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会在京召开,人工智能再次引发热议。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人工智能,而距离它被列入《“十三五”国际科技创新规划》仅仅不到半年时间。人工智能正进入重要发展期,行业爆发在即,同美国、日本等国一样,中国政府的态度也表明已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我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基础条件是除美国之外最好的国家。以深度学习为例,在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用次数上,我国甚至远超美国。相信在政府、企业、资本共同作用下,我国人工智能潜力有望加速释放。
但为了保证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还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体制机制的束缚、缺乏国家级专项规划、人才匮乏、核心技术及核心元器件仍受制于人、政府大数据开放力度不够等等,当然制定一系列相关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人大代表小米CEO雷军在提案中写道,我国应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人工智能大发展。积极建设人工智能产学研究协同共同体,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创新和软硬件结合一体化创新,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才能发挥协同体的最大效应。
据《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显示,全球每10.9个小时诞生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而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达到709家。其中有许多企业都参与到人工智能的标准的制定,在刚刚不久前ISO/IECJTC1/SC35罗马会议上,由中科院软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小i机器人三家中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提案的“情感计算用户界面国际标准(Affective Computing User Interface)”通过国际专家投票,获得正式立项,这也是我国情感交互方面的首个国际标准。
成立十数年来,小i机器人还参与过工信部“智能电视”标准、工程部“大数据”、社区信息化标准体系(智慧城市)等多个国家标准的制定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成长为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应用规模最大、最成熟的人工智能企业。
事实上,国内大部分人都是小i机器人的用户,举几个场景你就明白了。比如说你在北京、上海、广东发短信到10086,问“我的手机还剩多少钱”,它会自动给你回复一条短信。这种短信三大运营商几乎全是由小i机器人提供的。第二,假设你是银行的客户,中、建、工、交、招行、平安、浦发很多银行,你在网上用微信、微博APP,有很多客服的机器人,你问它积分、还款,它都是自动回答你,这些基本上也是小i机器人提供的。
然而,只有少数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人工智能从业者代表呼吁国家出台一系列人工智能国家标准的原因。小i机器人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朱频频曾表示,人工智能走近人类不光靠算法,更重要是要看以技术为基础创造出的产业化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产生更多真实的数据,通过学习系统转化为知识,知识反过来再促成产业化发展,最终形成人工智能发展正向循环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