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等变化显著 农资渠道商转型成必然趋势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如今的市场环境已‘变天’。上游的制造业、生产厂商等陆续重新洗牌,各自的竞争重点将发生转移,在行业竞争集中度过密的情况下,产品的升级换代迫在眉睫。随着土地流转与三权分置的深入,以及国家农药化肥减量计划的实施,近几年下游的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种植大户层出不穷,客户需求也变得多样化,有了更多复杂的需求。 这些变化,都导致了渠道商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单纯,至少从产品的竞争升级到服务的竞争,这一趋势成为必然。还只单纯看重“高销量”的渠道商,肯定逃不掉被淘汰的命运。 由于种植结构的巨大变动,以及金融热钱角逐农资市场,导致以广西为代表的柑橘市场疯狂式增长,而云南及广西南部的香蕉价格却持续四年低迷,让不少昔日的市场领袖黯然退场。然而,在退出市场之际,很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未意识到败走的原因。
成本高利润低、赊销负债重、专业化服务难跟进 农资渠道商痛点不少
近两年,不少渠道商明显感觉到,农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越来越挑剔,生意越来越难做,“销量提升难、利润提升更难!” 某外企广东区经理表示,目前渠道商们面临的主要是问题是市场投入费用逐渐攀高,但经营利润率却遭遇滑铁卢,所以,现在渠道商们的眼光要从单纯的销售额转移到综合的利润率。
这些表面现象,恰恰影射出渠道商自身的问题。在他看来,其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探讨。不是说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是以前竞争的手段太单一。在以前,除了比较产品价格、含量等硬性指标,渠道商们就拿不出其它好的竞争手段。其次,与其说现在客户越来越挑剔,倒不如说他们服务客户的手段太落后了,或者更直白地讲,曾经的散户更容易被忽悠,而如今的种植大户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综合服务等。 “种植大环境变了,终端客户的身份也变了,农资渠道商转型应该围绕着大农场和种植大户做文章。”一位业内资深专家表示。但这并不容易,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在短时间内,一部分渠道商难以迅速跟进专业化服务的进程。
如何转?
综合服务、聚焦作物成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