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侵扰着市民的正常生活;诈骗电话让不少人上当受骗。安徽商报自推出“斩断骚扰电话利益链”系列报道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7月17日,“斩断骚扰电话利益链”座谈会在本报召开,会议齐聚公安、通信管理等职能部门,以及合肥市人大代表、律师等各界人士。大家共同为治理骚扰电话献计献策。
在瑞士还接到国内骚扰电话
49岁的忽伟平是合肥四十中知名英语教师、合肥市人大代表,她坦言,暑期,不少家长为孩子报学习培训班。如此一来,很多教育营销机构为抢客户,要么群发骚扰短信、要么直接打来骚扰电话,令人不堪其扰。
平时,骚扰电话也不分场合地打扰着忽伟平的生活,“我平时开会的时候总是有电话打进来无法接听,开完会后又不知道该不该回。课下,不管是备课时还是和学生谈心时,总是被骚扰电话打断,午间都没有办法休息好。最多的时候,我一天接到过16次。”座谈会上,忽伟平大倒苦水,“最让人生气的是,去年,我去瑞士,竟然都会有国内的骚扰电话打过来,半夜都会被弄醒。”
座谈会上,忽伟平对治理骚扰电话提出了建议:要加大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骚扰电话主要行业保险公司、地产、银行、医疗的信息安全管理,建立追索个人信息泄露的机制。
上半年刑拘电信诈骗142人
座谈会上,合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大队长王克来称,合肥市公安局今年以来针对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开展专项行动,防范效果比较好。
王克来介绍说,今年上半年,警方已刑拘电信诈骗142人,处理的人数同比提高很多,但与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的案件虽然花了大量的精力还是没有破获,群众的损失还没能挽回。这主要是因为此类犯罪是非接触性的,往往受害者在合肥,嫌疑人在外地甚至境外。“另外,现在网络电信诈骗也是分成很多环节的,比如有专门卖银行卡的人,有专门取款的人,有实施诈骗的人,这些人有的相互之间不直接联系,想要斩断整个犯罪链条难度很大。”王克来说出了警方办案的无奈。
他还表示,在打击伪基站专项行动中,警方收缴了45台伪基站设备。“骚扰电话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很难杜绝,因为有市场有需求,而且它不像短信有内容,打骚扰电话的人是针对不特定的群体,接到骚扰电话的人也不愿意用法律维权,因为成本高,取证难。”王克来说。
上半年关停15家呼叫中心
现状:无法自动鉴定
在骚扰电话中,很多是“400”开头的号码。在座谈会上,省通信管理局电信管理处处长任冀湘说,“400”主要用于客户服务,目前,我省已规范了省内运营商分配的“400”电话管理,对于外省的400号码,也通知号码所在地加强管理。
骚扰电话的另一种形式是普通号码。对此,运营商无法简单通过号码判定,另一个问题在于,骚扰短信可以通过内容鉴别,但是骚扰电话是不可以的,并且也不能确定接听方是否认为其是骚扰电话。“这是目前技术上最大的问题”。
效果:6月份投诉锐减
任冀湘表示,安徽省通信管理局3月25日就下发了《关于加强骚扰电话治理工作的意见》,实践中,各运营商加强了对骚扰电话的监测,针对疑似骚扰电话进行码号溯源,并找出了大量盲点和遗漏。
通过这些措施,上半年已累计关停呼叫中心15家、语音中继1280条、400码号68个以及其他语音中继号码2100个,6月份骚扰电话投诉比2014年12月减少60.6%。
难点:监管陷“无据之痛”
任冀湘介绍,目前,运营商已建立了监测系统。但是,因没有法律依据来定义骚扰电话,同时用户嫌麻烦也不进行举报。运营商所采取的措施,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超频”和“超短”电话,核查后进行限呼。
任冀湘透露,对于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诈骗电话,目前,公安部门牵头正在进行大力整治。今后,只要公安部门确定是诈骗电话,运营商就可以根据相关规定采取强制措施。
骚扰电话的关键是源头,是买卖个人信息。怎样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特别是如何用法律去规范,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任冀湘还在会上提醒广大市民,发现骚扰电话可拨打“12321”举报,“你输入的号码会全部记录下来,分配到相关单位核查”。
遇骚扰电话诉讼维权取证难
每个市民都可能是骚扰电话的受害者,但是有关骚扰电话的诉讼却很少,“可能每天有很多骚扰电话,你的生活确实受到影响,可是这个影响到底造成了多大损失,很难认定。”
据了解,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骚扰电话确实违法,可是吴晓峰也说,这个规定比较抽象,而且如何界定居民接到的电话是不是属于骚扰电话,还是很模糊的,“你可以通过通话内容去判断,但举证很难。”
骚扰电话背后可能还涉及到行政、刑事责任,比如非法买卖、获取信息等。就拿买房举例,买房后业主频遭电话骚扰,如果想起诉,是去起诉开发商、银行还是房管部门呢,到底谁卖了你的信息很难说。而且如果去诉讼,成本较高,很多人也就不会去做。
报道希冀推动法制进步
“骚扰电话看起来对个体人的伤害不大,但随着它的泛滥,已经成了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座谈会上,安徽商报常务副总编辑赵焰作总结发言时称,很多市民致电安徽商报,表达对骚扰电话的不堪其烦,“顺应民心,从客观新闻角度去揭露一个本不该成社会痛疾的现象之黑洞,还市民生活本应有的清净,让信息时代的通信方式,回到信息沟通的原有框架上来,肃清市场乱象,这是我们报道的初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表示,“我们不妄想通过一篇报道,就能彻底肃清骚扰电话泛滥的乱象,”但至少这篇报道从认知角度,让市民明白了骚扰电话的源头;从客观角度,剖析了乱象难治的症结所在。“媒体的担当,在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他称,本报系列报道揭出了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时法治缺位的尴尬,希望这一系列报道能推动法制框架的完善。“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对抗一种‘社会病毒’的狂戾,但我们可以团结更多的力量去做这一件事,这也是一种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赵焰称,至少我们每个人可以从最细微处做起,在接到骚扰电话时,将号码输入到12321举报平台,不让这一个扰民号码继续在黑暗下蔓延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