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的国家会议中心,让“共享经济”的探究者们兴奋不已, 2017 北京国际自行车展举行,带来了最前沿的共享出行理念和技术。回到展会本身,除了注重产品轨迹展示的共享单车外,以享骑为代表的共享电单车则要亮眼许多,多项“黑科技”加持,引发人们对电单车未来的无限期待。
先来看一下现场拍摄的几组图片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就是享骑展台,“黑科技”展示、记者拍摄访问、工作人员讲解等奠定了整个展会的基调:智能、科技、务实。
我们先聊产品,然后再谈它背后的技术。
从图片可以看出,“极简化”是享骑电单车的外型特点,车架和前叉采用碳素钢、烤漆工艺,壁厚3mm;车把使用 6061 铝合金+T6 热处理,后支撑使用工业 8 极电镀;使用EVA一体成型工艺,鞍座防水防划。
其实,在转型之初享骑的定调就是“做电单车共享”,而这必然要求抛弃传统电单车追求豪华、速度的特点,率先将交通监管和行业标准考虑进去。所以观察享骑的车辆设计就能发现,严格按照“国标”设计生产,包括整体车重控制在 40 公斤内,车时速不超过 20 公里,配备脚踏板等。
至于现场骑行体验,速度与共享单车差别不大,但在笔者看来有两点让人觉得非常新奇:一是无线电充的理念,二是独特的“非零启动”模式。
享骑展台上展出的“无线电充”模式打破了现在电单车需要通过后台监管电单车信息,再安排运维人员进行实地充电局面,而在未来的共享电单车运营中,只需要将车辆停放在可感应充电设备的停车位置,通过无线充电桩,实现车辆与充电桩无线对接。当车辆自动显示与充电站相连接之后,弹出人机界面,就能轻松实现车辆的无线充电。
换句话说,“无线充电”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单车充电不及时的痛点。随着享骑电单车注册用户的持续增多,用车需求量增大。假设“无线充电”成为现实,停车点即可实现随时充电,能更好的满足用户“享骑就骑”的要求。
至于“非零启动”模式,这一技术在欧美日已经十分成熟,在国际社会上普遍认为更安全、更可靠。如今,作为共享电单车的享骑,从骑行源头提供安全,只有通过脚踏两圈启动车辆,再转动转把才能启动电助力,进一步创新为骑行安全提供多一层保障。
“黑科技”背后:从“电子围栏”看“无线充电”未来
众所周知,享骑作为国内首家电单车运营平台,,率先提出了“电子围栏”技术。尽管,该技术在刚刚推出的时候也备受质疑,提倡点对点还车,以“定点还车”约束用户行为,主动规避车辆失控带来的城市管理问题,目前,此项技术已成熟运用,并推行至南京、合肥地区。的确,与“随停随放”的共享单车模式相比,约束带来的不自由,让很多人感到“不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的爆发,各个共享平台开始参考借鉴享骑“电子围栏”技术,并开始研发推广,成为当下解决单车运营问题的一个标准范本,也开始被市民所认可、称赞。
谈到“电子围栏”技术,或许可以参考享骑CEO施银锋在 2017 国际共享ž智能出行大会的发言:“定点还车”由“GPRS、北斗定位”、“电子围栏”、“电子锁”三个核心部分组成。首先依据大数据分析,确定每个城市、每个片区需要的停车点数量,实地考察路面情况,设立“电子围栏”;用户只有将电单车停入“电子围栏”内才可结束订单,否则将持续计费;如果用户未将电单车停入匹配的停车点,电子锁将无法完成上锁指令,无法归还车辆。
这套“电子围栏”系统“零成本”运营,无需埋设电子线路。就享骑目前的搭建情况看,在上海共设立近 7000 个“电子围栏”,南京设立约 1500 个;合肥设立约 1200 个。随着“电子围栏”站点增加,用户停车将更加方便。
总之,起初不被看好的享骑“电子围栏”已实现突破,目前已带动更多的共享电单车/单车企业使用该技术,实现城市共享电单车管理的有序化。施银锋在接受现场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电单车也必然走入“智能化的生态圈”,中间所有的接驳工具、线路规划实现智能推荐。而“无线电充”作为共享电单车智能化的一环,必然将在智能科技的突破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