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是奥运年——在素有欧洲之花”美誉的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举办的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一举夺得了16枚金牌、22枚银牌与16枚铜牌,雄踞金牌榜和奖牌榜第4位。也就在这一年,微软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从而开启了这家年轻公司(当时微软年仅17岁)在中国的奇幻漂流,获得了参与未来中国经济与科技奥运角逐的资格。
二十多年过去了,微软由一家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的公司成长为产品、解决方案全面涵盖云与端、设备与服务等多元领域的巨人,而中国也已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四大热点论文产出国和最大的PC市场、互联网市场、智能手机市场。
与此同时,微软在中国的合作企业乃至整个创新生态图谱亦呈现出泉涓涓而畅流、木欣欣以向荣的繁荣风貌——事实上,从进入中国市场的那一刻开始,微软便将共赢”、构筑产业生态圈”等理念贯彻于在华分支机构日常运营的整个流程中,而2006年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诞生更是大幅提升了中国智造”生态圈的建设规模与效率。
2006年以前,微软与国内生态圈伙伴合作的主要部门是微软中国技术中心——2002年,微软与国家计委(即国家发改委的前身)签署了关于加强软件产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一期)后,该部门应运而生,专注于落实和推进谅解备忘录所规范的合作事宜。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创立后,与本地产业合作的重任开始由这一全新的微软中国创新平台来承负。
旨在建立并强化与国内优秀IT企业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软件外包、技术转让及产品合作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实践,加强与中国学术界、产业界和各地政府的协作关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试图在强化与扩展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能力的同时,实现更广范围、更具深度的产业合作,助力本土软件企业研发实力的积蓄与区域经济、科技的发展,在中国构建出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环境。
在提供资源支持的同时,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还持续通过旗下其他研发机构及战略合作部,致力于充分激发微软在跨国经营中技术、市场和管理上的经验,协助中国的信息产业合作伙伴们拓展全球市场,向他们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全球市场推广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并把国际化的管理经验移植给这些合作伙伴,帮助他们扩展规模、强化实力,实现由劳力密集型研发”到智力密集型研发”的升级,继而完成机构、人力及业务的国际化部署。
多年来,在产业合作与生态圈建设方面,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始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挥着价值:
-过去几年里,微软持续增加对中国的全球软件外包支出,具体金额从2006财年的3,000万美元飙升至2013财年的2.7亿美元(如下图),仅七年时间便增长了9倍。
-当前,微软已成为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上业务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在北京、上海、无锡、深圳和西安等地,微软供应商的近万名员工直接服务于微软的研发外包项目。
- 微软的首选供应商都是中国IT外包产业的前十强企业,过去这些年来,这些合作伙伴实现了约40%的年均业务增长率。随着规模与实力的不断提升,一些合作伙伴已开始尝试对更宏伟的目标展开探索——2012年8月,成立于1995年的文思信息与奠基于1996年的海辉软件宣布合并,新的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拥有约2.4万名员工,预计2013年营收总额将超过7亿美元——此前,文思与海辉都是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合作最紧密的中国生态圈伙伴。
- 粗略估算,与微软建立了外包合作关系的本地软件企业至少提供了30,000个就业机会。不仅如此,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还帮助合作伙伴培养了超过1,000名高级项目负责人——作为相关企业研发团队的中坚力量,他们将率领同伴、牵引公司不断向产业链的高端位置挺进,这还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微软云生态系统布局加速
由技术概念发展为产业认同的主流方向——云计算为信息技术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由此而被越来越多的IT产业竞争参与者所重视,这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助力各方伙伴共绘生态新愿景提供了基础保障。
助力客户满足当前的IT需求并解决未来的挑战,微软云计算通过提供遍布世界的、PUE值仅为1.125的第四代云计算中心,构建高可靠、高可用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通过提供包括操作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数据库和大数据解决方案等来提供云开发平台服务;不仅自己提供超过200种企业级和消费级云服务,也让数以千万计的伙伴,在微软云平台上提供创新的云服务,最为关键的是,通过提供一致性体验的云操作系统、身份验证、管理、安全和开发环境,微软让客户不必为选择公有云或是私有云而烦恼——只要使用微软云,应用和数据可以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无缝灵活切换。
在以云为中心的互联世界,用户可以便捷地利用各种终端设备访问云里的数据和应用,这些设备可以是PC、手机,也可以是平板电脑、电视、智能眼镜和手表。用户在使用上述设备触动云里的资源时,得到的会是全然相同的无缝体验。而对传统的软件和应用开发商来说,想要基于云开发环境,去满足设备多元化、资源跨平台的新需求,就应选择一个由现有IT和互联网技术及业务模型逐渐演变升级的云计算平台,毕竟,这样的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已积聚的软件开发经验、能力和各种资源。长期以来,微软持续致力于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在动态数据中心、私有云及公有云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从营收层面看,进来微软公有云业务的营收首次突破10亿美元,在微软2012财年结束时,与云计算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总收入约为108亿美元,超过了其他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商。
云+端”是现在乃至今后十年交响于全球IT产业与互联网世界上空的主旋律,每一位IT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都应快速应变、重定战略,以把握云和端带来的机会,并将之转化为真正的成功。
微软正在以变化回应变化——2013年7月,微软实施了一项自企业1975年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结构调整。旨在使微软从业务型组织”转型为职能型组织”,微软原有的八大产品部门被重组为操作系统、设备与工作室、应用与服务、云与企业四个工程部门,其中,云与企业工程部门主要负责数据中心、数据库及面向企业IT和开发工具的特定技术等各种后端技术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而随着微软的业务重心与组织结构发生变革,产业的价值链条需要重新定义,先前微软建立的生态系统也将随之而变。过去三十多年来,微软领导全球软件产业的经历证明,惟有以分工明确、各具价值且可随时联动的成熟生态系统为基础,微软才能与客户、伙伴、产业、所在国家和地区共同拥抱成功。因此,站在产业巨变的危崖前沿,微软希望在中国凝聚力量、共担加速云生态系统布局 的使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如何重新定义外包新生态新格局并实现该领域的破局。
如今,中国IT外包产业早已今非昔比——市场与产业竞争格局较之2006年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初成立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微软合作伙伴的状况和需求亦与以往不同。
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奠基之前,2005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约为6.8亿美元;而在2012年,根据IDC发布的数据,市场规模已突破50亿美元。
在市场规模有限、从业企业实力与经验尚且不足的阶段,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需投入资金、项目、团队,帮助合作伙伴快速熟悉机制、积淀经验、培育研发带头人与核心团队;而今,随着合作企业日渐成熟强大,源自微软的外包业务或许已不是他们唯一的、最重要的营收来源,但正因如此,他们就更需要在公司的业务组合模式及产业解决方案方面发现新的机遇、实现新的突破。
这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提出加速云生态系统布局这一新目标的大背景——从内驱力的角度说,如今微软公司的整个业务架构都在朝设备+服务”的方向转型,Windows、Office固然在由PC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延展和渗透,同时Windows Azure、Office 365的相继入华也使用户及合作企业清晰地看到了微软调整产品重心与市场战略的动作,以及在云计算领域的决心、实力与投入。换言之,微软在PC与互联网时代携各方伙伴共同建设完成的产业生态圈亦亟需因应设备+服务”的新业务战略转型而更新和升级。
站在外部伙伴的立场来看,经过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想要将过往的成就变成通往未来辉煌之路的里程碑、想要在艰苦做大企业规模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将企业做强,仅依据现有的发展模式是很难达到目标的。
一方面,所有的软件外包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即随着业务增长逐渐放缓,随着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利润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这既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壮大,又影响了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令企业的价值严重被低估。另一方面,倘若作为基础业务的软件外包很难在支撑企业的下一次飞跃,那么机会在哪里?提升业绩和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蓝海在哪里?
在与有着软件外包业务合作的本地伙伴经过多轮深层次的沟通后,双方达成了一致的判断:如果说合作伙伴们从往昔微软在中国建立的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成长机遇,是以本地团队承接国际化产品的开发任务为主因的话,那么接下来,他们应可借力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及行业信息化大潮带来的红利,并发掘可令企业再度质变的能源”。
多年来的磨练与沉淀使得中国软件外包公司在技术储备、人才积累、产品开发、知识产权管理、应用需求认知与特定行业渗透等多方面拥有优势。在此基础上,若能把握需求风向、果敢投入资源,开发出新的适宜本土特定行业、特定区域及特定用户对象的杀手级应用,那么这不止可能改善企业的业绩,还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内IT产业的地位与影响力。
秉承授人以渔、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的宗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在与软件外包相关联的伙伴合作的进程中,持续将技术、机制、流程、洞察力转移给我们的伙伴,并就如何实现业务创新及本地市场突破提供了指导性建议——这些资源其实都是可以复用的。
标准先行,平台示范,合作落地
健康成熟的产业生态系统通常具备两大关键特征:一是多方参与、共生共赢,整个生态系统的研发、生产、管理、消费等各个链条是完整的、闭合的;二是系统本身拥有自我调整和自我进化的能力——而打造健康成熟的产业生态系统,则需要位于各环节的企业主体在人才培养、平台技术规范、技术创新和协同配合等四个方面共同努力。
依据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负责人程文凯先生所分享的最新生态系统战略规划,今后几年里,微软在中国将会通过标准先行,平台示范,合作落地”的策略,充分利用和发挥研发集团和销售市场方面的资源,积极展开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合作,助力合作伙伴的在新生态环境中的业务开拓,进而实现IT整体生态系统的转型和升级。
微软助力中国合作伙伴转型
1、制定标准体系,使离散的系统互联互通,最大程度的利用已有建设成果,实现智慧产业生态系统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智慧产业是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智慧产业是复杂的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包括了民生应用,数据共享,公共服务,安全保障和政府监管的方方面面。其中参与建设的软件厂家和硬件产品的技术体系更是多种多样。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一定是整体规划,统一设计标准,分布分阶段实施。而微软作为业界的行业领导者,正在实现到设备和服务转型过程,提供了这个产业中终端应用,平台技术,云计算服务和大数据处理的软硬件产品和公有云服务。同时,依托本身强大的技术力量,微软将为自己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提供了完整的标准体系,使合作伙伴在智慧产业的项目实施中有了共同的参照体系。以下是在标准建设方面微软正在做的几方面工作:
· 智慧产业技术标准框架。每个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差别很大,现有的技术体系也是千差万别。各地特色与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目前没有一套统一的技术标准框架来保证数据的互连互通和异构系统间的互操作。今天的城市建设者们知道他们应对城市挑战必须对投资进行协调和集中、实现跨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合理利用现有资产、提升市民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并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微软在近期也发布了其全球性计划 CityNext,利用这一新时代的协同技术和技术框架,以新的方式让市民、企业和政府领导人参与进来。通过与庞大的微软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利用出色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提升城市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市民参与度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 智慧产业的评测指标体系。评测指标体系将包括创新成熟度评估和IT服务外包成熟度模型,从创新能力和服务外包能力两个维度来评测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和智慧产业的建设情况。
o 创新成熟度评估。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正在中国推行赢在中国”(Winning in China) 的战略部署,并以获得持续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之一,从最重要的工程部门成立虚拟团队来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其中智慧产业创新成熟度评估的设想就是为了帮助城市领导者和智慧产业建设合作伙伴来共同评估当前智慧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创新方向。城市领导者将利用这个工具来辅助决策短期和远期的建设内容和投资方向。微软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也将可以更有效的发现行业创新的立脚点,更有效的利用IT技术为城市建设服务。
o IT外包服务成熟度模型。 在过去的微软FY13财年中在中国的发布项目约为2.7亿美金,是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上业务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然而,微软在从传统软件企业向设备+服务”转型的过程中,外包项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典型的代表之一就是大部分的软件产品不仅提供传统的授权方式,同时也以在线云服务的方式发布给客户。为了适应这种新的软件生产和交付模式下外包管理,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正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配合,计划推出新的外包服务成熟度模型来指导和评测外包合作伙伴的技术水平和服务交付能力。未来,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计划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校合作,共同完善能适应云计算时代的服务外包成熟度评测机制及管理平台。
2、整合平台资源,建设平台示范。即:实现借助整个微软在中国的关联平台资源,包括亚太研发集团的技术平台及市场销售部门的业务平台,有条不紊地推动生态系统转型和业务拓展,继而助力微软云技术及智慧城市示范工程落地中国。
作为云计算的倡导者和平台提供商,微软致力于与中国各地方政府、合作伙伴一起积极参与产业的建设和壮大,以共探云计算的产业分工和秩序、商业角色划分、权利分配模式与产业监管办法等繁复问题,构筑公平、有序、健康的生态环境。微软正在中国逐步落地的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云平台示范基地的设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一个积极探索和尝试。从人才培养到继续分享服务外包业务红利, 从城市数据自由交换到基于微软云平台的创新服务,从参与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建设到与地方政府建立更深入、更具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微软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云平台示范基地将成为地方政府甚至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最为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增长引擎。
根据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云平台示范基地的设想,微软将携手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着重从以下四个方向发力:
- 以ITOA(微软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为基础的IT生态系统学院——为基于微软生态系统云平台的IT外包业务及云开发业务培养和积蓄人才;为微软公有云Windows Azure和Office365的应用推广提供人才基础;
- 云服务平台——旨在全面释放微软云平台的潜能,推动云计算和微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中国的试点建设和推广工作;以城市管理的离散数据源集成为核心的公用数据云服务,面向中小企业,软件开发企业,外包服务企业和其他智慧城市应用提供云计算基础平台,并以信息技术消费的原动力,促进新四化”中城镇化的发展。
- 创新能力培养——微软支持本地政府建设微软创新展示中心,使各方合作伙伴有机会分享来自微软的创新技术和未来技术方向,并与当地政府及伙伴一起合作研发、推动创新技术在本地各个行业的实践和应用;
- 合作伙伴计划——强化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在微软云平台上的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发现业务新机遇。通过借助微软创投云加速器计划的资源和技能转移,推出一批中国本土品牌。而且,发挥大型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综合实力,继而促成其在当地的实体投入,实现共同发展。
图1. 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云平台示范基地设想
在推动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云平台示范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微软将充分发挥自有云生态体系的稳固与优势,具体表现在:
其一,从数据中心的层面看,微软拥有超过15个散布于全球各地、PUE低于1.125的第四代云计算中心,其运算能力超过1999年全球计算能力的总和,且存储容量正以每6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其二,微软拥有完整的云计算知识产权体系,包括Windows Azure、Windows Server在内的云操作系统、框架、API、管理工具、开发环境与编程语言等专利,而且微软还建立了清晰的一个云平台”和一套统一的编程应用模型”的战略,并始终走在同路者的最前方。
其三,微软拥有自己的云计算开发者社区和文化,特别是企业级用户和企业级开发者社区,最近的十多年来,一直呈现出成员快速增长的态势。
其四,微软云产品和服务具有简单、易学习、易使用的传统优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已协助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开设了云计算专业课程,并于是上海交大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了四部Windows Azure参考丛书,大大降低了开发人员学习、开发、调试云应用的门槛。同时,微软还提供业内首屈一指的高质量文档和在线教程,能够帮助开发者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其五,通过Windows Market Place、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Windows Azure数据集市等渠道,全球的开发者和业界伙伴,都能自由交易其创新成果,这意味着更多的盈利机会。
其六,可靠的安全保障。对微软来说,保护客户数据、服务隐私与信息安全一直都是头等大事。微软已将其数十年服务企业客户、提供在线服务等方面的经验用于Windows Azure平台,数据完全由客户自主掌控。在中国地区,Windows Azure服务存储的所有数据都被加密,并且只有客户才拥有密钥。
除上述全球性优势外,微软还针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特别强化了支持与服务——2011年10月,微软在上海成立了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CCIC),专门负责帮助中国生态系统伙伴向云平滑迁移。值得一提的是,CCIC部门是微软在全球唯一隶属于产品部门,但同时肩负了产品功能反馈、技术顾问、需求调研、合作伙伴咨询、协助解决方案实施等多元职能的精英部队。近两年来,CCIC除了帮助用友畅捷通、TVB、PPTV、人民网等客户向云顺利迁移外,还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启动了云资源学术合作计划”,目前已有10多个项目正在利用Windows Azure平台开展与食品卫生、生态环境、医学影像等课题相关的重大科研。
3、合作落点的两个模式,即COE和P2P合作模式
卓越中心(COE - Center Of Excellence)是微软推进合作的一种特定模式,其目标是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携手打造精英团队和典型应用,共同应对新时期的各种机遇与挑战。
旨在助合作伙伴实现更科学、更精细、更高效的管理,微软正在将开发平台、研发团队、外包项目、业务机会与合作伙伴多年来深耕本地产业所积淀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市场资源储备、外包服务团队、市场销售能力结合起来,形成某种复合优势。COE的新意在于,过往微软主要是配合合作伙伴苦练内功,使他们的研发团队的能力能够满足国际化客户对产品功能的严谨要求;今后微软会通过梯队式(包含研发、市场、销售等多个要素)的全方位支持,与合作伙伴携手,为政府及各行业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P2P模式,也就是Partner to Partner,前一个Partner是与微软有外包项目合作的大型企业,后一个Partner是微软生态圈里以客户关系及市场销售能力见长的区域性公司(微软称之为Local King”)——这些公司的特点是深彻了解客户、拿单能力很强,但受制于技术资源与解决方案的实施经验不足,企业规模相对不大、能力也有局限,但他们也有着做大做强的诉求。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希望通过全新设计的新生态系统扶持和推广计划,为两类伙伴架设起互动合作的桥梁,通过这样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让生态圈的能量得到更有效的释放。
图2. 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云平台示范基地整体架构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微软在中国的产业生态圈建设大致已走过两个阶段:1992年至2005年主要是适应本地环境,探索有利于客户、合作伙伴及区域经济的合作路线;2006年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成立后,我们以中国智造、慧及全球”为核心目标,着眼于提升中国软件外包业伙伴的整体实力,并与各地政府、IT业同仁加强合作,研发适合中国客户的产品。
眼下我们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云生态系统布局加速的阶段。在过去的一年中,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会同和政府客户、合作伙伴及关联部门一同推动了第三阶段的发展,其中,
2013年11月,微软重庆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结业典礼暨现场招聘活动在重庆邮电大学举行。由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战略合作伙伴事业部主导,通过与重庆经济开发区和重庆邮电大学的合作,该基地已经成为重庆和中西部地区软件和未来人才的孵化中心,将全面助力重庆的软件产业发展和软件人才储备。微软的六家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参与了此次盛典,并现场向学子们抛出了橄榄枝”,初步实现了生态系统中外包领域新生态破局。
2013年12月,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与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通过人才培养、新创企业及项目孵化、产业培育等方式,促进陕西省支柱产业转型创新和科技企业孵化。其中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导的微软《西咸》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项目是该合约的最核心部分之一,该项目计划在三年内培养不少于4000名具有微软软件外包和云计算应用实践能力的合格软件工程师,促进陕西省IT服务外包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微软与西咸新区战略合作的达成,标志着微软与政府的合作逐渐深入内陆,也进一步验证了微软云生态系统布局加速”战略开始卓有成效在中国落地生根。
总之,我们的合作伙伴现已由稚嫩变得成熟,在此基础上,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在战略合作层面所肩负的新责任是帮助过往积淀的生态圈伙伴完成进化,使他们不止有能力开发国际化软件产品的部分功能,还有机会立足本土产业需求、研发出有竞争力的、基于微软云计算及智慧城市平台的解决方案。让已具备国际化视野与开发能力的伙伴服务于中国,这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在云时代生态系统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