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版权诉讼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音乐版权问题也因此再度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尤其是独家版权与转授权的探讨更是激起了百家争鸣。
一、解救音乐“版权混战”的转授权模式
版权问题引发的“下架”风波,网易云音乐不是第一家,也注定不会是最后一家。回看我国版权掩护历程,版权掩护依旧道阻且长,任重道远。
盗版,音乐产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上世纪 80 年代初,CD开始进入我国,随后二十年间,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与此同时,环球、滚石、华纳等国际大牌唱片公司也相继进入内地,那时的歌手压根不消担心专辑销量,只需要专心做音乐。
90 年代中期,盗版来了。盗版CD无版权成本,价格极低,有人还将差别唱片中的音乐精编入一张CD,正版市场遭到了沉重的冲击。
进入 21 世纪,互联网兴起,一方面为正版音乐开拓了线上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也为音乐盗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线上盗链逐渐替代实体CD盗版,成为音乐侵权的主流方式。恶性竞争导致正版的线上音乐经营者为留住用户,不得不推出免费产品,也因此造成了大众免费消费音乐产品的惯性。
毫无疑问,盗版毁了中国音乐产业。中国音乐市场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盗版跋扈獗的混乱阶段,因缺乏基本版权掩护,整个音乐市场的价值长期被低估。
市场规范化源于独家版权
2013 年 12 月,腾讯音乐与华谊音乐、杰威尔音乐、华研国际、相信音乐等海表里知名唱片公司结成了“数字音乐维权联盟”,联合打击盗版,为正版音乐护航,得到众多明星的支持与声援。
2015 年 7 月 9 日,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办事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责令各网络音乐办事商于当月 31 日前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不然将依法从严查处。此外,国家版权局还召开了网络音乐版权掩护工作座谈会,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等各大网络音乐办事商当时在会上签署了《网络音乐版权掩护自律宣言》,网络音乐版权掩护得到了各大平台的支持。
得益于这一“史上最严版权令”的强力政策,中国音乐产业再度迎来了春天。政策出台当年,中国音乐市场收入大幅增长63.8%,在全球市场的排名从 2014 年的第 19 名上升到 2015 年的第 14 名,再到 2016 年的第 12 名。可以说,这一政策成为了重塑音乐市场的里程碑,也是此后两年音乐市场腾飞的起点。
经过“最严版权令”的洗礼,独家版权逐渐成为国内音乐平台发展的主流形式。光明日报曾发文体现,独家版权有利于净化产业环境,培养公众付费意识。正因为与平台独家的版权合作,让音乐在版权上有了“主人”、有了关注,也有了今天的价值表现。
毋庸置疑,独家版权大大加速了国内音乐正版化的进程。
版权也能共享,转授权成行业新常态
随着BAT等互联网公司的本钱进入,我国音乐产业迎来了新一波发展机遇,于是,各个音乐平台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平台间的音乐版权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音乐资源,实现平台利益的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在推进正版化的同时,也积极鞭策音乐平台间的转授合作,给音乐产业良性发展打了一支强心针。在这个基础上,不少有实力的平台,纷纷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音乐“转授权”模式应运而生,各家平台别离寻找独家版权的渠道,拿到授权再与其他平台进行转授权合作。
其实,在版权法规相对成熟的欧美市场,录音制品独家版权的采购分销是有具体要求的。好比,德国《关于著作权与有关掩护权的法律》就对制作录音制品做了强制许可规定,要求音乐作品创作人在授予一家唱片公司版权后,作者或获得独家许可的第三方有义务以合理条件许可任何其它唱片公司版权。但在国内市场,由于版权还没有太多细化的规定,各音乐平台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2015 年 10 月,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颁布颁发达成音乐版权转授权合作。这是国内首例音乐版权转授权合作,受到了国家版权局的高度认可,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转授权模式,可以说是一招破解了当时的版权混战,既可以制止版权纠纷问题,又可以制止因音乐平台间纠纷诉讼不停而导致的浪费行政和司法资源。同时,还有利于对音乐作品权利人的掩护,有利于音乐作品的合法传播,有利于防止权利的垄断等现象。这对于规范网络音乐版权秩序、鞭策网络音乐办事商建立良好的网络音乐版权秩序和运营生态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