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黑龙江省“十二五”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

黑龙江省“十二五”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

热门标签:电话销售团队 网站建设 话术 电销行业 Win7旗舰版 AI人工智能 太平洋寿险电话营销 电话外呼服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69号)、《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08)1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战略部署,全面提升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突出特点,强化服务,营造环境,增强聚集效应,推动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特制定本规划。

  黑龙江省十二五”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 发展 规划

  一、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有了重大发展,业务内容形式不断创新,新领域得以逐步开拓,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确立并全面实施了一区一带全覆盖”的产业发展区位布局。截至十一五”末,全省开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超过600家,其中16家通过ISO27001认证,36家通过CMMI认证,58家企业通过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0家,已为欧美、澳洲、非洲和亚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客户提供了外包服务,软件与服务外包年产值达到13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4.5万人。

  1、产业发展认识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及各市(地)领导对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我省在自然禀赋和区位特色较国内发达省市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坚定产业发展信心,省及各市地积极开展关于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培训学习,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我省举办讲座,提高产业发展认识。省内成立了服务外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服务外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的主要内容,哈尔滨市、大庆市两个示范城市分别建立了专门的服务外包管理机构。通过省直部门联动、省市互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统筹协调作用,指导、促进了全省服务外包产业良好发展。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一方面,省、市(地)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优惠政策,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全省建立了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体系,省、示范城市及区都设立了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和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

  2、产业基地及示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成功争取并建立了两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十一五”期间,经过省市合力推进,哈尔滨市和大庆市共同被国家认定为首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享受国家有关扶持服务外包产业的所有优惠政策,园区建设全面迅速发展。全省上下通过出台支持政策、推进载体建设、培育主体发展、争取资金支持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全面加强软件与服务外包园区建设。特别是哈尔滨市和大庆市两个示范城市,在园区建设上取得突出成就,哈尔滨市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软件园区为核心,形成了以哈工大科技园、工程大学科技园、理工大学软件园、黑大软件园等为集聚区的软件服务产业空间布局,有力地推动了哈尔滨国际数据城(中国云谷)、哈尔滨软件与服务外包园区、哈尔滨双太服务外包孵化基地、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省联通呼叫中心园区、哈尔滨呼兰利民开发区服务外包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庆市采取集中建设、集中发展的战略,着眼于建设精品园区,进行高起点规划。主要依托一区三园”,即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庆软件园、大庆服务外包园、黑龙江软件园,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产业规模和层次大幅度提升。十一五”期间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总量持续增加、实力增强,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产业集聚;软件服务外包从业人员逐年增加,解决社会就业成效显著。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数从十一五”初的268家发展到近600家,增长了2.3倍;软件与服务外包年收入130亿,比十一五”初期增长3倍多,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年平均新增就业人员3000多人。十一五”期间,我省呼叫中心、数据处理、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大项目建设成果显著,呼叫中心拥有面向全国开展呼叫业务的座席规模已超过3300席;数据处理业务增长迅猛,形成了比较好的产业格局,全省数据处理集群中数据处理相关业务人员已超过4000人;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我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生力军。大项目建设有力地推动产业规模升级和集聚发展,产业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

  4、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成果丰硕。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启动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等9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完成岗位培训千余人次;建立了50个各具特色的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每个培训基地年实训学生达千人。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建校内外服务外包实习实训基地252个,年投入实习经费近1100万,年实训学员7000人。培训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大庆服务外包园区人才培养平台目前建成面积2686平方米,配备电脑、投影机等应用教学设备,建有软件开发、游戏动漫、呼叫中心、数据处理培训和实训机房和教室,现已为2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培训相关人才3500多人,新增就业1500多人;哈尔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平台投资1000多万,已完成了系统设计、场地装修和外围设备采购,待平台数据中心软件及课件开发完成即可投入使用;黑龙江动漫与网络游戏渲染平台投入2800多万元,目前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将促成动漫基地快速发展,每年增加吸纳就业人员1000余人。

  (二)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势

  1、政策支持。黑龙江省及各市(地)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优惠政策,为软件服务外包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并在园区建设、人才培养、扶持企业等多个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省政府加大服务外包产业资金扶持力度,建立了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体系,省、示范城市及区都设立了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和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其中省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专项资金,并整合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哈尔滨市财政每年拨款1000万元作为服务外包产业专项资金,并对涉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采取一事一议制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采取上不封顶的特殊政策;大庆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以上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同时市财政一次性安排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园区建设。

  2、科技实力。黑龙江省现拥有科研机构701个,其中包括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尔滨703研究所、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科研机构;拥有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一批地方重点科研院所;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70所高等院校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拥有大庆油田、哈电站集团、中国一重、哈飞集团等一批国宝级企业,在石油石化、大型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的技术研发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作为软件产业载体的大庆高新区软件园,现已进驻企业18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5家。承担国家863计划3项,实施火炬计划项目17项;23家企业通过国家软件企业认定,软件著作权登记18项,23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资质认证;企业申请专利42项,承担国家、省等各类科技项目75项。

  3、人才储备。黑龙江省人力资源丰富,拥有44万科技人员,总量在全国处在前十位。目前,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建立有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增设有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学院四所软件学院;建立有哈尔滨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两个产业化实训基地和五个企业实训基地。

  4、产业基础。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基地,黑龙江省拥有哈飞集团、哈电站集团、中国一重、大庆石油等一批业内领军企业,不仅拥有行业内部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制造能力及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些企业,不仅拥有承接外来发包的能力,而且还拥有对外发包的巨大潜力。

  5、地缘优势。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腹地中心,毗邻俄罗斯、日、韩等国,具有与日、韩、俄罗斯等国交通便利、交往频繁、文化相似、时区接近等其他地域不可复制的地缘优势,加之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素质、较低的商务成本以及稳定的地质结构,使其成为日、韩、俄罗斯等国外包业务时首要考虑的离岸服务外包接包地之一。

  6、综合成本优势。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矿产、能源、人力、土地、淡水等资源短缺,导致投资成本上升,跨国公司开始将制造业转移和商务流程外包的目光投向东北及西部中心城市。黑龙江省不仅具有丰富的科技、人才、工业、自然资源和整体环境优势,而且在基础设施、工资福利和税收等方面成本较低,对国际国内大企业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三)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规划不明晰。由于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分布范围广,涉及部门多,黑龙江省缺乏成体系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规划,不能全面、有效地对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发展进行有效引导。导致产业发展目标、定位、重点等方向不够明确,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软件与服务外包业务理解产生偏差,整个产业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2、产业发展载体不足。黑龙江省现有软件园、科技园等园区普遍规模较小,难以满足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专业性要求,缺乏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园区。同时,省内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园区与企业之间沟通互动较少,不利于内部知识和信息交流、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专业化服务。此外,大多数园区的管理还仅停留在单纯的物业服务阶段,管理和运营机制缺乏创新;周边商业配套、休闲配套、公共配套不足,网络通信速度、供电稳定性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使得产业集聚效应不能得到有效释放,没有形成整体对外的品牌效应。

  3、产业领域复合人才匮乏。尽管黑龙江省拥有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在内的70所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但无论在人才数量还是质量方面,仍然不能满足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缺乏综合能力、应用能力较强,熟识生产流程的高端软件研发人员、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具有外包经验、熟悉客户语言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中高端复合人才严重缺乏。同时,由于黑龙江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存在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现象。由于人文历史的原因,观念较为滞后,未能很好地形成人才引进机制,不能较好地提供高端人才成长、发展的平台,而且存在重引进、轻培养、轻使用,人才闲置等外包人才浪费的现象,使得许多服务外包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影响,直接导致省内服务外包人才匮乏。

  4、产业认识不全面。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相对较早,但是仅限部分领域和部门对服务外包这一新兴产业有所认识,更多的政府工作人员、高校和企业的领导对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缺乏深刻的认识,对黑龙江省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巨大优势不够了解,导致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在黑龙江省的发展较南方城市缓慢。

  5、产学研体系不完善。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尚处于产、学、研独立发展的早期阶段,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差距,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科研成果不能有效服务于整个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领域在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意识薄弱,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尚未有机结合。

  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的理论战略研究类机构较少,规模相对较小,尚未有效整合成为政府献计献策的战略研究智库”。服务外包产业本身发展涉及到相关行业范围广、领域宽、部门多,需要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律、模式、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来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缓慢,带动相关配套服务能力弱,极大部分凸显出理论、技术支撑和战略指导稍有欠缺,不能有效地解决产业内部、产业之间、政策落实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6、其他问题。本省服务外包提供商规模小,接包能力弱。服务外包提供商的规模小(包括营业规模和人员规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人才聚合力以及专业资质通过情况等软实力因素,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企业接包能力弱,合同签订额低,纳税能力弱,企业自身生存发展面临困境;多数企业尚无多余资金、精力用于人才引进、专业资质建设、技术研发等能够提高企业接包能力的软实力建设,使得企业发展陷入僵局。哈尔滨市、大庆市缺乏大型跨国机构或大型服务外包提供商设立的外包基地和分支机构,无法依靠这些企业引入国际领先的行业经验、技术和人才。黑龙江省未能充分发掘、利用自身产业环境等综合优势,尚未将其与经济发展有效融合,同时,对自身宣传力度不够,省外企业对在本省潜在接包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掌握不足,造成了众多优秀外包企业没有入驻本省。

  二、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围绕省委省政府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决策,坚持将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加快黑龙江省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打造具有特色的软件产业,带动软件与服务外包发展;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方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龙头企业培育为关键,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石油石化业等服务外包领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软件服务带动信息服务业发展;以发展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为重点、发展知识流程外包(KPO)为方向;进一步推动哈尔滨市、大庆市形成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全面巩固哈尔滨市、大庆市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地位。

  (二)发展定位

  依托我省装备制造、石油石化、食品加工、农业、医药等传统产业优势,以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建设等新技术应用为引领,大力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升级,吸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IT企业入驻龙江,形成为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服务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金融、装备制造、石油石化、食品加工、农业、医药等优势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前沿产业基地,将黑龙江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发展成为国内先进、世界知名的品牌产业。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在工业软件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内容产业、数据处理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和扶持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打造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重点领域的龙头。带动和辐射全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和发展;挖掘和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重点企业,初步形成石油石化、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黑龙江省优势传统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到2015年末,实现全省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达到1500家,从业人员17.5万人,软件服务外包增长速度不低于20%,软件服务外包收入达到350亿。

  第一阶段(2011-2012)

  重点培育和扶持工业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数字内容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发展,初步形成由重点产业领域中的骨干企业积聚构成的产业链条;大力推进重点产业领域链条向集群化发展。发展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在石油石化、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传统产业发掘和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和信息服务骨干企业。新增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数达到40%以上,软件服务外包收入增速不低于20%。

  第二阶段(2013-2014)

  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推进工业应用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内容、数据处理、呼叫中心等五大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整体产业规模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形成基本产业规模,初步满足对我省优势传统产业提升和生产性服务的需要。软件服务外包及生产性服务企业增加到1100家,从业人员不低于10万人,整体收入达到260亿。

  第三阶段(2015)

  到2015年年末,重点产业领域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重点产业基础上推进运维服务、信息安全等软件服务外包,延伸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产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增长迅速,形成一批成熟的骨干企业,以此提升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和信息服务的依存度。软件及生产性服务企业增加到1500家,从业人员达到17.5万人,整体收入达到或超过350亿。

  三、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重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外部需求的逐步回升以及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遵循主打在岸外包、拓展离岸外包的宗旨,境外主要以欧美、日韩、俄罗斯等国家为重点开拓市场;发挥黑龙江省制造业规模优势,培育和挖掘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侧重于石油石化、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服务、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以及软件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构件化嵌入式系统的设计、研发与应用。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行业示范作用,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同时通过强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育自主品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全面升级。

  (一)突出重点领域,提升产业层次

  1、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加快发展软件信息系统集成、软件定制及网络化服务、软件测试服务以及软件与信息系统服务,推进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等软件服务模式的广泛应用,积极培育第三方软件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方案解决商。继续推进互联网、云计算为技术基础的一些新兴平台建设,包括遥感、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紧紧抓住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产业创新机会,引导和推动新一轮创业浪潮的兴起,通过产学研联盟的方式,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积极打造世界级创新型软件服务业企业;建立互联网络数据中心和数据安全风险防御体系,减少云计算在发展初期所遇到的诚信和数据安全问题,提高云计算的技术成熟度;同时,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行业规模应用软件的省产化,发挥省内软件服务业企业的优势。

  发展重点: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提升省产软件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比例,打造和培育面向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软件行业应用的骨干软件服务企业;加大综合信息系统、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研究等智能化建设,推进全省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互联网络数据中心。加快通信网络工程建设,辟建IDC专业性园区,带动上下游从事数据的收集、处理、传播、存储、流通、服务以及相关软、硬件研发产业向我省聚集,快速提升我省辐射东北、服务全国、沟通东北亚乃至世界的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和通信保障能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的数据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省IDC行业年收入达20亿元,利税10亿元。

  重点建设节能高效IDC,加大在数据收集、处理、传播、存储、流通、服务以及相关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力度;重点拓展在政府、金融、石油、电力、铁路、医药、制造装备等行业的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等业务应用;提供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大力开发面向网游、视频、社会性网络服务(SNS)社交网站等市场前景广阔的领域的专业细化IDC解决方案。

  ——公共服务软件行业。围绕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应用领域,以政务、金融、电信、医疗、交通、医保社保、传媒等行业和领域的大型信息系统工程为核心,鼓励研发行业形成解决方案,增强高端咨询能力、设计规划能力,形成一批大型综合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力争到2013年末,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软件服务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培育企业超过50家;相关从业人员达到10000人。

  重点发挥省内各级财政单位信息化项目预算审核作用,结合软件正版化专项推进工作,逐步提升省产软件在省内机关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比例;发挥省内软件服务业企业的优势,支持软件服务企业间协作,形成面向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电子政务、教育文化、社区、应急指挥、公共安全、农业等重点行业的完整软件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推进应用软件的省产化;打造和培育面向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软件行业应用的骨干软件服务企业。

  ——基础设施智能化。推进全省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加大综合信息系统、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研究等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等项目的研发、设计方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省内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智能化建设。

  重点工作:

  智能电网:在发电机诊断、电力工控组态、变电站监控系统、电力调度系统、调度生产管理系统、高压无功率动态补偿、高压大功率电机调速控制、电能量计量采集等关键技术上已有突破的局面下,加快向智能电网环境下各关键组成的支撑能力,向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特征的智能电网过渡。确保在智能采集、信号载波分析等技术的国内领先的地位,培养国内先进的智能电网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结合国家电网SG186工程成果,在变电站智能化、集成通信系统、电网监控与管理系统、营销业务系统与电能量采集系统以及决策辅助系统的升级与应用,实现与186工程上游接口的对接研究与实施。

  智能交通:加强机动车智能识别、智能监控、公交车载信号等公共事业专用设备的研发,重点发展联网状态下将各分散信息采集源集成统一的服务平台上,扩大应用范围和效果。

  ——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行业。加大基于射频识别(RFID)应用领域的市场与技术研发,重点培育医院物流供应链、医疗设备互联等技术,以技术优势带动应用优势;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延伸安全监管的末端环节。逐步实现货源加工可追溯、物流调配优化、市场推广广告、市场零售管理的食品工业产业链的完善。

  重点培育以医院物流供应链、医药零售网为代表的医药行业企业;基于射频识别(RFID)的集成与应用技术,鼓励具有能够对食品来源进行追溯的电子标签技术,如电子许可证(标签)防伪,发展智能仓储零售管理、食品流通管控、食品广告监控平台等应用软件的开发。

  ——电子信息终端产品。加大对基于网络的《指纹认证系统》、《新型移动平台》等已成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扶持力度,通过增强推广力度,抢占新兴市场制高点。

  ——信息无障碍行业。依托我省信息无障碍领域领先地位和技术优势,全面拓展信息无障碍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产出,引领行业制高点,打造全国信息无障碍产业中心。以自主研发创新技术为基础,以产业联合体为导向,建立中国信息无障碍网站认证检测实施中心、全国残疾人网络服务平台、全国残疾人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等产业项目,到十二五”末,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链,信息无障碍产业发展的技术和应用将得到全面推广,为社会提供近3000个就业岗位,实现销售收入12.55亿,上缴税收1.5亿,利润3.14亿。

  ——运营维护行业。着重对用户使用的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如基础环境、硬软件环境、网络环境和业务系统等提供综合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软件及服务,在线杀毒等软件运营服务;建立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建立规范的事件跟踪流程,强化运维执行力度;设立IT运维关键流程,引入优先处理原则。

  2、加强工业软件产业。提高本土化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在产业链的应用程度,实现规模化发展。以产业为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在加紧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的同时,推进我省软件产业企业联盟的组建,以增强联盟中成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在实时数据库、专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电力电子等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并初步实现产业化。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本土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及嵌入式软件的性能与功能,以提高对国外品牌的可替代性,增加企业的可选项。本土化软件在国产化软件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力争打造3-5个国内知名品牌工业软件,7-10家国内知名软件和工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品牌集群化;拓宽已成熟的产业链的辐射程度,形成新产业链2-3条;建立国产基础软件应用示范区,推进国产软件产品的规模应用,在区域信息化建设中全面应用国产基础软件,发挥省内软件产品企业优势,支持软件产品企业间协作,形成面向重点行业领域的完整软件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扶持优势行业领域的知名企业确立在突破领域中的行业主导地位,在嵌入式技术、石油石化行业应用、实时数据库等领域打造国内知名企业。规划期内,软件产业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其中嵌入式软件收入20亿元,工业类应用软件收入达到10亿元。

  发展重点:石油石化行业、装备制造行业、航天航空行业、汽车电子行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等领域。

  ——石油石化行业。依托初具规模的大庆市石油石化软件研发企业集群,加快石油石化软件企业在油藏工程分析、自控一体化、生产实时数据库、巡检定位平台等优势环节的核心技术升级与应用,实现上下游关联企业间互动。发展基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芯片级系统之上的操作系统、实时数据库。

  加大远程自控一体化系统、石化生产管理软件开发平台、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信息监管平台、油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智能巡检定位系统、油井节能增效控制系统等应用软件的案例推广和宣传,加快推进软件在石油石化企业的应用。

  ——装备制造行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电站设备、数控技术(NC)、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技术,满足装备制造企业设备数字化的基本要求,并着力研发提升性能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同时加快节能减排等满足新生需求领域的软件和解决方案的推广。加快研发装备中嵌入式系统软件的速度和服务形式,以升级、现场服务、在线下载等方式,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重点工程领域有轨道交通:发展智能仪表、车载信息识别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技术。

  电站设备:推进风电、水电、电动汽车充电站等新型能源领域的开发研究,加大对电网高压变频器、变流器和无功补偿等电力电子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于新型电力电子技术装备的高压动态无功连续补偿装置、双馈型兆瓦级风力发电变流器、分布式电站综合自动化等嵌入式系统的升级和应用。

  离散型制造企业:加快分布式嵌入操作系统从自动化向智能化、互联化升级,重点落实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塔吊安全监控、ADS自动化钻机系统、数控生产集成制造系统等项目。

  ——航空航天行业。结合哈尔滨航空航天城的建设,加快园区内配套技术服务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吸引机载电子设备、航电系统研发和飞机设计等软件研发企业入驻,提高支线飞机数字化设计和机体制造工艺等技术的自主创新水平,以应用促进研发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提高航天技术军转民项目的转化率,并鼓励已剥离企业与哈工大、哈工程等科研力量的合作。

  ——汽车电子行业。以培养具有自主产权的车身控制系统、车载信息设备等核心技术为突破点,兼顾新型能源汽车的配套设备研发;倡导在汽车电子试验、实验、检测及分析装置的共享式合作。

  加大对车载分布式控制网络,汽车电子控制器嵌入式软件、车载电子信息设备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集成向研发设计转变。

  ——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推进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产业化,提高国产电子设备在船舶制造、海洋导航的配套能力,发挥四海、华崴集团等龙头企业的优势,推进民用船舶科研项目的产业化;加强海洋调查数据库等海洋基础信息的应用能力,为海洋调查计划服务。

  重点在船舶导航技术、海洋地理信息、海洋调查数据库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对军转民项目予以政策扶持。以平面分段造船流水线等产品为起点,鼓励与校办企业合作,在船舶工程力学、船体设计、芯片级实时数据库、嵌入式操作系统等领域,大力推进产品化,形成工业软件或解决方案。发展电子航海图、数字海图等工业软件的研发与产业化。

  3、重点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利用,加快建设基础信息数据库,鼓励并引导动漫游戏、数字媒体、数字影像出版、数字化教育培训、互联网信息服务、电信增值服务等数字内容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培育本地骨干数字产品研发企业,形成一批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动漫游戏企业和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

  鼓励数字内容原创和支持内容运营服务,加强对国内外的招大引强和对省内企业的培育并举,形成以数字内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和专业化园区带动产业集聚,带动相关衍生品快速发展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格局。

  到2013年年末,黑龙江省将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基地之一。力争全省数字内容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实现利税7亿元。到2015年,带动园区产业收入达到30亿,利税10亿元。

  4、加快发展数据处理产业。调整优化数据处理服务产业人员结构,快速扩大数据处理市场规模,加快提升数据处理交付能力。力争到2013年年末,全省数据处理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培育企业超过30家;相关从业人员达到10000人,将黑龙江省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数据处理中心。

  整合省内现有小规模企业,发展壮大低端数据处理业务;以重点企业为龙头拓展石油石化、煤矿等行业的高端数据处理业务应用;以研究机构、企业为主体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整理出数据模型、数据结构为高端数据处理业务提供业务模型和行业解决方案,带动政府、金融、医疗、保险、物流、教育等行业向高端数据处理业务发展,以此满足不同企业对数据的差异化需求。

  5、稳步推进呼叫中心产业。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设备和信息交流手段构筑"一站式"呼叫服务中心,以整合服务资源、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坚持招商与引才相结合,带动省内呼叫中心企业快速升级;坚持以专业化园区带动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坚持横向引导行业应用类企业拓展呼叫中心业务,推动黑龙江省呼叫中心产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预计到2015年年末,实现省内呼叫中心服务总规模达到1万席,市场总价值达到10亿元,重点培育5家专业从事呼叫中心的企业。

  (二)重点培育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抓好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与产业化,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黑龙江省产软件在石油石化、智能电网、汽车电子、航天航空、医药食品和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重大应用。加快嵌入式操作系统、构件化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设计、应用,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发展面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消费电子、数字电视、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支持建立各行各业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发挥黑龙江省制造业规模优势,发展计算机辅助研发和制造软件、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软件,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行业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走差异化、专业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

  2、鼓励引导中介机构,加强传统产业的研发与设计。围绕本省支柱产业,引导和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的研发、设计及创意服务。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以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标准,促进设计、制造过程和产品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装备业和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依托丰富的原材料、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较为成熟的技术,承接食品加工外包产业。其中,重点发展领域涉及食品包装设计及制造、食品技术鉴定、检验、检测、食品物流、企划等外包业务;重点加强对人民生命健康危害严重的疾病、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采用医药研发和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并举、融合的产业发展促进原则,推动本省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3、依托大庆软件园区,打造石油石化外包品牌。以大庆软件园区为依托,利用大庆市优势产业,支持和引导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石油石化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数字油田,生产服务业产业集群,提高油田经济绩效,促进园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打造石油石化服务外包品牌,逐渐形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石油石化外包示范区。

  园区将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以石油石化行业软件开发和工业设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省内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的优势,顺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紧密结合传统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围绕包括地质制图、数据分析、地震解释、勘探开发、实时数据库分析等石油石化数据处理服务型应用软件的服务外包以及石油勘探开发和石化生产数据采集处理、工程设计、自动化控制等为重点的石油石化技术服务。同时,园区要突破传统工业园建设模式,坚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实用性、配套性、超前性的原则,认真谋划产业布局,抓好石油石化产业规划、招商、建设、服务等相关工作。

  4、联合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开展投融资服务。按照市场化的原则,通过政府部门有效资源的引导,建立与各类投融资机构合作平台,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引导各类资金向软件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采取风险投资引领、债券融资等多种渠道融合、政府专项资金跟投”等方式,形成各类资金良性互动,加大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融资服务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省内重点培育的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拉动作用,以具有良好合同执行单位签订的合同为有效抵押担保,向银行进行融资贷款的合同贷款、以企业对特定领域的专有权为有效抵押担保,向银行进行融资贷款的专有权贷款,以企业建设项目的延伸服务为有效抵制押担保,向银行进行融资贷款的项目延伸贷款;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设立专项基金和发行企业债券等渠道筹措资金。

  (三)努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加快信息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创建适宜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意化设计、工业化生产、商业化运营和服务的新模式。努力在我省建设区域性的文化创意设计基地,数字内容制作基地,数字内容存储基地,数字终端软硬件产品生产基地,玩具、工艺品、食品等相关文化衍生品加工制造基地;争取打造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教育、数字影音、网络信息内容服务、数字空间信息等领域的区域性运营中心;建成若干文化内涵丰富、吸引力较强、规模较大的特色文化消费集聚区。

  1、创意设计。重点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广告设计、咨询策划等创意设计产业,着力提高创意设计产业对二、三产业的引领作用和对产业链各环节的衔接作用。

  2、数字出版。加快信息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积极发展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网络原创文学、数字地图、数字影音、数字音乐、数据库出版、手机出版、数字教育出版物、数字印刷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业态。

  3、动漫游戏。大力发展原创漫画、影视动画、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舞台剧演出和动漫软件制作等动漫游戏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传播方式,推进动漫产业升级为动漫原创+数字动漫+书刊+影视+游戏+衍生品(玩具、服装、工艺品、食品)+授权”的发展模式。

  4、网络信息服务。重点发展信息内容服务、云计算中心、网络教育、空间信息服务、移动位置服务、网络冲印、电子商务网络消费服务、三网融合”的数字化传输服务和消费电子终端软硬件产业。

  (四)依托产业园区,合理空间布局

  依托哈尔滨市传统优势产业,以十一五”期间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为基础,逐渐建设成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专业性园区;结合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城的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在松花江北岸规划3平方公里的服务外包园区,并在园区内建设现代化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利用大庆市优势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石油石化服务外包品牌,逐渐形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石油石化外包示范区;结合沿边城市产业发展特点,再培育2个具有特色的服务外包示范区。

  1、哈尔滨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利用哈尔滨市传统优势产业,以十一五”期间建设的位于平房区的40万平方米哈尔滨服务外包产业园为起点向哈南工业新城深入,以原有产业基础为依托,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动漫软件等产业外包,逐渐建设成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专业性物理园区。

  结合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城的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在松花江北岸规划3平方公里的服务外包园区,把江北服务外包发展规划与科技新城建设相结合,立足于食品医药、新材料等高端科技研发,以及与之配套的服务外包产业软件研发;结合江北大学城的优势,在园区内建设现代化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大庆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区。以大庆软件园区为依托,利用大庆市优势产业,支持和引导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石油石化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数字油田,生产服务业产业集群,提高油田经济绩效,促进园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打造石油石化服务外包品牌,逐渐形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石油石化外包示范区。

  园区将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以石油石化行业软件开发和工业设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省内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的优势,顺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紧密结合传统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围绕包括地质制图、数据分析、地震解释、勘探开发、实时数据库分析等石油石化数据处理服务型应用软件的服务外包以及石油勘探开发和石化生产数据采集处理、工程设计、自动化控制等为重点的石油石化技术服务。同时,园区要突破传统工业园建设模式,坚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实用性、配套性、超前性的原则,认真谋划产业布局,抓好石油石化产业规划、招商、建设、服务等相关工作。

  3、特色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围绕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优势领域,结合沿边城市产业发展特点,采取多点布局,发展特色园区策略,再培育2个具有特色的服务外包示范区。

  (五)加强培训基地和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机制

  1、加强培训基地和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建立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深化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适合实训基地培养目标要求的案例实训课程体系。

  2、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依托黑龙江省众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人才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势,建立特色省、市(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引进国内外先进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分类培养高级服务外包人才,重点支持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

  3、搭建培训服务平台。在十一五”期间培训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结合企业所需,针对不同专业要求、不同岗位需要、不同人才层次,积极开展学历培训、企业定制培训、委托培训、资质认证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多种类型培训服务。继续推进大庆服务外包园区人才培养平台、哈尔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发展,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沟通协作,完善产业政策

  高度重视互联网的管理,进一步加强通信安全工作,不断完善技术设施、加强技术保障,切实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同时,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作与配合,按照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研究制定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联合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完善现有的产业发展政策,从产业导向、土地、规划、财税措施、市场准入、中介组织等方面,出台支持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资金扶持,重视企业技术认证等方面工作,细化新出台政策实施方案,做到逐项逐级分解落实,逐步提升黑龙江省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切实发挥政策导向和政策推动作用。

  (二)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积极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建立政府扶持资金。加强省市两级财政对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支持力度,视财力增加财政资金对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投入。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利用租赁融资、风险投资、短期融资债券、企业联户联保、企业境内外上市等多种形式,以市场化运做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融资保障。

  引导和促进专业投资基金投资省内重点培育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引入市场投融资机制,优先提供融资服务或给予适当贴息;积极争取国家的投资,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支持重点,立足省内产业优势特色,积极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动力强、示范作用大的龙头项目,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汇报、沟通,争取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库,取得资金支持。

  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省内重点培育企业、重大研发项目、产业人才培训和园区建设予以信贷支持;支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知识的辅导和对企业上市的引导,逐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换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投融资体系。

  (三)完善产学研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潜力

  围绕本省支柱产业,引导和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的研发、设计及创意服务。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以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标准,促进设计、制造过程和产品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装备业和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四)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为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培养国际化复合型软件技术人才,探索软件与服务外包实用人才培养新途径。积极培养和引进省内外软件与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具有服务外包业务经验、精通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流程管理、熟悉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营销、能与发包客户进行直接业务沟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积极构建由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高等院校、职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多元化、多层次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上,创新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模式;鼓励跨国公司和服务外包企业独立或与本地教育机构合作创办专业培训机构;推进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实训学校和基地建设;加强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定制培训、从业人才资质培训、国际认证知识培训、国际认证人才培训、知识产权培训、相关法律及行业标准培训、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相关企业新入职人员岗前业务技能培训、计算机运用能力培训、英语日语韩语等实用能力培训;积极推广订单式”人才培训,引导教育机构按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大力培养复合人才。

  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外包产业论坛,邀请软件及服务外包领域专家对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干部进行软件及服务外包知识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服务外包知识的了解,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与服务外包企业管理人员的联系与交流,培养一批专业的、具备实战经验的领导干部。同时,加强企业对业内最新动态的洞悉,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高级管理团队,提升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引入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培训机构,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建设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力量与有关教育机构合作,建立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选取省内外大型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与之对接并建立合作关系,定制培养对口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外包对适用人才的需求。

  (五)完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原有十一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服务外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配合国家服务外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有针对性、选择性的支持省内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重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对大中型企业进行有效扶持,共同推进黑龙江省信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立足省内现有从事软件研发机构和服务外包研究机构,搭建战略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律研究、政策研究、商机研究、技术研究、发展模式研究等工作,定期提供研究报告。加强对政府、高校、企业服务外包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提高。

  建立服务外包品牌推广和服务外包交易中心与项目配对平台。根据发包商和接包商的供求,获取最新的市场动态资讯,实时提供业务配对、信息发布、需求分析、买卖、文档处理及后台的管理协助等服务。坚持高透明度,对外包需求、项目蓝图、进程及至项目交付的所有过程,交易双方均可透过平台提供的专用网络,进行即时交流监测、更新、完善。

  完善和建立基础网络平台、软件公共应用开发平台、质量保障和软件评测平台、IT教育培训平台、优秀软件技术推广平台、共享资源库平台、数字园区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各种先进、成熟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省、市政府部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在互联专网上,为园区、企业提供可靠的、高速的和可管理的网络环境,为用户提供广泛的数据资源共享、丰富便捷的网络应用、服务,实现网络的扩展。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加强与知识产权局、版权局、新闻出版署等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依托知识产权交易机构、行业组织、法律援助机构、全方位动员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其重要性,多部门联合进行知识产权的普查、分析、以便应对未来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纠纷事件,通过法律手段严肃、净化、引导,促成建设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为主要执法管理方,行业组织、交易机构为信息的补充、核实的第三方,以企业和社会需求用户为平台用户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实现良性循环。建立知识产权服务网站、培育壮大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专门栏目,与国家、省、市知识产权网络实现连接。通过网络与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局实施数据库连接,提供网上专利检索,使企业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国内外产品和产业发展趋势。规范各种知识产权服务活动,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加强与银行、风险投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合作,设立软件及服务外包绿色通道,形成投融资服务平台。提供创新基金、孵化基金等专项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咨询,为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提供便利。

  (六)建立专业化园区,带动重点产业发展

  依托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培育重点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加快支柱产业形成。发挥龙江特色产业优势,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产业园区。围绕实现园区差异化、特色化、产业配套化、建设标准化、服务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优化园区产业规划和布局规划。同时,协调不同专业化产业园区间的有机联动,为带动相关行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创造有效机制和良性环境,形成产业园区龙头和合力的效应。

  推进政府、企业、培训机构等多种形式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加快科技成果引进、吸收、集成、创新步伐,促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化。加强哈尔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哈尔滨平房动漫产业基地等建设,提高企业聚集发展,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项目、会展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化项目、数字新媒体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其尽快投产见效。园区内企业需组织专业团队,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招商,重点引进大型商业、企业,务求招商实效,挖掘和培育重点产业项目,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七)大力开展市场推介和招商活动,宣传龙江品牌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和宣传手册等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省内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各方面优势,扩大对外辐射范围。充分利用哈洽会”等契机,加强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积极组织黑龙江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到各地参加展会或举办展销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软件与服务外包的产业促进活动,引导帮助企业进行洽谈对接。

  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专题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整合资源,及时收集有价值的招商信息,及时反馈有意向的招商信息,及时跟踪联络有重大突破的招商项目,适时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投资企业座谈会,招商项目发布会、签约会等活动,大力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鼓励和引导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且效益好的项目进入园区,计划组织专门的工作组,全力攻关,努力促成项目落地;增强企业实力,充实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加强行业自律,维护省内品牌的整体形象。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打造黑龙江省服务外包品牌。

  (八)成立企业联盟,形成互动合作机制

  促进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组织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流动、发展的良好机制,建立企业及人才评级制度;组织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与联合,形成针对某一领域的企业群;建立良好的质量标准,引导联盟内企业遵从统一标准,形成有利于企业合作的行业规范;组织联盟内企业的国内外培训,组织或参与行业相关的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展览会、行业论坛、行业交流等,帮助企业开拓流通渠道,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信誉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服务共享、知识共享,弥补单一企业或教育机构无法满足多领域、多用户、多层次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专业技能、更长时间、更大领域的服务。

  (九)完善服务外包统计指标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根据国家最新统计标准,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研究建立反映适合黑龙江省服务外包发展特点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在国家统计标准的基础上,设立符合黑龙江省特色产业指标,充分体现黑龙江省整体服务外包发展的内在机制,指标含义明确,测算方法标准,统计方法规范,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为服务外包发展的决策及工作考核提供可靠依据。把服务外包产业统计指标纳入全省服务业考核指标体系中,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标签:儋州 延安 南昌 宿州 宁夏 漯河 普洱 云南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十二五”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