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为什么许多公司总愿意不惜花重金做广告?

为什么许多公司总愿意不惜花重金做广告?

热门标签:电销机器人源码 银行客服 电商新玩法 运营中心 科大讯飞语音识别系统 电销机器人 美团 百度竞价排名
  

你思考下自己买东西的决策过程,就明白商家为什么要做广告了。

比如你决定买一台国产空调,你没去商场之前会首先想到格力、美的对吗?然后会想起海尔,知识面再广一点会想起春兰之类的,但你最多也就能记住五六个牌子不是吗?

你为什么会想起这五六个品牌?是不是广告的功劳?如果不是,那估计是你亲友或者网友给你推荐的,但你想过没,一直沿着这条相互介绍的口碑链往上追溯,最终还是会追溯到广告。

喏,广告的效果,就是在你脑子里植入他们的品牌,让你想买东西的时候,能从几千个同类产品里想起它来。

但这种植入,只成功一半,因为你实际去到商场买的时候,虽然你认定了格力或者美的,但到了商场,你可能会因为格力和美的的销售人员态度太差,而海尔正在打折而且服务态度好,你最终就买了海尔。所以广告不仅是商家在媒体上做的广告,还包括销售人员的形象和打折活动让消费者产生的“我占到便宜了”的错觉。

这么说可能没法完全解答你的疑惑,那我再给你分析下某牛奶品牌的广告效应。他们曾经在央视做过一个很经典的广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然后是蓝天白云大牧场和奶牛,很容易勾起你对大草原的联想不是吗?然后你会想,大草原那么好的空气阳光和草,都是纯天然的,牛吃了肯定产出干净的奶——看到没,它通过这个广告,成功在你大脑里植入一个概念——内蒙古的牛奶是最好的,我们的奶用的是内蒙古的奶——而且你以为这是事实。

这张图不是那个牛奶公司放在央视的图,但类似的图片,很容易让人把牛奶的品质往好的方向联想,不是吗?

可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他们的这个广告并不是内蒙古草原拍的,那你猜是哪里拍的呢?打死你也想不到吧——在广州一家五星级酒店门口的草地取的景,蓝天是做出来的。关于这个广告还有个趣事,央视播放了,没有谁指出它的问题,播了好久,后来农科院的一位专家质疑:“为什么内蒙古的草场长出了亚热带的草?”——当你由广告联想到内蒙古的草场时,你以为这是事实,但其实只是你自以为的真实,离真正的事实很远。

这个广告还没完,因为你通过这个广告还滋生了“内蒙古的牛奶是最好的”的错觉,其实中国最好的奶源地是大庆,而不是内蒙。看到没,广告再次在你大脑里植入了一个骗局。

然后再来给你分析“我们的奶用的是内蒙古的”这个很多人会有的错觉。其实你知道吗?对于全国性的牛奶企业,成本开销最大部分是广告投入,然后就是运输成本——作为一家全国性的企业,如果所有分厂的牛奶都从内蒙运过来,那它还有必要建分厂吗?——没错,他们用的其实是建厂当地的牛奶。

其实人家从来没在这个广告里说“我们的广告是在内蒙古拍的”“内蒙古的牛奶是全国最好的”“我们用的牛奶都是内蒙古的”,可很多普通消费者就是会产生这三大错觉——这就是广告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在你的大脑里植入一个你自以为是事实的概念。

其实所有的广告都有类似的功效,优秀的广告与失败的广告的区别,差别只是在于他们的概念植入是否成功,或者说有多成功。

消费者总以为自己很聪明,以为自己是理应的,会根据搜集到的信息选出优质的商品,这也是消费者的错觉——因为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商品真实的信息,只有商家才100%知道,消费者通过广告、口碑、信息搜集所得知的,不过是局部的真实,而且还只是对商家有利的那一部分真实。可只要消费者自己以为掌握了真实就够了,不是吗?当你以为自己在优质的物品买单时,其实你只是在商家的广告付费。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情况下广告会消亡?一种情况是信息完全透明,比如对空调,消费者知道每个空调的实际情况,所以可以理性选择合适自己的——但事实上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所以就是谁把自己吹得牛逼,谁就能赢得消费者。

深谙广告之道的人,总是能引领消费潮流,创造消费热点。在这一点上,海尔总裁张瑞敏是个中高手,1985年冰箱还属于卖方市场,只要你能生产出来,有多少的都卖得掉,那个时候的商家根本就有广告意识,但张瑞敏通过“砸瑕疵冰箱”事件营销成功,让海尔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在消费者脑中植入“海尔冰箱质量好”的概念,当冰箱市场供过于求时,“质量好”的海尔便能活得更好的销量和利润。

张瑞敏当年砸冰箱,从全国各地请了好几百记者前去观摩,你真以为他是为了“砸”冰箱而“砸冰箱”吗?

但海尔如果仅仅是质量好,等大家都意识到质量重要时,都会提升产品质量,总一天别的品牌质量会超过海尔,于是张瑞敏又通过宣传四川海尔的员工为了准时送货背着冰箱走了两个小时的故事,偷偷给消费者植入“海尔是服务最好的品牌”的概念,再次通过事件营销引领了潮流。

这部,互联网的风吹来了,张瑞敏又在顺应潮流宣传海尔“自杀重生”,宣布自己互联网转型成功,还成了中南海的座上宾。

回首历史,再看看当下,不管是“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的董明珠天天占领舆论高地,还是“为发烧而生“的小米炒作的“快”,再或者“年轻态,健康品”的脑白金把产品等同于年轻,以及“爱她就请他吃哈根达斯”把产品与爱捆绑销售,其实都是在通过在消费者大脑植入理念来让自己的产品显得与众不同,换汤不换药的营销伎俩罢了。

标签:承德 黄山 常州 健身房 衢州 九江 马鞍山 浙江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为什么许多公司总愿意不惜花重金做广告?》,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