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业务规模、企业数量、人才素质及产业环境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京交会举办前期,本报记者就中国服务外包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采访了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骞芳莉。
据骞芳莉介绍,2008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金额为46.9亿美元,2012年为336.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60%以上,占全球市场的 27.7%,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截至2012年底,已有21159家服务外包企业,获得各项国际认证4679个,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 428.9万人的就业机会。各级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各类专业投促活动丰富多样,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目前,服务外包产业在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到十二五”末,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将保持40%以上的增幅,同时国内市场需求加速释放,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有望呈现协调发展态势。
骞芳莉在谈到各地在推动服务外包工作,特别是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优势时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看到服务外包在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能耗污染、扩大对外开放、解决人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各大城市纷纷通过政策扶持、改善产业环境、做好服务工作等方式推动产业发展。其中,国家为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集聚发展,自2006年开始陆续认定示范城市。其优势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税收减免、教育经费税前抵扣、特殊工时制度、公共平台建设资金扶持等政策优势;二是示范城市大多对服务外包产业认识较早,产业起步和支持工作开展较早,至今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产业基础、管理机制和环境配套等先发优势。
骞芳莉特别强调:和印度、爱尔兰等国家相比,我国的人才和产业配套优势相当明显。不过,我们的企业规模和知名度还不高,管理上不够规范,业务积累仍不足。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服务外包,自2006年商务部实施千百十”工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成长,国务院和各部委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为产业发展构筑良好的环境基础,至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产业成长阶段,政策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印度服务外包产业能发展起来离不开政府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所以,我国的离岸业务免营业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征所得税等政策也应当继续推行下去。除此之外,还应当从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角度深入理解服务外包产业的作用,进一步深化、细化相关政策,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中的自主研发创新,加快提升中国服务”的品牌知名度和拓展市场渠道,结合教育改革推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延伸对在岸外包的政策支持,加强产业的规范性管理等。
5月28日,2013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在京开幕。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在开幕式上表示,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迅速普及,网络消费群体持续增长,电子商务对传统服务业和传统流通产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总额突破8万亿元,比2011年增长 31.7%,增速超过当年GDP增长率的4倍。网络零售延续了爆发式增长态势,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 67.5%,增速约为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的4.7倍。在当前低迷的世界经济形势下,电子商务在稳增长、扩消费、调结构以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蒋耀平指出,尽管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目前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仍需要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认真的分析把握。希望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对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积极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抓好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工作的落实,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效益。
要尽快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相关法规政策、基础信息设施以及市场监管体制等形成的新挑战,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电子商务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的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升竞争力。
近日面板厂商公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报告让业界欢欣鼓舞。报告显示,京东方201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达158.01%;华星光电净利润为4.08亿元,其赢利水平超过2012年全年。多年连续亏损的京东方和华星光电迎来利润转折点。然而,在业界对产业回暖欢欣鼓舞之际,依然存在新的危机:一方面是节能补贴政策逐步退出市场所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另一方面是新技术替代对其发展面临的新考验。这不禁让业界猜想,我国液晶面板今天的赢利究竟是真正迎来拐点还是昙花一现?
业界普遍认为,继第一季度赢利后,2013年将成为国内面板业增长的黄金时期。一方面,厂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液晶面板成本得到改善,32英寸和50英寸面板价格小幅上涨。同时,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也提升了高附加值面板产品比例,促进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我国面板厂商调整了产能分配比例,提升了手机面板和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
然而,赢利”这一敏感话题再次被热炒恰逢韩国厂商力推OLED之时。韩国厂商推出了全球最大的55英寸OLED电视,并将这一技术视为未来显示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部分面板厂商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将研发重点转移到大尺寸OLED技术上,使液晶面板产能供应暂时平衡,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外资品牌的逐步淡出,让中国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他们赢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预见,2013年甚至是2014年,逐步向大佬”迈进的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赢利成为必然。但对于持续在液晶面板市场加大投资的中国大陆厂商而言,这种赢利能持续多久?当OLED等新技术逐步成为主流时,中国企业赢利的胜算又有多大?
2012年,在国家节能补贴政策的支持下,32英寸电视热销,华星光电和京东方8.5代线也是以切割32英寸面板为主。随着政策的逐步退出,32英寸面板并非是最佳选择,扩大大尺寸、高解析度、高附加值面板的生产成为必然趋势。这也对我国面板厂商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事实上,平板显示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竞争就会迫使新技术快速替代旧技术,任何一个技术都不可能持续促进市场增长。对于液晶市场来说,是否会出现拐点,还要看市场供需是否能够达到平衡。当液晶面板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企业赢利能力就会受到挑战。而随着此前陆续批建的新8.5代线的投产,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出现。
因此,在今天普遍赢利的大好局面下,企业更应该战略性地”引入危机意识,面对下一轮竞争进行战略性布局,总结经验,突破束缚,稳扎稳打做好技术研发,在新一轮竞争中获得真正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