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而服务外包则是‘领头羊’。”今年10月,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上述表述。
房爱卿认为,服务外包作为服务贸易的新兴领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显著的知识外溢效应,是未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支点,也是经济转型与城市发展向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关键。
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134319份,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733.9亿美元和54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3%和32%。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在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服务外包是能够保持较高增速、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领域。2014年,服务外包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将继续得到政府的支持及重视。不过,由于成本上升、人才瓶颈等问题的存在,服务外包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应借助一带一路”等战略规划的实施,加速布局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1.在岸业务增速加快
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在岸服务外包增速加快;二是美、欧、港、日为国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三是服务外包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四是服务外包产业向高端业务拓展。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252.3亿美元和17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4.4%和42.6%。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各级政府出台相关鼓励措施推进在岸市场发展,加上经济结构调整之下传统产业探索转型升级,服务外包的积极效应被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认可,在岸业务得到快速释放。
在主要的市场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85.5亿美元、53.6亿美元、51.9亿美元和38.6亿美元,合计为229.6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2%。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知识流程外包(KP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执行金额分别为193.2亿美元、125.2亿美元和52.3亿美元,占比分别为52.1%、33.8%和14.1%,同比分别增长22.3%、35.6%和30.1%。服务外包产业逐渐向高端业务拓展,生物医药研发、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高附加值的知识流程外包与提供商业解决方案的业务流程外包占比日益增大。
在政策支持方面,21世纪宏观研究院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今年,国家还将专门针对服务外包产业出台新的政策和文件,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在国家政策出台的基础上,各地应出台相关配套的创新性政策,与国家政策进行配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目前,印度依然是全球最大离岸外包业务接包国,虽然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已经大大超过印度,但产业聚集度较低,中印大型服务外包企业也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印度大企业的标准是10亿美元,中国仅为1亿美元。
2.示范城市作用明显
早在2009年,国务院已经批准20个试点城市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深圳、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合肥、南昌、长沙、大庆、苏州和无锡,厦门于2010年也获批成为示范城市之一。
目前,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2013年为例,上述21市累计合同执行金额为556.8亿美元,同比增长33.5%,其中,承接离岸外包合同金额554.9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为402.8亿美元,这两项指标占全国比重分别为89%和88.7%。
除上述21个城市外,还有不少地区也在申请加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据21世纪宏观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沈阳、长春、宁波、芜湖、马鞍山、福州、青岛、郑州、洛阳、昆明、乌鲁木齐、佛山和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已申请加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行列,其中,芜湖、马鞍山已经是省级服务贸易示范城市。
21世纪宏观研究院查阅相关数据发现,上述申请城市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与目前示范城市产业规模存在较大差距,但其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势头良好,未来有望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新力量。
不过,示范城市仍需面对许多发展难题,如人才短缺、成本上升压力等。以无锡市为例,无锡市13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但没有一家超万人、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出口超亿美元的服务外包企业,企业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及市场影响时自身应对能力有限。由于人力成本高企,国内企业在与印度等企业争夺外包订单时,并无成本优势。一些服务外包企业,因人力成本不断升高而放缓了发展速度。此外,人才短缺问题依然存在,技术总监、项目经理、系统构架师、桥梁工程师、品质管理主管等中高端人才为企业所急需。人才缺乏对企业转型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就目前形势而言,营造有利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依然必要,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所需周期较长,应当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快对中高端人才的培养,同时,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的调研与沟通。
3.企业转型需求迫切
2013年,国内服务外包企业整体经营利润低迷,离岸业务更为明显。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利润率在10%以下的企业占受访企业总数的64.5%,离岸业务利润率在10%以下的企业占比为75%。此外,2013年,文思海辉、柯莱特等企业先后从美股市场退市。
因此,对于服务外包企业而言,转型升级显得相当迫切。
目前,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诸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新技术对服务外包的产业分工和技术融合产生推动作用,大数据挖掘服务、精密设备维护、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语音识别服务等新兴业务形态也随之出现。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企业应当对新兴技术保持持续关注,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在产业融合方面,可探索与互联网进行结合,挖掘新兴市场。
此外,企业应转变发展思路,由此前的帮助客户节省成本转变为实现价值增量升级,同时致力于构建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2014年,以知识技术为主导的服务贸易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离岸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在岸市场增速将快于离岸市场。此外,ITO将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新兴技术的发展仍会为ITO带来机遇。
在今年9月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业务、促进服务出口,有助于进一步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10月,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万连坡在昆山表示,中国与一路一带”沿线各国的服务外包合作加速。
因此,与一带一路”上沿线国家展开合作,成为企业新的机遇。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承接中东欧国家的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同比增长67.8%和47.8%。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在政府层面,政府应该鼓励离岸在岸市场协同发展,可以鼓励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在国外展开收购和兼并,以拓展离岸市场。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新兴市场。政府应当通过转型升级,不断释放国内服务外包业务,规范国内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