网的前沿阵地时刻不雅观察着行业走向才是能力的核心。
四、交互体验UI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