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某公司员工小韩非常勤奋,主动承担宣传册的设计和印制工作。在这期间,连续熬了两个通宵,忙里忙外,不断地在印刷厂、设计公司和公司之间协调各项事务,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宣传册终于完工了。交付后发现,宣传册的印刷质量出现问题,只好将宣传册重新印制、装订,为此公司损失了15000多元。如果你是小韩的老板,请问你会怎么做?
领导者最大的使命是做什么?投资员工的心态。这件事情损失了15000元,对公司来说很大么?不大。但是如果这15000元的事情对于公司的文化和员工的心态造成影响,这个损失就大了。
当员工做错了一件事情,但是她的态度非常敬业,如果你公司只是采取否定和打击的态度,那么在未来,就没有人会主动承担责任了。
但反过来什么叫做承担责任?什么叫做对一件事情承担百分百责任?
1950年,有个小孩子踢足球把邻居的玻璃打碎了,邻居向他们家索赔12美元。在1950年,12美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小孩不可能承担得起。如果你是这孩子的家长,你怎么办?
当时,这个孩子的父亲就给了他12美元,并且和孩子说,这钱是我借给你的,你必须在一年之内全部偿还。后来这个孩子每天放学就去打工,并且在一年内把钱偿还给父亲,这个孩子就是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我想大家现在理解到底什么才是对孩子负责,什么是对员工真正地负责,如果因为员工态度很好,因为员工没有能力承担损失,公司就对事故不做任何追究,最后这个员工和团队获得了什么?
在公司里,领导者要树立结果导向的文化,做事情没有结果,就必须承担责任。当一个员工做事让企业产生了损失,但公司不采取任何行动,整个团队都会觉得我们这家公司做事情,只要尽力了就OK。所以在未来,员工就会跟老板说:我真的很尽力,我真的付出了所有心血。你对员工很无奈,但是你对业绩更无奈,而且员工丧失了真正承担责任的能力。所以小韩为此承担了5000元的损失,也因此获得了绝对成长和百分百责任的品质,历练半年之后,小韩被公司任命为深圳公司的总经理。
态度≠结果:态度和结果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好的态度不等于好的结果。
苏联时期,一个旅行者背着背包旅游,他被苏联广袤无垠的土地震撼了,一边赞叹着壮丽的风景,一边走在公路上。
忽然,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两个苏联人在路边默默地进行一系列奇怪的活动——一个人在路边挖了一个坑,另一个人接着把坑填平,然后如此反复……
旅行者十分迷惑,他忍不住跑过去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两个工人回答道:“我们三个在执行一项绿化计划,我负责挖坑,他负责填坑,今天负责放树的那人病了没来!”
如果种树是任务的话,让树活起来,建设绿地才是结果,如果没有这个结果,培土刨坑有什么意义。
所以有这样一个故事:记者有一次采访工地工人,采访第一个,问:“你在做什么?”第一个说:“你没看见么,我在砌这堵该死的墙。天气这么热,每天都要累死累活地干。”结果是这个人做了一辈子工人;问第二个工人:“你在做什么?”第二个工人说:“我在建设国家大剧院,这将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结果这个工人成为一个包工头;同样问第三个工人,第三个工人说:“我在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我要在这座城市留下我最美好的记忆。”结果是这个工人成为一个老板。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对于岗位职责结果的定义就决定你未来的前途,就决定你用自己的智慧还是用自己的力气在工作。用力气工作你就是城市农民工;用智慧工作,你未来的人生就有增量。你的岗位职责是为什么而服务的?
企业的钱是客户给的,我们的工资是客户发的,你最要照顾的是客户而不是自己,所以绿化活动,客户真正需要的结果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参与种树的人都需要理解的。企业的钱是客户给的,我们的工资是客户发的,你最要照顾的是客户而不是自己。
有一个做家具的企业,销售部接到客户的投诉电话,抱怨产品质量有问题,销售部第一反应是这样的问题都是生产造成的,而且以前跟生产部反映过多次,所以也懒得理了。销售部就觉得这件事情不是我们的责任,最后客户的问题就没有人去处理,直到最后客户把投诉电话打到总经理那里,公司也因此承担了不必要的损失。这里面销售部门的做事方式就是缘于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为什么服务的,销售部门的最大结果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处理客户投诉就是你的职责,不管问题是由谁造成的。
在工作过程中,对职责负责和对结果负责是完全不一样的,职责是对工作范围和边界的抽象概括,没有结果意识,职责就是一纸空文。所以,职责不等于结果。
外包思维,结果是生存的底线〖HT4”SS〗为什么员工必须做结果?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回答公司依靠什么生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客户之所以会埋单,是因为你能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结果,也就是说公司生存的底线是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当我们作为客户的时候,我们会为员工的苦劳埋单吗?我们会因为员工的理由而埋单吗?市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结果,而客户的价值都源于员工创造的结果,所以结果是员工生存的底线。
再看看前面买火车票的案例,假设去买票的不是公司的员工,而是采用外包的方式找了票务公司代理,票务公司的员工同样去排队,同样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但最终也没有买到车票。这种情况下你会支付票务公司代理费吗?我听到了你们整齐的回答:当然不会!对,这就是事实。因为票务公司没有提供结果,就不能交换报酬,哪怕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也不会获得市场半点同情和怜悯,道理很简单,票务公司和我们合作的关系是商业合作。
问题是我们的员工去买票同样没有完成结果,你会不支付他的薪酬吗?你不但不会扣除他的薪酬,还会对他没有做出结果表示情有可原,员工也会觉得他付出了努力,没有结果你同样应该支付薪酬,这叫天经地义,因为员工觉得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当企业出现这样的文化,是一家公司潜藏的巨大危机,因为公司和员工都已经在意识上跌破了生存的底线。
思路决定出路,解决员工做结果的问题,必须让企业和员工在思维上都回答一个问题:员工和企业之间是什么关系?结论我已经讲了,员工和企业是商业交换的关系,提供结果是员工生存的底线。所以什么叫做职业化?少一点狭隘的主人翁意识,多一点职业化的雇佣感,这就叫职业化!很多企业说我们公司的文化是家文化,员工也是以厂为家的文化。我说这是自欺欺人,我不反对家文化,但是家文化有个底线就是这个家有生存的基础,员工必须具备独立的商业人格,而结果交换就是生存的基础,就是企业兴盛的底线。
什么叫做职业化?少一点狭隘的主人翁意识,多一点职业化的雇佣感。利己是源动力,利他是出发点,这就是商业的本质。商业的成长逻辑讲的是先付出后索取,所以一定要求员工明白一个底线思维,那就是用什么结果来交换每天的工资。而现在中国许多依靠情感和义气凝聚的团队,恰恰是在这个生存底线上过不了关,员工把所谓的家文化当成个人“强取豪夺”的理由和借口,最终导致企业衰亡。我为什么说是“强取豪夺”,在公司中不创造结果的员工获得的报酬,就来自于对提供结果员工的剥削。
外包思维是员工创造结果的起点,外包就意味着商业合作与交换,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垂直化的背景下,服务外包、加工外包、软件外包、人事外包等已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运动品牌耐克生产加工外包给中国大陆的厂家,全球微波炉巨人格兰仕就是从接受全球微波炉品牌外包中崛起的,DELL电脑的维修及技术服务外包给惠普,微软全球电话服务中心的接线员可能是来自印度的外包商。
因此作为企业的任何一个岗位,都要给自己一个假设,如果我的工作是服务外包的方式,我将如何创造结果和客户价值。人力资源岗位假设是一个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如何为公司提供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的服务。生产部门假设是一家独立的外包代理加工商,如何去保证生产进度、产品交期、产品质量以及服务水平。设计部门假设是一家独立外包的设计公司,如何为客户创造更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所以作为一家正规化的企业,你的业务可以不外包,但是你的员工不可以没有外包思维,因为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不能提供结果的单元和个体就将面临无情的淘汰,我们每一个岗位和部门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能给客户提供结果和价值。
我在培训的过程中经常问学员一个问题:你的工资是谁发的?员工一般的回答都是公司或者老板,还有更令人咋舌的回答说工资是财务发的。所以当你的员工不知道自己的报酬从哪里来,他怎么可能会提供结果。员工的工资毫无疑问是由客户发的,很多企业常常挂在嘴边和墙上的口号都很好,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但是我们的员工真的理解客户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吗?所谓衣食父母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为客户创造满意的结果和价值,你就可能要丢失自己的饭碗。
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不能提供结果的单元和个体就将面临无情的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