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网连续两天发文评判《王者荣耀》之后,王者荣耀又被热议了,而这次的舆论报复,甚至影响到了腾讯的股价。 7 月 4 日,腾讯控股在港上市股大幅下跌,市值一天之内蒸发了千亿港元。
一、史上最严格的“三板斧”
7 月 2 日,这暑期才刚刚开始,腾讯便颁布颁发将于 7 月 4 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推出史上最严格的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陆时长。
即 12 周岁以下(含 12 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 1 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 9 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 12 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 2 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第二板斧: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
即原先引发热议的用于协助家长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游戏账号进行健康行为监护的“成长守护平台”迎来升级,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家长可以对指定的小孩设备实施一键禁玩的操作。据悉,截至目前,平台上有效绑定账号将近 70 万个。
第三板斧: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即用户想要进入游戏,需要输入有效的身份证号等信息。没有完成腾讯平台实名注册流程的帐号,将无法进入《王者荣耀》进行游戏。
本次新规本是表现腾讯责任感的一件事,但是接下来两天人民网的连续发文,却将《王者荣耀》和腾讯推至了舆论风口。
7 月 3 日下午,人民网一评《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称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停在释放负能量。还提到《王者荣耀》对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不雅观和历史不雅观;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针对腾讯推出的“三板斧”,人民网并不是完全看好,称“三板斧”能否“解毒”还有待时间检验。而除了“三板斧”之外,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责任意识更应战胜商业利益。
7 月 4 日上午,腾讯发文《对话<王者荣耀>制作人:道阻且长,我们已启程》,称现在不但是王者团队,整个腾讯都集中了公司的力量,调动了公司各模块的能力,在建设整个掩护未成年人系统。《王者荣耀》作为一款游戏产品,在游戏设计自己是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但现在《王者荣耀》已然是一款国民游戏了,就必需承担起对应的责任。
当日下午,人民网二评《王者荣耀》:加强“社交游戏”监管刻不容缓。认为《王者荣耀》的游戏操作和注册一款交友软件的简易程度相当,算得上是“社交游戏”,这又为相关方出了一道新课题:“社交游戏”的监管难题。而“社交游戏”的监管不应只堵不疏,而应树立“大监管”理念,游戏制作方的源头设限、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管、家庭成员的陪伴监护等,一个不能少。
从数据来看,《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 2 亿,日活跃用户超 8000 余万,其中“ 00 后”用户占比超过20%。诚如人民网所言,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那么,“ 00 后”用户占好比此之重的《王者荣耀》,这次是真的有过失,还是实力背锅了呢?
二、《王者荣耀》实力背锅了么?
1、《王者荣耀》很委屈
毫无疑问,无论是从用户的视角还是专业的视角来判断,《王者荣耀》都是一款好的、成功的产品。
主不雅观来看,王者荣耀简单易上手的操作、5V5 的对战模式、精妙的排位上星,以及碎片化的游戏时间、游戏的社交化等,都促使了《王者荣耀》的大热。
客不雅观来看,累计注册用户超 2 亿,日活跃用户超 8000 余万,月流水 30 亿元,这也都足以证明《王者荣耀》有多被用户喜爱。
如此被人民喜爱的产品,却被人民网连续批判,甚至可以说是“盖棺定论”了,这是怎么了?
首先,在人民网一评的文章中所提到的 13 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 11 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 10 余万元, 17 岁少年狂打 40 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等均属于社会问题,那这些社会问题,可以被转移到一个热门的产品上去么?
显然不能。这个事情就好像有人开法拉利,因为车速太快撞到了人,就要去指责法拉利,你怎么可以生产这么快的车呢?即使没有《王者荣耀》让这些小伴侣做出不理智的行为,那也还有《阴阳师》等,只是《王者荣耀》太火了,而枪打出头鸟了罢了。
2、游戏制作方很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