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与摩拜作为国内共享单车行业第一梯队的双雄,领衔主演了自 2016 年下半年以来的“彩虹大战”。从过去一年的发展来看,,摩拜和ofo基于各自的战略布局和资源,有着差别的优势。有关两大品牌谁更有希望领骑行业的争论,也一直是媒体与产业界感兴趣的话题。不过近期,一份来自国内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Trustdata最新发布的《 2017 年 4 月共享单车行业数据陈诉》却显示出ofo已经实现了多方面的超越。陈诉显示,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在 2017 年 4 月依然连结强劲增长势头,月新增用户超 1200 万,其中40.4%的新增用户份额来自ofo,32.8%的新增用户份额来自摩拜,ofo在用户量方面领先摩拜达百万之多。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ofo第一次领先摩拜如此大的市场份额。在此前Trustdata发布的 2017 年 1 季度共享单车陈诉中,ofo在 2017 年 3 月的新增用户达 451 万,摩拜为 348 万,ofo不但超过了摩拜百万,甚至还是排在其后的摩拜与酷骑单车之和。更为有趣的是,若将三四月的数据与年初对最近看,可以发现与 2017 年 1 月比拟,摩拜月新增用户占比从50.8%下降至32.8%,下降十分明显;ofo月新增用户份额占比从23.9%增长至40.4%,增长迅猛。可见,ofo在月新增用户份额占比上也大大领先于摩拜,稳居行业第一。
ofo与摩拜在新增用户占比上的逆转表白具备极强的增长动力。而若从 2016 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单车的用户增长渠道来看,这一阶段二线城市用户规模发展迅猛占比达到40.3%,比拟去年 10 月的12.9%,提高了27. 4 个百分点,涨幅明显。并且共享单车在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已经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成为共享单车市场最重要的增量市场。而结合第一部分的数据来看,在 2017 年 1 月摩拜占据共享单车增量用户50.8%市场份额的时候,共享单车的增量用户不过 200 万量级,摩拜的新增用户量也不过百万,而到了三四月份新增用户突破千万量级的时候,ofo可以轻松实现对摩拜百万量级的超越。
由此不难看出,摩拜模式虽然在初期占据了某些优势,但是却在扩张之战中迅速腐败。这无疑表白摩拜初期的优势实则只是“虚胖”,并不具备真正决胜的实力。为何ofo与摩拜会在决定品牌成败的扩张之战中出现如此之大的逆转?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ofo与摩拜两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用户粘性、用户满意度等指标来看,ofo在最初的竞争中其实并没有落后,摩拜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而采取迅速扩张的策略,并试图通过低价车和红包车等营销手段来拉拢用户,但由于疏于运营和办事且用户体验相对不足,这种脉冲式的增长实际上是难以持续的,随后便被ofo超越了。
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也表白了摩拜为什么会输掉这场共享单车的战争。艾瑞咨询的数据表白,在ofo与摩拜日均独立设备用户不同不大的情况下,ofo的日均总使用次数达到了 2560 万,而摩拜仅有 1630 万,ofo的日均总是用次数及人均使用次数均超出摩拜50%以上。这一数据说明ofo用户使用的单车的频率更高,其背后的原因则是ofo超高的覆盖率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与摩拜比拟,ofo的扩张是在做好了了用户体验、产能、供应链等多方面准备的情况下开展的,不但单车的成本更低,并且收益还更高,已经率先实现了盈利,ofo的增长是更具备可持续性的。如今,摩拜即便在推出红包车、接入微信九宫格等的情况下都无法阻止ofo的高增长,未来两大品牌的分化无疑将更为明显。作为共享单车行业的领骑者,ofo或将提前为这场“彩虹大战”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