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10余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达成《北京共识》,提出各国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和学习系统性融合,要利用人工智能加快建设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促进全民共享公平、有质量、适合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机会。
为更好地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8月1日,“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科大讯飞联合主办,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智慧学习研究院,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共同承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赵沁平院士,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教委主任刘宇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刘朋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执行总裁吴晓如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主持。
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全国28个省180多个区县的地方教育局长、电教馆长、中小学校长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师生近千人,直播实时观看人次超过1000万。
开幕式:产学研用跨界协同推动A.I.+教育深度融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生态基本形成,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逐步深化,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律,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构筑我国人工智能新优势。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夯实融合基础;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培养融合人才;三是坚持产教结合,完善融合生态;四是坚持协同开放,营造融合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在致辞中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为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所做的努力,并对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他强调,在规划层面,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实践层面,建立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在研究层面,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中小学校等各方加强合作。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教委主任刘宇辉在致辞中介绍,北京一直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积极落实国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未来将着力建设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五个高地,包括人才培养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应用示范高地、国际人才高地和示范培养高地。他强调,北京将率先实施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努力构建以人为本、人机协同、统筹发展、合乎伦理的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体系。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教委主任刘宇辉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从教育生态、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管理模式、师生关系等维度影响着教育。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日益深入,个性化学习和减负增效得到实现,与此同时,教师培养人才的职责没有改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也始终如一。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在助力因材施教和实现教育均衡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学情数据价值,实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将优质教学资源输送到偏远地区,比如双师课堂就将城市教师与边远地区的学生连接在一起,通过终端,教师远程实现智能批改和学情分析,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他特别强调,人机协作、人机耦合将是未来趋势,我们不仅要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问题,更要让孩子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学校在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如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合组建人工智能学院、与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及科大讯飞等单位联合建立了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了北师大-科大讯飞基础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未来教育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承担了国家基础教育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示范等重大工程项目等。她希望未来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能继续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关注者、研究者、应用者们提供可以广泛、深入交流的平台,让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不断走向实践,走向深度融合,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
论坛:跨界融合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在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主持的“跨界融合·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主题论坛上,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赵沁平院士做了“虚拟现实+教育”的主题报告。他分享了虚拟现实技术在不同行业里的应用和探索,并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他从VR校园、VR课堂、VR交互实验、VR+A.I.等层面介绍了VR技术与教育领域的应用融合,并强调,VR/AR只是一种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代替不了教师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
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赵沁平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授做了题为“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教育评价”的主题报告。他表示,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未来社会的人才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但传统的教育评价由于受手段和技术的限制,对这些重要的素养难以进行客观的评估,因此需要整合多方面的科技进展,赋能教育评价,使教育评价能更好的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从教育评价的目标、理念、功能、对象、信息源、任务、方式及结果反馈等层面探讨了智能化教育评价的新趋势,并介绍了智能化教育评价在情绪情感、社会技能、语言表达能力、信息素养、科学素养等方面的新进展。他建议将智能化教育评价纳入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高校间、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国家层面建立智能教育评价平台,共同解决教育中的真问题、难问题、热点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授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以“打造教育超脑助力因材施教”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的价值。他指出,教育超脑通过实现资源搜索智能化、教学过程数据化、课堂形式互动化,构建出智慧教学环境,助力课堂减负增效。如在安徽金寨,基于智慧课堂,中心校的教师和教学点的孩子形成双向互动,课堂氛围得到激活,教学效率充分提升。另一方面,教育超脑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劣势,为学生精准推荐资源,减少无效学习,让孩子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多元化的个性发展。他最后强调,科大讯飞致力于打造共创共享的教育超脑,以智慧教育模式支撑教育各个重要场景的应用,助力实现因材施教。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教授介绍了面向智能教育的三个基本计算问题,分别是:从“智能教学系统”到“学习过程认知计算”、从“课堂行为分析”到“教学行为计算”、从“学习环境设计”到“学习环境计算”。他指出,如何平衡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是当前中国教育需要应对的问题,而技术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智能技术变革教育具有个性化、情境化、数据驱动、新教育生态等基本特征,从人类“适应”机器,再到机器“真正”服务人类,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教授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除了“A.I.+教育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峰会”,还有“精准管理与区域教育现代化”、“脑科学与语言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智能教学系统”、“人工智能教育的制度、政策与伦理”、“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质量评估”、“因A.I.而能共创智能教育新未来”六大分论坛,各方代表的思想碰撞,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革新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峰会同期还举办了《深度学习与Pyhton与R软件的实现》、《教育和心理学中的大数据挖掘方法》、《教与学中的过程性数据挖掘》、《数据挖掘促进人员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测评中的数据挖掘》等五大前沿数据挖掘工作坊,探讨数据挖掘在教育测评、人员管理等多领域的重要作用。
两天的峰会议程汇聚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多角度、高规格的跨界交流碰撞出不同的旋律。“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搭建了“A.I.+教育”跨界交流与高端对话的平台,为智能教育带来了新的启迪,人工智能时代正全面到来,而教育的未来已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