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几十年的企业,现在也该到了回顾和总结的时候了。
我一生做过的企业虽然只有几个,庆幸的是都能把它做好,并做到行业的领先者。特别是格力电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的时间最长,经验教训最深刻,成效也最好,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有人说我运气好,到哪里都能搞出点“名堂”来。这些人只看到别人成功的那一刻,没有看到成功背后的艰辛。就像有些人只看到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幸福的笑容,却没有看到他们平时训练的汗水与泪水。
有一些人相信“风水”,对“风水佬”言听计从。当初在冠雄时,有人从香港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到工厂转了一圈,并仔细看了周围环境之后,他断定冠雄的风水有问题,特别是我的办公室 (只有10多平方米) 问题更大,之前企业搞不好必定与此有关,如果不赶快搬,会有很大的麻烦等等。我听了之后一笑置之。说真的,冠雄就那么一点地方,要搬也没地方搬啊。然而,就在这个风水不好的地方,我们却扭亏为盈,创造出当时集团下属企业的效益冠军。就算是现在的格力电器总部,当初也有“大师”来看过,觉得“不太理想”。但就在这个“不太理想”的地方,格力人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创造了空调的世界奇迹。
我认为,所谓“风水”无非是环境优雅一点、通风一点、阳光一点,总的来说舒适一点。但这种舒适,也会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觉得舒适的地方,别人不一定感到舒适。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不也是在无人打扰的阴暗楼道下创立的吗?动植物更是如此,仙人掌就把沙漠作为乐园。任何风水都是客观环境,而我们的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生。
有人说,你干了一辈子企业,现在功成身退,回忆起来一定会有很多感受和体会吧。如果说感受,我觉得就一个字:“累”。说真的,这些年我也不知道是怎样过来的。经验嘛,有一点,而教训则更多。有过快乐、喜悦,也有过彷徨、憋屈、痛苦。最难受的是:痛苦时还要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以免影响员工和商家的热情。
如果说体会,倒有几点。
一,做企业的实质是修行
第一个体会是要学会做人。做企业首先要把人做好,要成为王者,看似在做事业,实质是在修行。
人有不同的品性,由此就有了不同的表现。
有一种人一心想当官向上爬,这种人必然会对上溜须拍马,对下打击欺压。
有一种人对钱看得很重,这种人很容易贪污受贿,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得到好处。
也有一种人,有两种面孔,当官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待人很好,能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可一当上官,特别是一把手(不管这个一把手有多大),感觉地位变了,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想方设法为个人谋私利,网罗自己的人际关系,拉帮结派,培植自己的势力,对持不同意见者打入冷宫。这种人很会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来经营自己,以达到个人的目的。
当然,企业和员工最盼望的是那种尽职尽责、敢于担当、兢兢业业的企业领导人,这种人深知身上的责任重大,必须发奋工作。也深知靠一个或少数人难有作为,必须要团结大多数人共同努力。而要团结大多数人,就必须放下架子,尊重别人,容得下各种性格的人员,容得下各种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反对的声音,从中筛选出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以便少走弯路。这种人一般都很敬业,把企业作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为此,他必须学会心胸宽阔(即使他原先并不是这样),因为他明白,心胸宽则思路广,思路广则出路多,出路多则竞争力强,竞争力强则企业兴。
在这一点上,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如前所述,我这辈子不知是巧合还是上天安排。所经历过的三个企业,我都是半路杀出来取代原总经理的位子,而且原总经理都没有调走,反而留下来当我的助手,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对一般人而言,这种上下级关系很不好处理,弄不好就容易“擦枪走火”。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三关”都被我闯过了。说起来也简单,那就是“放下身段,尊重他人,乐于倾听不同意见”。
比如初到冠雄,原公司仅有的一辆车子接送原总经理上下班。我上任后,却坚持骑着从广西带回来的那辆旧自行车上班。92年,我和原海利的总经理以及三位同事到美国验收两器设备,住在附近的一个小酒店,五个人共租住三个房间,其中双人房二间,单人房一间,我坚持把单人房让给原总经理住,而我和另一同事住一间双人房。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越是小事越是见真情,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的一、二把手闹别扭,这个企业就没有安宁之日,更不用说发展壮大了。
我常常说,领导者的性格取向对企业有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决定企业的成败。
企业是由众多人员组成的组合体,就算是小企业,也会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领导者的作用是决策、动员、组织、指挥、协调等。要想员工自觉地,心甘情愿地听你指挥,跟你走,要想合作伙伴(包括经销商、供应商、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系的单位和部门)信任你,配合你,特别是在企业艰难时还愿意跟随你,就必须能让大家都接受你,信服你。
那种只考虑自己,把别人当傻瓜的自私行为;不诚信,想方设法算计别人的欺诈行为;翻脸不认人,没有感恩思想的忘恩负义行为;听不得不同意见,对批评耿耿于怀,动不动就给予报复的心胸狭隘行为;还有那种对人严,对己宽,对有不同意见者严,对阿谀奉承者宽的拉帮结派行为等等。这样的领导者,大家还会拥护你,帮助你,愿意为你“卖命”吗?
改革开放后,涌现出大批的新企业,但半路夭折的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除了企业生存环境恶劣之外,创业者本人的品格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企业家若没有好的品格,没有容人容物的肚量,不仅难成大事,也难于与人交往,终将导致人才流失,合伙人分裂。
有人说,一个人的性格是“天注定”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难不等于不能,人类既然能改变世界,也能攻克一个一个的难关,怎么就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呢?只要你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白带头人的性格与企业关系的重要性,你就会下定决心,摒弃不良习性,努力使自己的性格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把它作为自己工作和事业的一部分。当然,如果你把企业作为一个谋私利的场所,那就另当别论了。
二,怎样拥有决策力
我的第二个体会是,要学会决策。决策能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的核心是经营,经营的核心是决策。
决策有大有小,大的关乎企业的发展和命运,小的关系员工的吃喝拉撒。决策能力是领导者的基本能力。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使决策尽可能符合实际。领导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充分的调研,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力戒鲁莽行事,力戒偏听偏信,力戒从个人的私利考虑问题,更不能任性行事。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决策,其实就是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但能否找出问题,承认问题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实际工作中,对自身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大有人在。这些问题有昨天的,有今天的,还有明天的。通过学习、调研,听取大家的意见,再加上自己的见解、能力和影响力,就能从中找出最佳的方案。
谈到决策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而成的。可以说,决策智慧和能力是刻苦学习、作风民主、深入调研、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等方面的折射。当然还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科学对比,认真思考,否则难成正果。
格力一路走来,有几次重大的决策,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是在冠雄和海利合并后,为了使产品质量上台阶,在供货紧张的情况下,决定停产整顿,为格力电器日后的质量求生存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二是94年摸了一下销售人员的“老虎屁股”,降低了他们的销售提成,促成了公司走科技创新的道路,为格力“科技救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96年对商家的返利补贴,使得当年反败为胜,一举超越春兰,成为空调行业的新霸主。
四是极力促成压缩机厂、控制器厂、电机厂、电容厂的收购兼并,使格力空调的核心元器件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企业的核心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与国美和苏宁的博弈,下决心自己建立自营店,成为行业所赞誉的“格力销售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六是在某些空调企业大规模上交流变频空调,大家嘲笑格力“落后”的时候,忍住诱惑,顶住压力,几经努力,成功地研制出直流低频变频空调,使这种新的变频空调在市场上一炮而红,后来居上,一举奠定了变频空调的霸业,进一步拉大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可见,正确的决策对企业来说是何等重要,它可以改变企业的运行轨道,也可以决定企业的成败。
三,怎样打造执行力
第三个体会是,企业要有很好的执行力。如果没有执行力,计划再好,也不能一层层地传达下去,更不用说很好地执行了,最终也只是纸上谈兵。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尽量提高计划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特别是“一把手”,要有较高的威信,众人才能“言听计从”。如果组织者、一把手缺乏威信,那是很糟糕的事情。组织者之所以必须要有威信,是因为他不同于普通人,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不需要带领别人去干什么,如果没有威信,就不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威信,可以说是领导者的光环,失去了他,再有能力的管理者、组织者在员工眼里也显得一无是处。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没有威信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深远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大局成败的关键。
有人认为,有权就有威信,这是错误的,以权压人,压而不服。威信与权利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要以为当上了一官半职就有威信。有些人官很大,却没有威信,他的言行对别人的影响大打折扣。有些人官很小,甚至连官都不是,却威信很高,别人对他“言听计从”。
威信,一个是“威”,一个是“信”。威就是权威,信就是诚信,指的是讲话是否有道理,办事是否公道,干工作是否有能力,廉洁奉公。二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威”。
领导者的“威”是如何树立的呢?我的体会是:
1.以“德”树威。领导者要注意修心立德,注意非权力影响,与员工打成一片,不摆架子,不显官威。好的品德是职场的通行证,它散发出一种自然的魅力,是一种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的力量。管理者要做到心正、言正、身正、气正,才能赢得员工的敬重,才能成为他们的贴心人。我每天开车上班,就经常把路边等车的员工顺便带到工厂,虽然只是一桩小事,却也赢得了员工的点赞。
2.以“公”立威。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为公还是为私,为员工谋福祉还是满足个人的欲望,是以公共资源经营企业还是经营自己,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也是检验一个领导者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如果不把这些资源用于经营企业,而是经营自己,个人是有可能收获很多,但却失去了企业的未来,失去了员工的拥护。因此,领导者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一定要排除各种私心杂念,对干部的任用、评优,员工福利以及人事安排方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搞一言堂,不搞暗箱操作。重大事情处理一定要多听各方面意见,一碗水端平,奖罚严明,不徇私情,更不能搞小团体主义,人为地划分派别,拉一派,打一派,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认可,进而赢得员工的尊重和自己的威信。
3.以“能”添威。能,是管理者的能力,包括管理能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宣传鼓动能力、说服教育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等。
人在相识之初,都会互相估量对方的实力、性格、才干和长短,当判断对方超过自己,就会产生某种敬畏感、服从感。反之,如果判断对方不如自己,就可能傲然待之。当然,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懂就问,不懂就学,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在管理中学习管理,比自己懂得更多的人都是老师。
有人对不耻下问感到难为情,其实正好相反。虚心好学的人才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比如早期我在冠雄塑胶厂工作时,对塑胶材料及其加工工艺一概不懂,于是就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借他们的书“挑灯夜读”,以尽快使自己从外行变内行。转做空调,也是先当小学生,坐在小板凳上听技术人员讲课,以免日后工作起来瞎指挥、乱弹琴。
4.以“诚”取威。诚就是诚实、守信。此乃管理者之本。实践证明,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企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必须讲诚信,对班子成员以诚相待,这样他们就能大胆工作。如果对部下不诚信,讲话不算数,出尔反尔,在提拔上压着,相处上挑着,交往上冷着,关系上僵着,这样就必然失去自己的威信。对经销商,供应商,对合作伙伴不诚信,就会失去合作基础,工作难以展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影响。管理者要学会在工作中淡化权力意识,把事情交给放心的部下去完成。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他们,让他们在工作中总结提高,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信任和尊重,反过来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威望。
5.以“绩”固威。管理者在工作中必须要要有业绩表现,要凭自己的勤恳和才干,不断创造出良好的业绩,才能更好地树立良好的威信。因此,管理者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作作为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艰苦拼搏,勤奋努力,从而取得良好的业绩。
6.以“和”聚威。和是指管理者和员工打成一片,以情带兵。“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宽,就是对下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进行软处理。另一方面是“严”,就是对违反原则者,对犯错误的人要严肃教育,严肃处理,员工才能明其威。如果对这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是对其他员工的不公,就不能取得员工的信任。威信成于民心,存于民心,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我修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既要有爱心,有人情味,又要敢于处置各种不良行为。若要别人去做,自己应首先以身作则做到。就连穿工作服这样的小事也不能例外,只要到公司上班,我必定要穿上工作服,绝不搞例外。批评别人,也要注意方法,懂得批评艺术,就事论事,不能辱骂他人。该讲的讲够,不该讲的一句都不多讲。实践证明,不讲原则就没有战斗力,不讲感情就没有凝聚力,善于和人方能和天下。
我在工作中就是不断按照这六个标准要求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建立起良好的威信。有了威信,工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员工言听计从,就能在工作中虎虎生威。
四,精于授权
我的第四个体会是:精于授权。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人员多,牵涉面广,业务量大,人际关系复杂,技术层面宽,靠一两个人或少数人无能为力,必须发挥整个班子,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必定是高看自己,低看他人,周围的事物就会像哈哈镜那样被照变形。这就涉及到权力分配问题,不能大包大揽,应在严格监督检查的前提下,充分放手让下属去做。
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大事,重大决策的制定等必须亲自组织,参与。独揽兵权不等于独断专行,应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而更大量的工作,必须分给各主管领导去做,发挥他们的主管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独立地完成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我很少直接管到一个部门,只有问题较多的某些部门才会直接管一下。一旦走入正轨,就会交主管领导管理。但有两个部门我是常管的,一个是监察部,一个是质量监督小组。因为这两个部门不断牵涉到各部门,也牵涉到各级领导,必须由一把手抓。各主管领导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则定期在办公会上摆出来,协调解决,但对我来说,不直接管不等于不管。我是经常下车间和部门了解情况,倾听来自车间的声音。尽管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经常参加有关部门召开的专业会议,如生产会议、质量会议、技术会议等。营销会议更是每年参加多次,以从中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领导及时加以解决。
有一次参加各地销售公司老总的会议,总结上一年的销售工作和布置下一年度的任务。听到大家的发言后,我就觉得有一部分老总的认识有偏差,他们把销售不好的原因全都怪罪于老天爷。我听了感到有点好笑,便纠正他们说“作为空调销售商,都希望天气越热越好,就是30几度也不嫌热,最好是40度以上,而且还要”又热、又闷、又没有风”,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世界末日?这样的天气,我随便叫个阿婆就能卖空调了。
五,以身作则、敢于担当
第五个体会是,勇于负责,敢担风险。回顾几十年的企业生涯,我觉得要得到大多数员工的拥戴,除了工作上要身体力行之外,会对很多存在风险的工作要勇于担责,不推卸。该领导签字确认的事情,毫不犹豫地就要签上自己的名字,有了成绩要归功于大家,出现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只要是自己决定或授权的事情,都应要负起责任,绝不推给下属。就算不是自己授权的,如果出现问题,也要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1.领导以身作则,员工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2.领导带头负责,员工才能大胆工作,敢想敢干;3.领导担当,员工就能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群策群力,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然而,在现实中,确有那么少数人,他们对自己的个人名声、个人业绩和职务升迁看的太重,生怕做错事情影响个人前途。于是有了成绩自己揽,有责任推的一干二净。即使自己决定的事情,除了差错能推就推,能躲就躲。遇到这样的领导,大家还愿意为企业拼命吗?
作为领导者,以身作则,敢于担当是基本的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特别是在探索过程中,很多路没有人走过,或别人走过了自己没走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没有风险,也不可能百分百成功。成功了,当然皆大欢喜,失败了,谁来承担?你作为一个企业最高领导,你不承担,难道要下面的基层员工来承担吗?
比如进行科研或新产品开发,风险很大,有60%以上的成功率就不错了。若失败,则会前功尽弃,所投入的资金全部打水漂,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作为领导,如果没有承受失败的气量,对损失耿耿于怀,或对科技人员破口大骂,连半点安慰也没有,这样以后还有谁敢大胆工作呢?
过去,为了尽快研发出联机空调,我就鼓励科技人员说:“这是我们没有走过的路,要有失败的思想准备,要大胆创新、敢想敢干。成功了,是你们的功劳,失败了,是我的责任。”科技人员于是放下包袱,大胆创新,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在较短的时间研制成功,迎头赶上了国际水平。
做国企,条条框框多,虽然大家也知道有些规定不尽合理,但还得“照章办事”,谁要打破,谁就得要承担所带来的风险。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一把手就必须勇于承担责任,下面才能放开手脚干。
六,乐见批评
第六个体会是,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人都会犯错误,领导也不例外,不犯错误的人在这个地球上找不到的。问题是犯了错误之后如何对待,是坚决不认还是知错就改。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有80%以上正确就很不错了,剩下的20%则要从大家的意见和批评中纠正和完善。因此,我很乐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在以往的工作中,有排除干扰、坚持己见的,也有听取批评后改变初衷的。我觉得,只要是意见,就不应考虑别人态度的好坏,音调的高低,正确与否等等。只要具备这样的胸怀,才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吸收营养,从善如流。
司马迁说过:“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我最反感的是那些不动脑筋,没听完就叫好的人。这种人往往不开动脑筋,思维僵化,很容易遮住你的眼睛,误了你的大事。我倒希望那些爱动脑筋的人,听完你的话,认真加以分析,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并讲出理由。即使他的见解是错误的,也能给你提个醒,打个预防针。这种人一般有个性,能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是企业的财富,应加以重用。
当然,人都是会犯错误,我也不例外。在格力多年,也难免说过一些错话,办过一些错事,给一些员工造成不快甚至伤害,也给企业造成过一定的损失,留下了一堆遗憾。因为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所以只能感谢大家的宽容和谅解。在此,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