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还未过半,整个中国的零售市场却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革。
一方面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各大线上交易平台急速向线下倾斜,最新的一个案例是 5 月 26 日阿里再度出手拿下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位置;另一方面,却是线下传统零售走过拐点开始重新走向上升通道,大型连锁商超业绩进入环比上升态势,其中一个典型现象是,物美在京津冀及华东区域全面铺展“自由购”,改造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巨兽”来势汹汹。
在这一微妙变革背后,是用户对于线下优质体验式办事的强劲需求,谁能最先捕捉用户需求,谁就占得了先机。
线上向线下猛扑传统零售的春天来了
新零售概念提出半年时间内,线上巨头已经加速对线下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与布局。
5 月 26 日晚,阿里巴巴集团与易果生鲜签订《股权转让合同》,颁布颁发收购后者持有的联华超市18%的内资股股权,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联华超市及其附属公司的总门店数目已经达到 3618 家,遍布全国 19 个省份及直辖市。也就是说,借道联华超市,马云的“新零售”布局将向下更深层次渗透。
阿里这一大动作并不出人意料。此前,这一电商巨头就已高调与百联集团达成合作,并连续投资了银泰商业、苏宁、三江购物等实体零售企业。
在电商冲向线下的过程中,阿里并非孤例。在本年 4 月,刘强东高调颁布颁发了百万京东便当店计划,颁布颁发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 100 万家京东便当店,快速并大幅度向线下渗透进行拓展成为刘强东的工作重点。
不止是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大佬,当当这样的老牌电商企业也在行动,在当前的线下门店基础上,当当要在未来几年开通“千家实体店”。除此之外,做互联网手机起家的小米科技也加快在线下落地,小米董事长雷军更是提出本年要再开 200 家小米之家, 3 年内的目标是 1000 家。
马云与刘强东的敏锐嗅觉并非没有依据:线上流量增速趋缓的一大配景是,拥有“人、货、场”的传统零售企业已经开始奋起反击,提供优质办事+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回流。
一个有力的佐证是,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日前发布数据显示, 2017 年 4 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5.7%,高于上年同期3. 8 个百分点,比拟本年 3 月也加快了1. 7 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具体到各个品类, 4 月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9%,快于上月增速0. 4 个百分点,快于上年同期0. 9 个百分点。
赋能传统商超的关键:如何切脉用户需求
对于零售行业而言,当前市场上最大的变革莫过于消费需求的变革。在此前几年,网购以“物美价廉”确实吸引巨大流量,但随着网购的发展,消费者的“口味”正发生显著变革,那就是更倾向于选择有更高质量体验的办事,,希望能看得见、摸得着商品,能够体验后再购买。
对于用户需求的这些细微的改变,可以和用户面对面沟通的线下零售巨头最先敏锐捕捉到,并率先做出改变,在无形中对线上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电商们形成了潜在“威胁”。
关注消费者需求并进行办事创新,在这场传统零售巨头的自身厘革潮流中,物美是一个典型的研究样本。
最新的一个举动是,从 6 月 1 日起,物美“自由购”将全面在江浙沪区域开启,覆盖 52 家门店,消费者在物美超市可以自由购物并用手机自助结账。据了解,早在 4 月中旬,物美自由购已经开始在物美中关村店测试,随后开始大面积推广,截至目前已经覆盖京津冀所有物美门店。
在线下商超购物,用户的一大痛点就是需要排队结账,等待的过程极易滋生烦躁情绪,影响购物体验。而自由购操作流程的简单程度远远超过了大家对于传统商超的认知:在挑选完商品后,打开多点APP,用APP扫描商品条形码并提交订单在线支付后,就可以不消再去收银台排队结账,可以将商品直接拿出超市。
早在本年年初,物美就在京津冀等多地卖场推行多点“秒付”:用户使用多点APP在物美购物结账的时候,只要打开App直接摇一摇就能摇出电子会员码,收银员扫描后会自动扣款并完成会员积分。
对于物美而言,其实变革就始于 2015 年,当年其与多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采购、商品办理、物流、仓储等环节合力进行重塑与调整,如今,多点+物美已经成为新零售的标杆性搭档;对于用户而言,从秒付到自由购,实现了在支付环节的最大便当,最直不雅观感受了新零售线上线下打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