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工智能正在一步步取代人,时代滚滚向前,无人可挡,所有迟疑踌躇之人,都被残忍地碾压在车轮之下,在金融领域,他们是第一波被驱赶到悬崖边的人。信审员,曾有一段辉煌历史。
在银行时代,他们是核心职位,站在金钱的刀尖,掌握着放款的决策大权。
而如今,风控进入“数据驱动”时代,信审员成了一个“鸡肋”的职位。
面对即将被抛弃的命运,他们站在时代的岔口中,摆布踌躇,难以迈步。他们有即将退场的自觉,却难以掩盖被遗弃的凄冷与纠结。
人工智能正在一步步取代人,时代滚滚向前,无人可挡,所有迟疑踌躇之人,都被残忍地碾压在车轮之下…
01黄金时代
在金融领域,他们是第一波被驱赶到悬崖边的人。
而驱赶他们的,是人工智能。
“我要离开这个岗位,离开北京”,信审员包小新语调低沉,尽是迷茫和落寞。
他必需得离开,他无处可逃。
而在银行时代,信审员曾经享受过风光无限,时代将他们安顿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授予了勋章。
当时所有人申请贷款填写的资料,都会汇总到信审员手中——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权衡这笔贷款,是放还是不放。
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生杀大权”。
“信审员,是一个体面的工作”,曾经在银行当过信审员的姚金珉称,很多都是大学名校结业生,才能进入银行担当这个职位。
2011年到2015年,是一个猛冲的年代。但凡有些商业想法的人,都气粗壮胆地做起了买卖,借贷需求旺盛。
此时,金融潮水开闸,各地线下小贷公司林立,从事线下借贷的信贷员,迎来黄金时代。
2014年开春,90后的包小新,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涯。他进入一家小贷公司,成了一名“全能”信贷员。
“进入金融行业,信审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途径,不需要太多金融学历,只要你有闯劲,敢学习,就能干”,包小新称。
包小新的公司以经营类贷款为主,只要客户有线下门店,经营超过一年,就能管理最低2万,最高15万的贷款。
那时的风控极为原始,没有信审系统。借款人先到公司填写申请资料,第二天信审员再去店面上访。
签合同的时候,包小新把借款人的手机拿过来,随机抽取几个联系人电话。
信息会装在一个信封里,封定起来,定期还款结束后,再原封不动的归还借款人。
一旦借款人逾期,信封就被打开,会联系这些人进行催收。
在银行和线下门店借款中,信审员是具有“战略核心”地位,他们是“反欺诈”的主要骨干。
在上门面访的阶段,包小新能连续和对方侃两个小时,“你需要问他店的经营情况,什么时候开的,开多久了,店员几人,通过电费单,一天的流水,各种蛛丝马迹,判断他是不是一个有诚信的人”。
而面访中,各种纷繁复杂的细节,都会“泄露天机”。
一次,有个自称卖猪肉的老板来申请贷款。对方将他在一个猪肉的大库房里,一片漆黑。
可“老板”摸索半天,却找不到开关。
“我心里大概就明白,他不是老板”,包小新判断。
“因为掌握生杀大权,很多借款人都会给信贷员塞红包,希望放他们一马”,姚金珉称。
阿谁年代,他们是风光无限的。
02地位下沉
在借贷的黄金时代,除了线下借款的兴起,线上的网贷平台,也各处开花。
一批勇敢的精英爬上时代快车,认定日夜兼程的前方,定有奇迹发生。
2015年,网贷平台增长异常惊人,按照网贷之家数据,这一年,平台总量达到3769家。
此时,很多线下借贷的信审员,被挖到互联网平台。包小新也从小贷公司离职,加入了网贷行业。
新办公楼在北京最繁华的CBD,人人西装革履,手捧咖啡,那一瞬间,他终于感觉找到了金融从业者的光鲜。
但很快他就发现,所谓的光鲜,只是“虚有其表”。在线上,信审人员的工作和重要性被大大压缩。
线下借贷,金额高,单笔审核必需拼尽全力,核实真伪;而线上的贷款,多为小额,根本没有时间去每单细细审核——从成本考虑,也不需要。
他们必需,快,快,快。
在旺季,一个信审员一天需要审50单摆布,一个小时需要审核4—5单,平均下来一单最多15分钟。
为了保证这15分钟的信审进度条流畅跑完,包小新精确计算过:查看客户资料2分钟,给客户打电话2分钟,第三方联系人打电话2分钟,上网查客户征信5分钟,填写审批意见2分钟。
15分钟搞定,完美。
此时,大部分的信审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电话审核,行话叫“电核”。
有时候除了联系借款人本人外,还会联系他留下的“联系人”,来进行交叉验证。
对于信审员来说,就如一段“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