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E轮融资超 6 亿美元、ofo融资即将完成、马化腾和朱啸虎的智能之争、摩拜推出骑行月卡…似乎共享单车行业将永远热情高涨下去。
七月还未到,雷雨和台风却已来。悟空单车好似一声惊雷,劈开了这个行业,让其显露出了残酷又真实的一面,但这个行业绝对不会再次寒冬,而是等待理性回归。
用户和车辆是共享单车的两端,如同数字音乐市场,靠版权和独家原创内容IP吸引用户一样。在共享单车行业,靠着更优质的单车和独特的运营策略,才能获得用户,赶上这个最好的时代,不然这就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悟空单车就吃了这个亏——头部供应链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它的退场,而巨头们的战略开始明晰起来:摩拜与富士康合作后,又推出骑行月卡来增加用户黏性,ofo不停更新锁具又谋求向上收购…这个行业下一步的重点势必将向产业上下游做延伸,增加自主权,做生态融合。正如音乐专辑自己已经不再是音乐产业链唯一的变现方式一样,围绕单车骑行做商业模式上的延伸,打造完整的骑行生态圈,自己也正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最擅长的事情。
谁能撑过下一年?先看看谁能掌握供应链
朱啸虎的“ 90 天解决战斗”,酿成了“ 1 年后见分晓”。说到底对于共享单车这类实物产品,切入点准确且用户需求旺盛,这片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总有空白市场留给后来者,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靠谱的单车,和优秀的运营策略驱动,去抢夺用户。
一年前,行业的风险在于“劣币摈除良币”,而未来的一年中,随着市场用户的成熟,良币摈除劣币将会是主要基调,也就是说大规模地清场是一定。以这个逻辑来看,目前市场除了第一梯队的摩拜和ofo外,优拜、小蓝、骑呗是目前最有可能突围的。
而在笔者看来,掌握独立供应链,能让项目度过下一年;而掌握封闭式供应链,才能让项目不止于保留。
摩拜早期独立建厂,汽车级另外工业要求让他们采用了定向封闭的制造模式,后期借助富士康等加工制造网络进行拓展;ofo选择了与全国各自行车厂进行战略合作并联合生产的开放模式,典型的合作伙伴就是飞鸽和凤凰;优拜为永久直接注资企业,享有永久年产百万的封闭供应链产能。其余小蓝、骑呗等项目多采用工厂下单制,相当于共享供应链。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出,差别品牌都对各自车辆进行了更新,如摩拜2. 0 削减了整体重量,ofo新车相应增强了单车品质,另一匹黑马优拜单车的最新版“氢骑”在保存了低跨设计基础上,对安适性、骑行体验做了优化。随之而来的单车制造难度与工时也将上升,此时非独立供应链由于生产压力的增加,不得不做出选择,最终会被其中订单最大的1- 2 家品牌瓜分,成为他们的独立供应链,其余品牌则将被淘汰。
在此基础上,当单车品牌将供应链纳入自身产业链的上游,彻底打造成封闭式的供应链后,不才游围绕骑行做相应的商业模式延伸,打造生态式的共享单车品牌也不再是臆想。
保留之上的生态,项目格局的转变
保留与生态通常是矛盾体,保留都没有搞定何来生态?但在共享单车领域并不是,因为不才一阶段,生态意味着保留。
互联网生态化的素质是“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综合模式,其依托于上游打造出明星产品,继而围绕产品打造下游的生态链,并使链条上的产品功能贯穿用户整个生活。在这个思路下,共享单车的运营一如前文所述,将不但仅是骑行这么简单,而是要围绕骑行这个最基本的需求,将更多和骑行相关的生活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依靠单车运转来提供运行动力、最终办事于用户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里,一辆辆共享单车的角色也将发生剧变。
随着行业整体智能化的推进,共享单车的想象空间其实早已被打开,任何一家拥有智能化产品的品牌都有机会弯道超车,通过以智能单车产品为核心,培养品牌文化,最后衍生出一个骑行生态闭环。
互联网时代最诱人的地方就在于不确定性,当初谁能料到滴滴用本土化的运营策略生生地从Uber手中抢回了中国市场。所以处于行业第二梯队的共享单车品牌反而更值得研究,身处聚光灯外层的它们,没有被舆论过多关注和摆布,可以腾出精力踏踏实实地去正真做品牌,那些比较勤勉的品牌大多更看重占领细分市场而安身,其深耕产品与用户、不停挖掘市场需求的能力也比较强大,这反而让它们在必然程度上走在了生态化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