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对话外包“智库”——中国服务外包三人谈

对话外包“智库”——中国服务外包三人谈

热门标签:解决方案 企业做大做强 IT外包 集中运营管理办法 机器人外呼系统软件 运营中心 AI电销 Win10系统

  服务外包,这个在很多人眼里还比较陌生的词,21世纪以来,正以其创新性、环保性和高效益性日渐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较晚,如果从2006年商务部千百十”工程启动,即所谓外包元年”算起,服务外包在中国仅走过了五年时间,但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接包国。一面是全球服务外包的迅猛增长,一面是中国服务外包的摸索前行”,中国服务外包需要理论指导、亟待实践突破。商务部研究院以其经济学人的前瞻性眼光,敏锐地认识到这一历史性机遇,汇聚科研精英,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服务外包研究所”,用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陈文敬的话说,服务外包研究所”是应运而生”,将会大力助推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那么服务外包研究所”的功能是什么?这些站在时代潮流前端的经济学精英们是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及未来服务外包发展的?日前,《中国外资》杂志,《中国服务外包》杂志社的记者与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副院长陈文敬、服务外包研究所(筹建)所长李钢进行了热烈的对话,特编辑成文,以飨读者。

  为政府决策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创新与成长服务

  记者:霍院长、陈院长、李钢主任,你们好!听说商务部研究院正在筹建服务外包研究所,据我所知,国内目前还没有什么专门的服务外包研究机构,那么商务部研究院是如何决定要成立服务外包研究所的?这个服务外包研究所”的功能主要是什么?对未来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在政策、思路上可以提供哪些帮助?

  霍建国:我们商务部研究院的院训是格物致知 弘道养正”,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理解探明;致知,就是要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为决策提供依据。我院成立服务外包研究所”是在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而决定成立的。其目的就是要为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挥一下我们院这些专家的作用,要让我们的研究为社会服务。

  陈文敬:服务外包的兴起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必然阶段,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一个有力措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服务外包研究所”是应运而生,是世界经济的运作到了这种地步,是我们为了适应发展的新形势和国际大趋势来建设这个所。我们的服务外包研究所”将秉承三个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创新与成长服务。

  霍建国:我们这个服务外包研究所”起步的配置是比较高的,动用了比较强的研究力量。李钢主任在世界经济、区域经济、欧洲经济等研究领域是很资深的专家,在对外贸易研究方面成果也非常多,所以让他来牵头成立服务外包研究所”。我们希望能在全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方向和整体布局上不断发出一些前瞻性、引导性的声音,从而促进我国服务外包的持续、健康发展。

  李钢:国际服务外包业产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中国服务外包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从理论到应用的研究还很缺乏。比如对服务外包”的定义,现在主要偏重的是离岸服务外包,而对在岸外包,即国内企业的发包与接包还不够重视,因此,服务外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确立。我院服务外包研究所”成立后,不仅会在服务外包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做些深入的工作,也会为地方服务外包的发展出谋划策。

  陈文敬:将来我们还要发布服务外包的景气指数、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指数。中国服务外包发展到什么程度,通过这些指数就可以做出判断。这是非常重大的措施,目前中国没有,世界也没有。同时我们也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包括制定战略规划,进行人才的培训,协助招商引资及到境外去接包、发包等。

  霍建国:景气指数将每月一次直接在网上公布。第一次公布时会把指数的支撑条件、选择指标等向大家介绍,这些指标还包括各省市接包的数量、完成的数量、各个示范城市的动态以及世界经济外部变化因素,包括外贸、宏观环境、人民币的升值等等。

  记者:我们都知道研究院是我国对外经贸领域的智库,从刚才几位的介绍来看,未来的服务外包研究所”也会是我国服务外包领域的智库,一个服务外包发展的战略思想中心”?

  陈文敬:你的判断非常准确,我们就是要做这种智库,为政府的决策进言。还有一点需要补充,我们这个所的成立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外需要我们介绍到中国来,需要我们做红娘,同时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我们,现在很多城市纷纷找我们,要跟我们合作。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都提到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十二五”规划也是这么提的,已经列入国家未来五年的规划,我们不干谁干,我们必须干,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商务部研究院责无旁贷承担这一历史使命。所以我相信,我们服务外包研究所,我们研究院会发挥自己的力量,尽到我们应有的责任,为我们国家的服务外包事业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霍建国:咱们国家的智库以前跑偏了,部委很多所都走向市场了,都成为个体户了,大部分甚至都解散了,现在国家意识到要培养中国的智库。我们研究院一直在力争做好智库”,这个服务外包所”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开始在为地方服务”方面加大力度,跟很多省市做了一些十二五”规划和地方开放战略。将来服务外包所在对整个服务外包市场、业务类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也会对地方的政策、环境进行考察,为地方改造发展环境、提升发展竞争力提供建议。

  李钢: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刚刚只几年的时间,同质化的竞争不可避免,优胜劣汰最终会由市场来选择。目前商务部对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有一个考核评价指标,可能会对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进行末位淘汰。因此,每个城市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在哪里、怎么进行定位,怎么找准并发挥比较优势,怎么做大做强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规划。研究院在这方面有力量也有优势,我们会以全国的视角以及国际视角,会从理论和实践等多个方面帮助地方准确定位、明确选择,让他们少走弯路。只有通过个案研究,才能找准每个城市的发展特色,我们的服务外包所也会逐渐探讨与摸索出一条和地方合作、促进地方发展的新思路”。

  记者:刚才几位都提到为地方提供一些政策方面的指导,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刚才院长也说了,很多智库都解散了,他们解散的根源就是没有落地生根,一定要落地生根才能开花结果,所以这两样结合起来这棵树才能长的更大。

  陈文敬:我们的服务外包所今后还有三件事需要做,第一个就是知识的普及,目前,包括我们的领导,各级领导和企业对服务外包还是比较陌生,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就出版了教科书和知识普及本,包括将来要出辞典,就是来普及这个知识,让大家了解它,外包都是什么概念,都能做什么,你首先要知道这个东西,就跟改革开放一样,外贸能做什么,加工贸易是怎么回事,什么叫补偿贸易。服务外包处于一种普及阶段,刚几年的时间,所以有个过程。包括领导人、企业、地方政府都需要去学习。第二个是信息的披露,国际市场究竟哪儿有需求,人家需求的是什么,是IT的,还是BPO的,还是KPO的,这个你得知道,我们现在信息不灵。全球服务外包具体的领域有哪些,哪儿有需求你不了解,这个东西我们需要我们传递信息。了解这个信息之后,接下来第三步,整合我们的资源,搞一些培训,包括地方政府和企业。

  李钢:培训主要有两块,一个是语言的培训,还有一个就是职业技术培训,语言也不光是英语,因为服务外包有有对日本的,还有韩国的也有一部分,其他国家以后也会有,所以也应培训日语及其他语言。

  记者:服务外包的知识普及很重要,我们到企业去,就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问,什么叫物联网,很多地方政府的领导说,是不是就是发展物流公司,对服务外包的概念根本就不清楚。

  霍建国:将来还要不断地通过杂志发表一些介绍性的东西,我们要消化海外的材料,把海外最新的材料转进来,现在国内的创新难就在这儿。现在很多人还没能达到消化国外材料的水平,这是一大障碍,国内现在一流的作者就是直接抄国外的,出来的成果都是惊人的,大家很羡慕,这个观点很新,其实是国外上个月发表的,确实没有创新。现在国内有时候那么多材料研究半天,最后好不容易觉得悟出点道理,其实国外很可能就有现成的,这个不得不承认。他们研究院走得是比较超前的。

  陈文敬:如果再加一条要克服的障碍的话,就是走出去,将来研究院和服务外包研究所要组织国内的企业去境外接包,因为国外有很多服务外包的博览会、交易会,我们组织走出去,去接包,希望得到媒体的合作。

  中国服务外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前景广阔

  记者:我们知道服务外包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是近几年的事情,那么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在全球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

  陈文敬:近5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截至2010年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超过1万家,国际外包合同执行额403.3亿美元,其中仅2010年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就达到156.8亿美元,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近800家,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232.8万人。虽然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起步较晚,但绩效显著,已成为全球公认的重要离岸外包目的地。2011年2月,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发布外包目的地吸引力指数,中国仅次于印度,名列全球服务外包吸引力第二位。当前,我国服务外包发展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包括高端人才缺乏、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较弱、企业实力存在差距、服务外包总体竞争力不强等。与国际领先外包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在规模、交付能力、品牌、关键客户资源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服务外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霍建国:现在我觉得服务外包行业内还有几个优势,第一都是民营企业参与为主,占了半壁江山吧,50%多,外资好像是10%几,合资的还有20%几,这个现象注定是有活力的,这个很关键。

  李钢:中国在国际外包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成本低和充足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资源。目前,我国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的95%集中在21个示范城市,这些城市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记者: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我们现在设计的是21个外包城市,这些城市都在大举推进服务外包的发展,并参照国家政策,从税收、人才、资金、投资准入等方面出台了多项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那么21个服务外包的发展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如何避免这些城市出现同质竞争的局面?

  李钢:服外外包属于绿色产业,符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日渐成为各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2010年,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31.4亿元,占全国总量的93.7%。这些示范城市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目前这些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创新体制和机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示范城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平台建设水平,加大要素资源整合力度,拓展发展空间,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霍建国:支持21个示范城市发展的同时,不排除其他地区有条件的还是可以上的。但是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就怕将来整个服务外包如果都集中在信息技术领域或者都集中在什么程序流程,或者都集中在其他的那几个KPO什么的,这样的话有可能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大家会抢、争,就是自我竞争的这么一个局面。这个局面产生之后,尤其现在中国总体的规范和主体不是特别强的时候,有可能就处于一种打乱仗的局面。这个局面我觉得是有可能的,现在我们在想办法避免这个局面。下一步需要把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示范城市,最好能把它引向各自的一些优势。现在像长长三角这一块实力还是比较强的,对欧美的海外接包能力,我们认为应该作为他的主攻方向,像大连等北方的城市能不能在日韩上下一点工夫。

  陈文敬:当我们发展一个新生事物的时候,不能一开始就限制,应鼓励竞争,竞相发展。因为它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外包,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当今世界把服务外包突出出来,形成一个潮流,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是有个过程的。因此,在我们的政策出台的时候,首先是鼓励你发展,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之所以选定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有一个基本要求,中国改革开放非常成功的经验叫摸着石头过河,先搞试验后推广。服务外包城市是根据它的环境、条件和承接的能力来做的,但是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不能够只关注离岸,而不重视国内,将来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就跟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出口,不强调内需一样。

  记者:据说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后不能再增加,且要采取末位淘汰的做法,这对其他城市应该是一个利好,其实,现在有很多非示范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也是很有潜力的,政策层面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陈文敬:关于末位淘汰制,商务部将来会考核,你末位淘汰了,也有新崛起的一些城市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那也是一种鼓励。就是说有压力,不能我拿这个示范城市的牌子就去忽悠,不干实事不行。但是我们强调的是什么,竞争是存在的,但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发挥各自具有优势的那个领域的东西服务外包。现在在所有的出台政策部门,包括商务部、财政部、海关、工信部,还包括证监会都出台了一些鼓励服务外包的政策,就是鼓励大家发展,因为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日益细化,就出现了外包业态。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把成本高或者效率不高的东西转包给相对成本比较低的国家,所以就出现了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热潮。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应当说还是鼓励大家都去做,没有歧视,不能说只有21个示范城市能搞外包。

  李钢:从政府层面来看,也可以考虑设立服务外包潜力城市作为补充,对这些潜力城市不一定要给予资金支持,给予荣誉称号”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和引资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制造加服务才是真正的所谓贸易强国

  记者: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量仅占世界离岸市场的3.7%,而与中国国情接近的印度则拥有全球服务外包业务50%的份额。可见跟印度相比,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瓶颈和制约因素有哪些?

  霍建国:中国服务外包的企业规模和能力还都有限,但是有一个增长点,就是现在国际上大的跨国公司还是看好中国的服务外包市场,我觉得不排除加大合资和合作的这股势力,如果这股势力上来,一是外资的介入,而且这些外资很可能就是一个IBM,或者是戴尔,他本身就需要发包,他的落户自然就带来了业务。靠这个我觉得从起步看会快一点。另外,现在我们海外渠道还是不够,这其实500强中470户在中国都有机构,而且发包大量都汇集在他们那里面,对他业务的分类和业务的甄别,我们把握不清楚,我们谁都说不清楚国外一个公司内部的业务量和结构的布局是什么样的。将来作为所我们会加大力度,比如要拆开IBM公司内部的运转结构,拆开之后会发现哪些东西是他将来可能要转包出来的,这就做到了知己知彼。说白了现在这些公司没有一个能做到这么细,没有这种研究能力,我们要去调出来公司的发展报告,调出上市公司一些数据,要不断剥离它,看它哪块业务最大,哪块是支撑点,哪块是劳动密集点,哪块将来要做调整,这活就做细了,你做到这一步,你就直接上门去找他,这些公司都找得着,谁找不到客户,那是不知道往哪儿去找。你要说服他,让他形成这种想法,最后就创造了这么一个发包需求。

  陈文敬:与国外服务外包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缺乏人员规模较大的大企业,更没有国际型品牌服务外包企业。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12706家,从业人员共232.8万人,企业平均人员规模仅为183人,远远落后于印度。因此,应加大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品牌服务外包企业。我国ITO外包服务第一品牌的中企动力,自2004年以来在IT服务外包市场的排名一直与IBM和HP并驾齐驱,目前中企动力为我国IT服务市场十强企业,保持着每年50%的增长,应多对这些企业给予支持,培育一批这样的品牌企业。

  霍建国:与印度相比,我们其实有一个弱点,是因为印度有一帮人在国外已经进入了IT产业中层和高层的位置,有一定的掌控权,他都给他老乡、同学了。这是最便捷的。但是我们现在在海外的势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学校和科研部门,最多是在一些大公司里面的中下层,没有到有影响力的份儿上,根本做不了这种决定。我觉得跨国公司在国内的这些机构,本身就是一个资源,要积极地靠上去,去吸引他做出这些个调整。

  李钢:其实,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还缺少较为健全的体制和机制,缺乏相配套的平台和支撑体系。比如服务外包一词的英文名为outsourcing” ,中文解释为利用外部资源”,可见是从发包方的角度来定义的,作为接包国,应该也有明确的相对应的概念,目前我们对服务外包”的概念和内涵都比较模糊;其次,对于在岸服务外包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现在商务部统计系统只是进行离岸外包的统计,在岸外包因牵涉多个部委,尚没有明确的统计,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来看,离岸和在岸是不可分的,只有统一管理,才能使整个服务外包产业形成合力,有序发展。

  记者:刚才听了几位专家对当前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的评价很受启发,那么从国际来看,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您几位对未来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和建议?

  霍建国:全世界目前的规模是6000亿。但是还要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要达到1.65万亿,我对这个数比较怀疑的,因为各行业发展按30%增长的没几家,没几个行业是能做到这一步的。当然也很难说,因为制造业的调整给人的感觉似乎已经算是走到尽头了,将来新兴产业起步之后可能会产生一个新的国际分工,就是在新兴产业里面,欧美是无法全部承担这个产业链的,新兴产业里面本身还是要再继续转移或者外包一部分,制造模块也好或者加工贸易转出来也好,但是服务业的发展现在也面临着一个问题,不是他的市场问题,他为什么要向发展中国家去拓展市场,说明他本身的市场好像感觉也是一个饱和的状态,至少是比较成熟,因为他们的成熟度都在70%以上,发达国家,70%以上这个比例再往上提高肯定是很难的,如果能腾出一个空间来,把相应的内容转出来一部分,在另外的领域会继续加强,这个结构调整如果是一个趋势的话,有可能这个空间会有20%以上到30%的增长,就是寄希望于它会成为一个所谓的增长点。但是中国如果关起门来讲,我是觉得中国整个的条件只是有人,人力资源本身并不代表人力资本,还没构成较强的竞争能力的人力资源,因为人多得是,结合起来不一定能干得了活,或者你把他经过培训提升,或者干一段时间出现了一批有竞争力队伍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优势才会出来。现在还处于这么一个起步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培训和普及以及水平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你要具备了这个能力,等于武装了更多能够承担这个工作的队伍,那个时候你就算超越印度也好,或者有一个快速的发展也好,等于全世界市场我会给你接过来一半,不是没这个可能。

  李钢:这个行业领域,我觉得高层其实更关注的就是能够吸纳很大数量的几十万大学生的就业,虽然也可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但是这个劳动密集型的要高素质的人,不是纯粹卖力气的。既然每年大概有600多万毕业生,理工科背景起码占到70%到80%,所以这一块每年如果要能够吸纳几十万,现在可能每年是30多万,以后要翻番,以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靠这些来累计,形成我们的规模。所以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能过五到十年,我们超越印度不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一个国际比较,没有一个对标的东西,那你就完全是内向的,你自己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根据现在的潜力,本来就是一个竞争性的产业,你要有这个雄心壮志,中国人并不比印度人智力差。

  霍建国:这里还有一个特别深奥的意义,中国是制造业的强国或者叫优势吧,但是服务不是很弱吗,这个服务一定要上去,服务不光是服务外包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的物流、仓储,海外的一些销售网点,这些东西都很关键。制造加服务才是真正的贸易强国。

  陈文敬:当前,我国发展服务外包需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建立产业支撑平台,服务外包的发展涉及交通运输系统、电力系统、通讯和信息系统等基础产业,应大力发展这些配套产业,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建立平台和支撑;二是完善人才培育体系,服务外包产业是一个对技术和人力资本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人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应加快形成服务外包人才的开发和管理体系;三是出台鼓励投资政策,要帮助本土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以获取国际客户资源、树立品牌形象、培养专业技能为目标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四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给跨国公司一个可以预期的制度环境,同时还应加强服务外包政策体系的研究,进一步出台新的发展政策,从税收、人才、资金、投资准入等方面为各地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政策,营造服务外包发展的公平竞争秩序和良好发展环境。

  李钢:今年是服务外包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需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找准路径,确立重点,把握方向,实现跨越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先次序应分别为ITO、BPO、KPO、其他新兴外包产业。尤其是ITO应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要大力发展软件开发、测试、咨询业务,重点发展定制软件、嵌入入软件业务等,要通过ITO产业的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业务流程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医药研发外包等其他领域的发展。和国外服务外包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缺乏人员规模较大的大企业,更没有国际型服务外包企业。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BPO服务外包企业,要力争培育10家人员规模超过2000人的中大型领军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梯度发展格局。

  记者:希望我们的服务外包研究所尽快成立,为我国的服务外包发展起到高端智库的作用。谢谢各位专家!

 来源:<中国服务外包>文/本刊记者:彭立立 舒凯 

  

标签:昭通 巴中 郴州 江西 肇庆 莱芜 怀化 疫苗接种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对话外包“智库”——中国服务外包三人谈》,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