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阿里巴巴工程师谈谈体验优化与用户习惯的延续(图文)

阿里巴巴工程师谈谈体验优化与用户习惯的延续(图文)

热门标签:科大讯飞语音识别系统 阿里云 苹果 Win7旗舰版 铁路电话系统 电销机器人 Linux服务器 解决方案
  我的阿里作为阿里巴巴用户的操作后台,在前面两年的时间里,从阿里助手,到工作平台,再到我的阿里,经过几次信息架构和整体的调整,搭建了现在的基础框架。变化总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甚至会造成用户抵触和流失,尤其是类似我的阿里这种用户操作的功能集合,变化的过程更是纠结而痛苦,而如何把这样的风险降到最低,并在不知不觉中,让用户习惯了每一点优化。
  基于我的阿里框架雏形,从框架优化升级的系列项目过程中总结了几个关键点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了解业务背景
  在做涉及整体性的改版之前,必须要对目前产品的业务逻辑及定位非常熟悉 ,包括:
  过去发展:一个产品过去的历史演变就好比一个人或者国家的过去积累,会有值得借鉴和传承的点。
  目前现状:包括业务范围、核心价值,及用户使用情况(包括用户群体、用户量及主流用户的行为)。
  未来规范:可预见的发展方向,明确产品对用户的核心价值,既是不变的方向定位。
  二、熟悉用户行为
  我的阿里有着相对比较固定和稳定的用户群体,各功能都是以交互操作为主,尤其需要重视用户的反馈及数据变化。对于用户主流行为的分析还是需要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两种方式,定性的用户研究方法很多,有访谈、问卷等等,最方便的方法便是直接到用户建议中心和社区浏览用户的反馈建议,可以的话,直接从中挑选几个典型的用户与他们进行交流,便可得到很多用户真实的感触和使用场景。用户的直接反馈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对真实用户的感觉,但很难直接作为普遍的现象来分析,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进行指导。结合收集的用户反馈及数据分析得出核心的用户行为及用户目标,并以此作为改版的的方向和目标。
  三、全局性的规划
  我的阿里与各个业务的关联性是非常密切的,同时涉及的类型面也比较广,在做框架的改版时,是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关联功能应用必须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规划改版方案。可以说我的阿里的业务是平台型的内容,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在做产品的框架、制定规则和设计规范。
  比如接入我的阿里的应用是直接与应用市场的第三方应用定制功能打通,并与客户端阿里旺旺桌面版的自定义应用同步,涉及到关联性内容的调整时,需要同时考虑多各平台的使用情况。另外头部框架作为全局统一的Toolbar,也是我的阿里的象征性标识,必须具备在各个场景的普遍适用性,能让我的阿里内各页面之间具有统一性,各个频道、应用、子页面都有归属感;提供全局性功能页面的操作入口,为用户提供快速的转跳切换,避免在网站穿行中迷路,并保持功能与样式的统一性,始终显示在各个页面的顶部。
  四、产品的延续性
  产品的发展如同人的生命一样,由诞生、成长到成熟,最终走向衰亡,随后一个新的生命周期。成长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在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点积累和沉淀都是需要被尊重的,尤其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在做改动或调整时,都应该都有合适的替代方案向用户交代。没有永远完美的产品,只是是否在合适的时候有最佳的方案赢得用户赏识和认可,并随着资源和环境的提升而不断发展。
  用户角度看,体验是连续性的,而作为设计师,应该做有延续性的设计,并在熟悉业务逻辑和用户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继承优化的方式,达到产品的延续
  五、分步迭代实现
  大家比较熟悉的迭代是用在开发测试及项目实现的过程中,设计实现的过程也是一样,把最终方案通过拆解、分步实现的方式,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从而把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体验的延续性。
  这个在我的阿里框架升级时,对于Toolbar的改造, 就是采用分布迭代的实现方式。Toolbar, 作为全局的统一头部,是平台的方位指南,聚集的用户最核心操作功能引导,一旦进行大量调整,会造成许多用户的迷路。所以我们把整个调整的过程拆分成了三步,分别穿插在几次项目改版中:
  实现首页应用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同时保留原有的信息内容,仅在调整视觉样式,通过色彩的清新来实现轻量化效果。
  应用条与频道解偶,并同时把头部三条信息梳理成两条。
  收起自定义应用条,把应用中心改成独立的频道;同时为了为强调本次的改版,除了做改版引导和帮助提示,对我的应用的默认状态进行了加强。
  我的阿里框架升级项目的背景和过程可以参看下图PPT内容:
  作者:heyuchan

标签:呼伦贝尔 邵阳 安阳 辛集 湖州 毕节 三门峡 湘西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阿里巴巴工程师谈谈体验优化与用户习惯的延续(图文)》,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