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商务部积极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起步于新世纪之初,成长于十一五”期间,在十二五”期间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服务外包产业飞跃发展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2009-2011年全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由200.1亿美元增加到447.3亿美元,年均增长49.51%;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由100.9亿美元增加到238.3亿美元,年均增长53.68%,是2005年的25倍,跃升为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
2012年1-9月全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12.1亿美元,同比增长43.9%,执行金额306.8亿美元,同比增长53.4%。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85.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执行金额211.8亿美元,同比增长45.9%,远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增速。
(二)产业形式逐步向高端业务拓展。
2011年,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执行金额分别占比61.1%、15.1%和23.8%。其中,KPO业务合同执行额占比较2009年提高18.9个百分点。2012年1-9月三类业务合同金额占比分别为60.2%、14.3%和25.4%,KPO离岸合同执行额占比进一步提高。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开始从产业链的中低端逐步向生物医药研发、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高端业务拓展。
(三)产业市场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主。
从近三年的数据看,美国、欧盟和日本一直位于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市场的前三位。以示范城市2011年数据为例,北京市离岸业务的三分之二以上来自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核心市场;上海服务外包前5位市场分别为美国、日本、瑞士、中国香港和法国,合计占其离岸市场的73.3%;哈尔滨接包数量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主。2012年1-9月我国承接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外包执行额依次为58.1亿美元、32.7亿美元和31亿美元,合计占全部离岸合同执行额的57.5%。
(四)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2009-2011年全国服务外包企业累计数从8950家增加到16939家,年均增长3995人;累计从业人员数从154.7万人增加到318.2万人,年均增长81.75万人。2012年1-9月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2682家,新增从业人员80.5万人,其中新增大学毕业生(含大专)48.9万人,占新增从业人员60.7%。
(五)产业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BS7799)、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认证(SWIFT)等各类国际资质认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服务外包企业的专业服务水平,也是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截至2011年,我国通过各类服务外包相关资质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达4854家,占企业总数的28.7%,合计认证数量达到8321个。其中,通过国际资质认证的企业达2594家,获得目前受政策资金扶持的11项国际资质认证总数达3688个。
(六)产业集聚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全国21个示范城市根据各地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速发展。比如江苏省,以南京、无锡、苏州三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中心,重点打造特色明显、集聚度稿、辐射带动作用大、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的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促进全省服务外包大发展。
2009-2011年示范城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累计合同金额从309.5亿美元增加到796.5亿美元,年均增长60.42%;离岸合同执行金额从149.1亿美元增加到503.5亿美元,年均增长83.76%,近三年占全国总量均在90%以上。2012年1-9月示范城市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58.9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91.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5%和43%,占全国总量分别为90.7%和90.3%。
二、商务部多举措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一)实施千百十工程”,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
2006年,商务部开始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成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促进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具有一定规模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承接企业,充分调动了各地发展服务外包的积极性,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成长。目前,北京的中关村软件园和位于朝阳区的中央商务区(CBD)被誉为我国IT服务外包产业的发祥地”和集聚区”,聚集了IBM研发中心、Oracle亚太研发中心、汤森路透全球研发中心等国际顶级接包企业研发中心和文思创新、软通动力、博彦科技等国内服务外包领先企业总部,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
(二)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全面发展。
2009年1月和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和《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69号),确定了30多项鼓励政策,在财政资金、税收优惠、人才培训、平台建设、海关监管、特殊工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服务外包产业予以支持,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政策体系,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进入多行业全面发展的轨道。
(三)以示范城市为抓手,实现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发展。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陆续下发文件,确定了北京、上海等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商务部始终围绕着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开展工作,将相关支持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到示范城市,有效带动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发挥集聚、示范和带动作用。各示范城市也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特色,出台针对性政策,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比如上海市,采取点面结合,错位发展”的措施,以全市5个服务外包示范区,12个服务外包专业园区为抓手,分信息技术、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呼叫中心、医药研发、创意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努力形成区域内企业集聚、资源共享,区域间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布局形态。
三、服务外包下一步工作思路
全球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仍在深入发展过程中,资源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增长提供了巨大空间。下一步,商务部拟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一)延续并集成创新政策。
保持扶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将延续现行的财税、人才、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外包扶持政策,并会同有关国家部委,对政策进行完善与创新。同时,总结有关省市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秀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降低鼓励政策门槛,扩大其覆盖范围,并简化审批程序,提升企业承接高端服务外包业务的能力和竞争力;加大金融支持、电信服务、保税监管、人才培训、大学生就业等综合性鼓励政策措施的力度;制定吸引高端人才的相关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三)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规范化发展。
逐步健全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外包标准体系,完善《服务外包统计制度》和《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办法》,确保数据统计和城市建设公平有效。研究新兴业务的界定标准(如云计算、共享中心),为政策制定提供完备的数据支撑,提高产业发展规范化水平。
(四)促进离岸与在岸协调发展。
降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标准,并尽快制定支持在岸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离岸与在岸服务外包联动发展,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有利条件。
(五)加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符合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点和发包企业实际需求的信息安全保护规章制度。结合宣传中国服务”的工作,在境内外宣传和推广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成功案例,提高企业信誉。
(六)继续加强海外市场开拓力度。
支持有能力的企业通过境外并购、重组和上市等方式建立海外营销和交付中心,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可享受国家走出去”政策。提高境外市场开拓活动的层级和频次,根据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情况,加大对重点市场的开拓力度。
(七)鼓励各地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鼓励各地紧密结合区位优势、要素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立足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走差异化、特色化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道路,不断增强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形成合理布局、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分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