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是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深入发展而兴起的产业形态,涉及信息、金融、医药等众多行业和领域,具有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对于我国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一、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高
2008--2012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由46.9亿美元增长至336.4亿美元,年均增幅超过60%。占全球离岸外包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7.7%增长至2012年的27.7%,提高了20个百分点,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
2013年1-10月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648.1亿美元,同比增长41.6%;执行金额456.6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52.5亿美元,同比增长42.5%;执行金额323.4亿美元,同比增长36.3%。
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吸纳大学生就业成效明显
-
2008--2012年,服务外包企业由3302家增至21159家,增长5倍多,平均每年新增企业超过4000家,其中,新创业企业近五成。涌现出多家万人以上企业,其中,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员工总数已经达到2.4万人。截至2012年底,服务外包产业吸纳从业人员数量由52.7万人增长到428.9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就业80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291万人,占比67.8%。参照国际经验数据测算,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已间接带动1400多万人就业。
2013年1-10月,我国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73.8万人。截至2013年10月底,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3787家,从业人员503.4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339.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67.4%。
三、业务结构逐步优化,多元并进格局逐步显现
产业结构从初期的软件编码、程序测试,发展到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主体,金融外包、医药研发、流程管理、工业设计等多元并进格局,业务结构逐步优化。2013年1-10月,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占比分别为54.3%、13.8%和31.9%,知识流程外包业务继续迅猛增长。
四、示范城市发挥带动作用,集聚效应显著
2009年1月和2010年2月,国务院先后认定了北京、上海、天津等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综合运用相关支持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示范城市发展。21个示范城市的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占全国的比例在70%左右,业务规模占比却超过90%,凸显集聚和带动效应。在示范城市带动下,全国另有12个城市申报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