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上海- 2015年6月11日 ,为庆祝丹中建交65周年,丹麦北欧亚洲研究所将由大北电报公司(大北欧集团前身)编撰的世界第一本中文电报电码书《电报书籍》转赠给上海电信博物馆留存。作为世界仅存的两本初版中文电码书,丹麦大北欧集团的《电报书籍》以里程碑式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通信史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和丹麦两国在正式建交前友好关系的象征。
前期移交已于5月11日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亚洲中心完成,正式移交仪式于6月11日在上海电信博物馆举行,丹麦北欧亚洲研究所将这百年电报电码书交给了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之后由复旦大学作为代表将这本珍贵的书籍转赠给上海电信博物馆。大北欧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李倬先生及大北欧公司中国区副总经理马建忠先生作为大北欧集团的代表应邀出席了此次活动。上海电信博物馆馆长沈青女士、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事Nicolai PRYTZ先生、丹麦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院长曹伯义(Carsten Boyer TH?GERSEN)先生、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等均参加了此次活动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Jabra捷波朗中国区总经理李倬先生
Jabra捷波朗中国区总经理李卓先生在演讲中表示,“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大北欧集团与丹麦北欧亚洲研究所一同将《电报书籍》交还给中国,”大北欧集团的创始人卡尔·弗雷德里克·提肯(Carl Frederik Tietgen)先生在148年前即中国丹麦建交之前就来到了中国,他用一根电缆把中国与世界联系到了一起。尽管电报技术已经被慢慢地取代,但是大北欧集团与中国的故事还在继续,并且愈加紧密。卡尔·弗雷德里克·提肯先生曾经说过'世界的发展依赖于沟通。'Jabra捷波朗亦是沟通的桥梁,我们通过各种耳麦解决把完美的声音传递给大家。和过去一样,Jabra捷波朗一直是行业的领军者,并把最新的科技源源不断地带到中国。“
转交仪式中,上海电信博物馆馆长沈青女士代表博物馆接收了第一本中文电报电码书《电报书籍》。而其三份真品复刻印刷版则在现场进行了展示,并分别赠与了复旦大学、上海丹麦总领事馆以及上海电信博物馆。随后,各位嘉宾参观了上海电信博物馆并对中国电信发展史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
1871年《电报书籍》是什么?
《电报书籍》是第一部实际应用的中文电码书,于1871年5月在上海印刷出版。大北欧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卡尔·弗雷德里克·提肯(Carl Frederik Tietgen)作为一位有远见的企业家,他注意到了中国需要使用汉字发送电报的市场潜力。虽然1870年之前人们曾多次尝试建立一套汉字电报电码,但却无不以失败告终。于是在1870年,受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委托,丹麦天文学家汉斯o谢勒俄普(Hans Carl Frederik Christian Schjellerup)始创了用四位数代替汉字的电报编码;次年,在此基础上编制的世界上第一部中文电报电码书《电报书籍》问世并投入使用。
《电报书籍》作为中国对外沟通的新语言指南为中国对外交流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平台。在1872年上海和香港之间发送的14992份电报中,中文电报已多达2649份。大北集团、丹麦天文学家汉斯o谢勒俄普(Hans Carl Frederik Christian Schjellerup)加上众多不知名的中国专业人士,他们都在创造中文电报电码系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报书籍》对中国通信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丹麦大北电报公司首任总经理 爱德华·史温生先生 塑像
百年的历史带给了Jabra捷波朗厚重的积淀,现在Jabra捷波朗致力于不断的开拓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最好的产品。Jabra捷波朗一直将领先的科技与真正便于终端用户使用的设计相结合,为用户带来高质量的耳麦产品与贴心的服务。不仅如此, Jabra捷波朗一直坚信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正是这种不懈的创新精神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高度认可。
作为在中国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外资通讯公司之一,Jabra捷波朗在传递丹麦精神、文化、科技上,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现如今,Jabra捷波朗已经与中国的多个领域展开了友好而合作,并在厦门成立了研发中心,希望通过自身不懈的发展与创新推动两国通讯市场更全面和广泛的发展。
关于捷波朗 (Jabra)
捷波朗是大北欧通讯设备有限公司(GN Netcom)的品牌,其所属公司GN Store Nord A/S (GN) 已于纳斯达克(NASDAQ) OMX上市。捷波朗在全球范围内拥有950名员工。2014年,捷波朗创下金额高达28.71亿丹麦克朗的年收入。捷波朗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制造、销售一系列广泛通信和音频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捷波朗在创新、可靠性和易用性方面享誉盛名,二十多年来,捷波朗的消费者和企业业务部门一直致力于生产有线和无线头戴耳麦、移动式和办公室免提电话,通过提升移动灵活性、舒适度和功能性,为个人和企业用户业务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