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发展,继迷你KTV之后,一种新的娱乐方式正在暗暗布局。据资料显示, 2016 年二级院线市场新增影吧 3000 家,年增率将达20%,未来 3 年内,全国将新增 1 万家微影院,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的鞭策下,全国二线城市的私人影院和影吧数量大幅上升。
微影院其实由来已久。上世纪 80 年代香港电影进军内地市场应运而生的录像厅就是微影院的前身。在当时,去录像厅看港产武侠片成了大批年轻人最潮流的娱乐方式。随着碟片慢慢取代录像带,录像厅逐渐走向辉煌。但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 90 时代后期,家家户户开始普及VCD和影碟机,录像厅生意暗澹,慢慢走向没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重新出发的微影院似乎找到了再次发作的机会。
多种因素鞭策微影院各处开花
蜕变之后的微影院重回大众视野,火爆背后,离不开四大利好因素。
其一,文化消费差异化凸显,私人领域意识加重。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像《私人订制》中的范伟一样追求个性化,文化消费也逐步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其中,私享化趋势最为明显。差别于传统影院模式下影片和时间都固定的规则,微影院可以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时间和影片。
同时,微影院提供的个性化包房更是令大多数不喜传统影院多人不雅观影环境的消费者趋之若鹜。据了解,国内大多数私人影院会按照差别主题来设计包厢,例如“海贼王”、“火影忍者”等主题的动漫风包厢,消费者可以按照自身爱好进行消费。虽然目前微影院的不雅观影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仍有许多消费者冲着微影院的私密性前去消费。
其二,传统娱乐式微,新型影院乘虚而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得多样化,大多数以网吧、KTV等为代表的传统娱乐项目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KTV由于线下实体店店铺租金和人力成本逐渐升高,,行业内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而日渐式微,“大歌星”、“钱柜”等第一品牌纷纷面临歇业潮;另一方面,网吧也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失去魅力,正在面临转型或淘汰的艰难抉择。对消费者而言,空余出来的娱乐时间需要被新的娱乐方式填满,此时微影院开始乘虚而入。
其三,传统院线排片跟不上不雅观影需求的发展。据《中国电影报》数据统计,本年上半年票房过亿的影片达到 41 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6 部,其中进口影片的排片量一度高过了70%,票房更是占总票房的90%以上。面对进口大片的冲击,国产影片失去了竞争优势,逐渐失去了抢占排片和票房的有利机会,微影院这一新阵地成了国产影片背水一战的最后机会。
此外,我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真正能够得到排片而且能公映的每年仅有 400 部摆布,冷门的文艺片更是屈指可数。并且大多数影片即使得到了排片资格,出于本钱的偏好,这部分影片的排片量少之又少。除了那些上映之后得到强烈反响引爆市场的幸运儿能够得到排片加量的特殊待遇之外,剩下那些不被本钱看好的影片大多以每日一场的排片量被隐藏在电影市场的洪流中。
但是,随着电影口味的逐渐细分,消费者对不雅观影需求方面的要求逐渐增加,以目前传统影院的排片形式很难满足部分偏爱冷门影片的消费者,这一部分需求也成了微影院发展的契机。
其四,贴心办事为微影院添灯加彩。为了增加消费者粘性,提供优质贴心的办事成了微影院运营办理的主要方法。一方面,类比目前 24 小时运营的行业,KFC满足了饮食需求,便当店满足了购物需求,而微影院则满足消费者差别时段的不雅观影需求;另一方面,微影院能提供琳琅满目的美食,让消费者在不雅观影之余也能满足口腹之欲。此外,有些微影院甚至集不雅观影、演艺、艺术、阅读、文创等办事为一体,一站式娱乐让消费者倍感贴心。
微影院火爆背后存在挥之不去的乱象
微影院应消费者需求而生,但外貌发展一片繁华的微影院实则存在诸多乱象。
其一,非正版片源成行业潜规则。越来越多的微影院为了吸引消费者,会主打片库容量大,电影种类丰富的宣传。大到国表里大片,小到偏门冷剧包罗万象,甚至很多在国内没有上映的影片都被囊括。更令人不行思议的是,很多影院的影片都从网上下载,根本没有正版授权。
即使是宣称与爱奇艺等线上视频合作,也仅仅是购买了爱奇艺等视频的会员,严格说来,也只是拥有播放权,而没有电影版权。对大多数微影院来说,正版版权要价昂扬,所以很多微影院无法承担这笔费用,因此微影院要么是走没有版权的道路,要么是走下线老片的道路。版权和片库容量无法兼得,这已成了微影院的行业潜规则,同时也代表了微信影院目前的一大混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