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落下帷幕。该倡议自提出至今历时三年成果丰硕,已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回应,其中 50 多个国家已经与中国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定,“一带一路”给全球治理注入了中国智慧。中国企业借此千载难逢的合作平台加速国际化进程。签约和收购仅仅是个开始,漫长而伴有阵痛的跨文化融合拉开大幕,这也将成为中国商界的“新常态”。
国外企业经营办理模式的先进性毋庸置疑,与之比拟,中国企业胼手胝足,在办理上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是中国适应世界,还是世界适应中国,中国企业办理智慧能否为世界办理界难题带来解决方案?
作为国际化的先行者和中国现代化企业办理模式的缔造者,海尔模式不但表现了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办理特色,也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输出名片。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要建立四个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海尔的办理模式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企业的文化自信。
灯塔先行 厚积薄发
在“一带一路” 倡议影响之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愿显著提升,未来企业将不停向外输出本钱和办理文化,中国企业的大航海时代来临。
大海航行靠灯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海尔集团门庭若市,来自俄罗斯等沿线国家的“取经者”络绎不绝。海尔前瞻性思维震惊商业界,其推行了的“人单合一”模式更是得到了各方的认同,来参不雅观造访者都说“你这个很好,能不能给我一本资料?我回去照着做!” 追随者希望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能像当年日本的全面质量办理或者美国的六西格玛办理,照着做就可以做起来。
人单合一模式可以算得上厚积薄发, 2005 年 9 月,在海尔全球经理人年会上,张瑞敏系统阐述了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从此海尔开始了对人单合一长达 10 余年的探索。
人单合一顺应互联网时代“零距离”和“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时代特征,从企业、员工和用户三个维度进行战略定位、组织结构、运营流程和资源配置领域的颠覆性、系统性的持续动态厘革,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不停形成并迭代演进的互联网企业创新模式。
人单合一模式诞生之时,业内质疑声此起彼伏,不少人认为“人单合一”只是概念,实践意义并不大;不过推行至今,该模式鞭策海尔集团可持续发展,动态化经营;内部员工协同起来共同创造用户资源,全流程和用户零距离。
和当初的质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模式受到的热捧。对于这一变革,在 2017 年海尔生态人单合一引爆物联网创新交互大会上,张瑞敏引用西汉文学家刘向的一句话,“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成及也”,我做的事儿,可能大家一开始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甚至不待见,但是到最后我做成了,你再想跟就跟不上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张瑞敏一直推崇坚持的重要性,他不停向员工强调,什么叫不容易?把公认容易的事认真做好,就是不容易。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海尔的国际化也是坚持的成果, 1999 年,海尔在美国建立起第一个海外工业园,开启国际化战略,如今已经将GE家电、新西兰斐雪派克、日本三洋白电悉数收入囊中。从制造家电的企业、转型孵化的创客平台,海尔实现了全球联动。
张瑞敏的坚持和底气来源于传统文化,自评“不打高尔夫、没有另外事儿”的张瑞敏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贯通中西的阅读增加了其办理哲学的厚度和可推敲性,儒家和道家文化对张瑞敏的办理更是有提纲契领的作用。
安不忘危 顺势转型
和西方人及时行乐的不雅观念差别,中国人“生于忧患死于愉逸”的危机意识 ,这样的危机意识意识已经深入张瑞敏的骨髓。“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是其对本身状态最清醒的评价。张瑞敏一直告诫员工,“海尔离倒闭只有一天”。
安而不忘危,只有不忽视小问题,才能制止大危机。 1985 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 400 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 76 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他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砸冰箱事件让很多职工砸都流下眼泪。其实,张瑞敏意识到,职工们还没有从骨子里植入质量意识,但矫枉必需过正,响鼓必需用重锤。这一砸唤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更砸醒了职工们在冰箱畅销时的危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