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都在做智能音箱,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谁能笑到最后?

都在做智能音箱,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谁能笑到最后?

热门标签:智能手机 硅谷的囚徒呼叫中心 美图手机 百度竞价点击价格的计算公式 阿里云 检查注册表项 使用U盘装系统 网站建设
  摘要: 在智能音箱市场,谷歌、微软、亚马逊和苹果悉数到场。

日前,备受业内关注和期待的苹果终于加入到了智能音箱大战中,即在近日举行的苹果WWDC上发布了智能音箱Home Echo,至此,在智能音箱市场,谷歌、微软、亚马逊和苹果悉数到场。

那么这四大巨头在智能音箱市场谁能最终胜出?各家有何战略或者说策略的差别?

首先我们看看上述四家发布智能音箱的初衷。据亚马逊CEO贝索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其当初发布Echo的目的是希望用户能够鼓励用户利用Echo多购物,也就是说亚马逊是将Echo作为一个可以提升自身核心业务(电商)的工具,但从近期诸多对于智能音箱(主要是Echo)的应用看,利用Echo购物的用户仅占到了8%,在前12大应用中仅排在倒数第二。

至于苹果,从其刚刚发布的Home Echo更加注重音箱自己的品质(主要是音质)看,音乐或或者说听音乐是目前Home Echo的主打。而谷歌和微软在智能音箱发布前,似乎并未对外界透露出什么核心的目的,加之从产品自己看,也没有刻意突出或者强调针对某项功能的创新和设计,所以外界遍及认为,谷歌和微软更多是利用音箱这个载体来展现、训练和提升各自背后的语音技术,例如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和微软的Cortana。这点从近期Stone Temple也得到了证明。

该统计中,Stone Temple尝试向设备提问了 5000 个问题,其中,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回应的比例为68.1%,准确率为90.6%%;微软的Cortana别离为56.5%和81.9%;亚马逊的Alexa别离为20.7%和87%;苹果的Siri别离为21.7%和62.2%。

由此可以看出,谷歌和微软更在意的是智能音箱的通用性或者是技术性(和谷歌与微软长期从事搜索业务积累的数据有关,也是为何此前业内有分析认为,在最终的智能语音大战中,谷歌必定会战胜亚马逊的主要原因),而苹果和亚马逊更聚焦或者更加务实。

同时也说明在整体的智能语音技术(语音识别和语义等)方面,谷歌和微软的水平要高于苹果和亚马逊,同属技术流阵营,而亚马逊和苹果更像是务实派(从前述发布产品前的目的和产品自己得到了表现)。

按理说,技术流理应在智能音箱市场的现在和未来占据优势才对,但事实并非我们理所当然想得那般简单。据市场调研机构 ComScore比来的调查显示,美国60%的智能音箱用户就是做一些简单的询问,57%的用户会通过它来询问天气情况,54%的用户会让它播放歌曲,41%的用户会让它设置闹钟,39%的用户会让它创建提醒事项或者是待服务项等主流应用看,技术流在智能音箱这个品类中很难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或者说将这种优势转换为用户购买的卖点,这就是所谓的“大炮打蚊子”。

所以我们认为,至少从智能音箱这个品类看,聚焦或者务实的亚马逊和苹果的胜算更大,直接的竞争也应该是在苹果与亚马逊之间展开。当然我们在此并非否认谷歌和微软在智能语音技术上的实力,只是在智能音箱这个品类中,其优势难以变现。

那么接下来的是,亚马逊和苹果间在智能音箱市场的竞争谁能最终胜出?不成否认,由于先发优势,亚马逊的Echo系列目前已经占据美国语音智能音响用户约70.6%的份额,远远领先于苹果。

但就如我们前述的从目前用户对于智能音箱的使用看,亚马逊并未实现其最初发布Echo的目的,即促进用户利用Echo购物。值得一提的是,从Echo产品自己的特点看,似乎亚马逊未从硬件的层面表现出其鼓励用户利用该设备购物的差异性体验的设计和功能(除了语音之外)。

这可能也是为何后来亚马逊开始大力发展第三方应用(目前已经达到10000个),甚至不惜以部分牺牲语音功能而推触屏版Echo Show的部分原因。因为从当下主流应用的角度看,亚马逊已经意识到Echo将很快遇到增长的瓶颈和Alexa技术的局限性(从常用的语音应用看,相信在语音的技术层面亚马逊的Alexa和苹果的Siri比拟不会表现出什么优势,尽管业内在提及Echo时,总是大书特书其技术的领先性)。

但按照Voice Labs的最新研究,97%的用户会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对Alexa的新功能失去兴趣,不再使用它;与此同时Alexa的10000项功能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博得了回头客。由此可以看出,以更多应用拉动Echo的作用相当有限,或者说用户对于智能音箱的应用就是那么几个最常用的主流应用。

标签:黄山 烟台 山南 湘潭 贺州 怀化 湖北 通辽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都在做智能音箱,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谁能笑到最后?》,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