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这类文章,记录我看《MySQL5.6从零开始学》这本书的过程,将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记录一下,并有可能帮助到你们,在写的博文前几篇度会非常基础,只要动手敲,跟着我写的例子全部实现一遍,基本上就搞定了,前期很难理解的东西基本没有,所以写博文的内容,就是以练题的形式来呈现的。
需要用的资料以链接的形式给需要的同学。
我用的mysql版本为: Mysql-5.5.45-win64.msi 密码是:26zw
图形化工具 Navicat(前期不推荐用,直接手动敲): Navicat 密码:c7fs
开始我的MySQL之旅吧 始于2016.12.04
--WH
一、数据库的安装
这个就不在这里过多阐述了,因为网上实在是太多安装mysql的教程了,有了我给的mysql,在按照这个安装教程(MySQL安装教程)去看,就能够安装完好。
安装好mysql后,如果需要使用windows命令窗口(也就是cmd)来操作mysql,那么就需要配置环境变量,在安装好的mysql下找到bin,将其目录放到环境变量path中去,就行了,检测成功与否的方法是在cmd命令窗口中输入mysql,就会出现一大段英文,就说明成功了,反之失败,如果不会的话就去百度搜教程。
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1、开启mysql服务命令
net start mysql
![](/d/20211018/1a1dff0e16466203bbc0c2133195af34.gif)
2、进入mysql的两种方式
明文进入:mysql -uroot -proot
格式:mysql -u帐号 -p密码
密文进入:mysql -uroot -p
按enter会提示你输入密码(Enter pssword:),此时你写的密码就会显示为***这样。
![](/d/20211018/f1ba6ea1fcd005d0787cefa96da4df5a.gif)
3、查看mysql中所有的数据库(一般在固定的单词命令就会是用大写,这个要习惯,看多了敲多了就认识了)
前面四个数据库是mysql中自带的,也就是必须的.
SHOW DATABASES;
![](/d/20211018/dbe1561836e776d9e48769229c676be5.gif)
4、创建名为test_1的数据库
格式: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CREATE DATABASE test_1;
![](/d/20211018/63dd59e43bcefb0fbb1e97314a9289eb.gif)
5、删除名为test_1的数据库
格式: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
DROP DATABASE test_1;
![](/d/20211018/2539889cc51c18705a54a6062fdb2106.gif)
总结:学习了对数据库的三个操作,1、查看所有数据库 2、创建数据库 3、删除数据库
三、数据表的基本操作
数据表和数据库还有Mysql三者的关系
mysql中保存了很多数据库、一个数据库中可以保存很多表。
对数据表的增(创建表)删(删除表)改(修改表字段)查(查询表结构)。 注意:这里的操作对象是表,对表的操作也就是表的结构,和表中的字段的操作(字段和记录要分清楚)
前提:表是在数据库下的,所以要先确实使用哪个数据库。
USE test_1;
![](/d/20211018/1f46d627efccaac6b79caeff0c752dcd.gif)
1、创建数据表
格式:CREATE TABLE 数据表名(
字段名1 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字段名2 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字段名3 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
注意:格式不一定需要这样隔着写,完全可以全部写成一行。但是那样写可观性非常差。我这样写只是为了可以看的更清晰。
解释:
1、[]中括号中的内容表示可以有可以没有,
2、列级别这个“列”一定要搞清楚说的是什么,一张表中有行有列,列表示竖,行表示横
3、约束条件后面会讲到
1.1、创建没有约束的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11),
name VARCHAR(12),
age INT(11)
);
![](/d/20211018/1b7a9e515feb80bfe75915c1126e89df.gif)
注释:SHOW TABLES 查询数据库底下的所有表。
1.2、创建有约束的student表
六大约束:主键约束、外键约束、非空约束、唯一约束、默认约束、自动增加
1.2.1:主键约束
PRIMARY KEY(primary key):独一无二(唯一)和不能为空(非空),通俗的讲,就是在表中增加记录时,在该字段下的数据不能重复,不能为空,比如以上面创建的表为例子,在表中增加两条记录,如果id字段用了主键约束。则id不能一样,并且不能为空。一般每张表中度有一个字段为主键,唯一标识这条记录。以后需要找到该条记录也可以同这个主键来确认记录,因为主键是唯一的,并且非空,一张表中每个记录的主键度不一样,所以根据主键也就能找到对应的记录。而不是多条重复的记录。如果没有主键,那么表中就会存在很多重复的记录,那么即浪费存储空间,在查询时也消耗更多资源。
一般被主键约束了的字段度习惯性的称该字段为该表的主键
单字段主键约束
两种方式都可以
CREATE TABLE student(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11) PRIMARY KEY, id INT(11),
name VARCHAR(12), name VARCHAR(12),
age INT(11) age INT(11),
); PRIMARY KEY(id) );
多字段主键约束(复合主键)
这个id和name都市主键,说明在以后增加的插入的记录中,id和name不能同时一样,比如说可以是这样。一条记录为id=1,name=yyy、另一条记录为:id=1,name=zzz。 这样是可以的。并不是你们所理解的两个字段分别度不可以相同。
CREATE TABLE 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11) PRIMARY KEY, id INT(11),
name VARCHAR(12)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12),
age INT(11) age INT(11),
); PRIMARY KEY(id,name) );
1.2.2:外键约束
什么是外键举个例子就清楚了,有两张表,一张表是emp(员工)表,另一张表是dept(部门)表,一个员工属于一个部门,那么如何通过员工能让我们自己他在哪个部门呢?那就只能在员工表中增加一个字段,能代表员工所在的部门,那该字段就只能是存储dept中的主键了(因为主键是唯一的,才能确实是哪个部门,进而代表员工所在的部门,如果是部门名称,有些部门的名称可能是同名。就不能区分了。),像这样的字段,就符合外键的特点,就可以使用外键约束,使该字段只能够存储另一张表的主键。如果不被外键约束,那么该字段就无法保证存储进来的值就一定是另一张表的主键值。
外键约束的特点:
1、外键约束可以描述任意一个字段(包括主键),可以为空,并且一个表中可以有多个外键。但是外键字段中的值必须是另一张表中的主键。
2、这样被外键关联的两种表的关系可以称为父子表或者主从表。子表(从表)拥有外键字段的表,父表(主表)被外键字段所指向的表。
3、子表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必须和父表的主键字段的类型一样。
注意:一个表中有被外键修饰的字段,就称该表有外键(是“有外键”。而不是“是外键”),并会给该表中的外键约束取一个名称,所以我们常说的这个表有没有外键,指的不是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而是指这个表是否有存在外键约束。也就是说,不能说这个表的外键是xxx(该表中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是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这样,虽然影响不大,但是在很多时候需要理解一个东西时,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格式:CONSTRAINT 外键名称 FOREIGN KEY(被外键约束的字段名称) REFERENCES 主表名(主键字段)
英文解释:CONSTRAINT:约束 REFERENCES:参考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CREATE TABLE tableB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deptId INT(11),
PRIMARY KEY(id),
CONSTRAINT tableA_tableB_1 FOREIGH KEY(deptId) REFERENCES tableA(id)
);
解释:tableB中有一个名为tableA_tableB_1的外键关联了tableA和tableB两个表,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为tableB中的deptId,主键字段为tableA中的id
1.2.3:非空约束
NOT NULL. 被该约束修饰了的字段,就不能为空,主键约束中就包括了这个约束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1.2.4:唯一约束
UNIQUE 被唯一约束修饰了的字段,表示该字段中的值唯一,不能有相同的值,通俗点讲,就好比插入两条记录,这两条记录中处于该字段的值不能是一样的。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UNIQUE,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也就是说在插入的记录中,每条记录的name值不能是一样的。
1.2.5:默认约束
Default 指定这一列的默认值为多少,比如,男性同学比较多,性别就可以设置为默认男,如果插入一行记录时,性别没有填,那么就默认加上男
CREATE TABLE table
(
id INT(11)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deptId INT(11) DEFAULT 1111,
salary FLOAT
);
1.2.6:自动增加
AUTO_INCREMENT 一个表只能一个字段使用AUTO_INCREMENT,并且使用这个约束的字段只能是整数类型(任意的整数类型 TINYINT,SMALLIN,INT,BIGINT),默认值是1,也就是说从1开始增加的。一般就是给主键使用的,自动增加,使每个主键的值度不一样,并且不用我们自己管理,让主键自己自动生成
CREATE TABLE table
(
id INT(11)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
2、查询表结构
2.1、查看表基本结构语句
格式1:DESCRIBE 表名/DESC 表名 这两个的功能是一样的,简写了单词describe
DESCRIBE student;
![](/d/20211018/a6fa3d684e72964226f248883de36fe4.gif)
2.2、查看创建表的语句
格式:SHOW CREATE TABLE 表名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
![](/d/20211018/bc16844452a42768379db359ee954e05.gif)
这样显示的格式很不好,看不清楚,所以有了下面这个语句
格式:SHOW CREATE TABLE 表名\G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G;
![](/d/20211018/1a313415ac32b67e2dc5b03fcc304428.gif)
3、修改数据表
修改数据表包括:对表中字段的增加、删除、修改。 在这个里面用的关键字为 ALTER
3.1、修改表名
格式:ALTER TABLE旧表名> RENAME[TO]新表名>;
将student表名改为student1(改完后在改回来)
ALTER TABLE student RENAME TO student1;
![](/d/20211018/82ebd269a8dccd8240e09e66fb4a9691.gif)
3.2、修改表中的字段名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CHANGE旧字段名>新字段名>新数据类型>
将student表中的name字段名改为 username
ALTER TABLE student CHANGE name username VARCHAR(30);
![](/d/20211018/dc3a405f7d85b4715cda7b0c1e8a96f6.gif)
3.3、修改表中的数据类型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MODIFY字段名>数据类型>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username VARCHAR(20);
![](/d/20211018/8dd174fa7236bbc6d285571e3bbb8835.gif)
解释:只能修改字段名的数据类型,但是其原理跟上面change做的事情一样,这里也有修改字段名的过程,只不过修改后的字段名和修改前的字段名相同,但是数据类型不一样。
3.4、修改字段的排列位置
方式1:ALTER TABLE表名> MODIFY字段1>数据类型> FIRST|AFTER字段2>
解释:将字段1的位置放到第一,或者放到指定字段2的后面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username VARCHAR(20) AFTER age;
![](/d/20211018/123eef49344064a856673c270f19df02.gif)
方式2:ALTER TABLE表名> CHANGE字段1>字段2>数据类型> FIRST|AFTER字段3>
解释:其实是一样的,将是字段2覆盖字段1,然后在进行排序
ALTER TABLE student CHANGE username username VARCHAR(20) AFTER age;
![](/d/20211018/6c692fc3fc49578dd3f99ba879d79f20.gif)
总结
CHANGE和MODIFY的区别?
原理都市一样的,MODIFY只能修改数据类型,但是CHANGE能够修改数据类型和字段名,也就是说MODIFY是CHANGE的更具体化的一个操作。可能觉得用CHANGE只改变一个数据类型不太爽,就增加了一个能直接改数据类型的使用关键字MODIFY来操作。
3.5、添加字段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ADD新字段名>数据类型>[约束条件][FIRST|AFTER已存在的表名>]
解释:在一个特定位置增加一个新的字段,如果不指定位置,默认是最后一个。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ex VARCHAR(11);
![](/d/20211018/f672b2e6c9a89c9ca9ccec887ff3fc78.gif)
3.6、删除字段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DROP字段名>;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sex;
![](/d/20211018/73b5cc9d0e6184627fc9f5c0468a7c73.gif)
3.7、删除表的外键约束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DROP FOREIGN KEY外键约束名>
注意:外键约束名 指的不是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切记,而是我们在创建外键约束关系时取的名字。
3.8、更改表的存储引擎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ENGINE=更改后的存储引擎名>
这个存储引擎目前我自己也不太清楚,虽然知道有哪几种引擎,但是稍微深入一点就不清楚了,所以打算留到日后在说。
4、删除表
4.1、删除无关联表
格式:DROP TABLE表名>;
ALTER TABLE student;
![](/d/20211018/c2a614907256d90043ca183ff09aadf5.gif)
4.2、删除被其他表关联的主表
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有外键关联关系的两张表中,如果删除主表,那么是删不掉的,并且会报错。因为有张表依赖于他。那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总共有两种方法
1、先删除你子表,然后在删除父表,这样就达到了删除父表的目的,但是子表也要被删除
2、先解除外键关系,然后在删除父表,这样也能达到目的,并且保留了子表,只删除我们不需要的父表。在3.7中就讲解了如何删除外键关系。
四、总结
讲了这么多,但实际中,用到的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对表结构的修改的操作,在实际开发中,一般数据库表被定义下来了,就不会在修改了,发现数据库表设计的不好,也是将表全部删除,然后在重新创建过新表。但是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这些操作还是很重要的,因为需要这些基础来学习后面更深入的东西,不可能因为实际中不用,就不学这不学那,要相信,不管做什么,那肯定是有意义的事情,可能那意义并不大,但是日后肯定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mysql 基本操作
- 详解mysql基本操作语句命令
- 在MySQL中使用子查询和标量子查询的基本操作教程
- MySQL数据库操作的基本命令
- MySQL基本操作语句小结
- MySQL数据表基本操作实例详解
- MySQL学习笔记2: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创建删除查看)
- MySQL学习笔记3:表的基本操作介绍
- 详解mysql基本操作详细(二)
- MySql新手入门的基本操作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