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阿谁打破重塑的苹果不存在了,现在的苹果倒像是华强北的白牌厂家,利用现有的技术、市场、供应链,用胶水把这些部件粘合在一起,生产出各种所谓的智能硬件。蜷川实花的电影《狼狈》中说:“青春亮丽,可是所有人都知道,那总有一天会结束的。为什么神先赐予我们年轻与美貌,再夺走呢?”
这部介绍整容女星从天堂坠入地狱的电影,用蜷川实花特有的艳丽色彩描绘了一个灰暗的未来。她将这种剧烈的下落称作“狼狈”。
这个词我想把它用在苹果身上,准确的说是苹果的新硬件homepod智能音响上。
智能家居的重点是更舒适,而非更智能
人人都爱智能音响,恰如人人都爱封面女郎。
在人人原子化的时代,在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饱受数字生活冲击的时代,在一切都在移动化的时代,有人妄图把人们重新拉回家庭,拉回客厅。
最先在数字时代提出家庭场景概念的可能是电视厂家。受到PC、手机、平板的冲击,电视行业发现让人人都有台电视的愿望实现不了,倒不如聚焦在客厅。只是大家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机会实在太少,况且大家的口味又很难统一,最终都不了了之。
电视无法承载家庭场景概念的根来源根基因是他不能互动。游戏可以互动,于是一帮主机厂商闻风而动。这些设备可以玩游戏,可以听音乐,可以看蓝光电影……家庭娱乐中心的概念某种程度上可以和游戏主机画上等号。
主机无法填满家庭场景的方方面面,它们只是拿来娱乐的东西,不能教你学做菜,而家庭场景显然是用来生活的。这是一个更大的场景,需要更强大的产品来满足。
然而吊诡的是,生活场景的智能化革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止步于碎片化的升级,却完全忽略了对整个家庭场景的中心化思考。冰箱、空调、饮水机、扫地机器人……仿佛一夜之间,他们的名字前都多了“智能”二字。过这些所谓的智能家居并没有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什么根天性的变革,倒是手机里多了几个控制他们的APP。
问题是,手机作为一个移动设备,从来不是为了家庭场景设计的。诚然,它可以从不离手,上厕所都带着。但一个舒适的未来家庭场景有赖于更先进的人机交互、更有效率的控制系统、更加智能的计算和更像人的灵魂。所以智能家居的重点并非更智能,而是更舒适。
甚至可以说,所有的移动化的努力都是在变相降低人的舒适度。
Airpod无论多么优秀,都无法和客厅里的拜耳音响相提并论;iphone的屏幕再大,和夏普的42寸4K电视比拟还是很不公平。就算什么都不比,至少家庭设备不消充电,而一边插着电源充电一边撅着屁股刷微博的样子显然谈不上有舒适。或者可以这样说,所谓科技的炫酷感其实就是将狼狈不堪合理化。这不是生活的真谛,这是时代进步的代价。
大概我们都太步履匆匆了吧,都很难想象“我看见绿树和红玫瑰/我看见他们为你我开放”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了。我们只会关心ios11什么时候更新,谁谁谁又在包治百病。消费主义思潮释放了每个人心里的魔鬼,我们吞噬着本身的灵魂,也把传统家庭冲击的支离破碎。
生活场景的智能化革命来了
不管怎么说,亚马逊ECHO的出现让人们相信:家庭场景的巴士底狱就要法国大革命了。
舒适的定义之于亚马逊ECHO,是一切都恰到好处,本该如此。
把智能语音助手放在任何移动设备上都可以算是天才的想法,但在大街上对着siri喊“附近哪有卖杰士邦的店”显然非常狼狈和尴尬。但在你的客厅里对着ECHO说就毫无问题,一方面是贝佐斯制造这个家伙的目的就是想让你买东西便利一点;更重要的是这是你家,你裸睡都行。
ECHO的核心是Alexa,他和苹果siri以及微软cortana一样,是声学、语音识别、语义、搜索、内容多层融合后的产物。但Alexa还有一个更大的使命,那就是成为一个操作系统,因为只有操作系统才能承载完整的应用生态。
这个应用生态将完全基于生活场景,,可以满足未来智能家居方方面面的需求。现在ECHO已经有一万多应用正办事于它的1000多万用户。注意,这是1000多万家庭用户。
这正是微软、google、苹果最担心的地方。
操作系统可能是这个世界上移植难度最大的品种了。
Windows phone的失败证明了PC操作系统进入移动领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以PC为主要使用场景并和平板模式作为增补的的二合一设备卖得还不错;
iOS的移动性和mac OS的专业性也让苹果放弃了移植的可能,转而艰难的统一他们的操作体验与用户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