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讯 隆冬时节,在徐州经济开发区采访,记者分明感受到一种创业的激情在寒风中涌动。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今年是挑战和困难接踵而至的一年,但不管形势多严峻,我们始终对前途充满信心。”说这话时,徐州市委常委、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秦景安带着一股激情和坚韧。
一组来自该区的最新数据为这份激情作了诠释:今年1-11月,除外贸出口,徐州经济开发区各项指标增幅都在20%以上;业务总收入866.5亿元,同比增长39.3%;一般预算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22.9%,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元,同比增长40%多,GDP149.1亿元,同比增长34.9%,工业用电1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2%,外贸出口虽然还没出现正增长,但10月份比9月份单月环比增长19%,呈可喜态势。
记者了解到,在江苏100多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徐州经济开发区的综合实力连续4年平均每年跃升6到7个位次,从4年前的45位跻身到去年的前20位,最见功力的到账外资,去年挤进省级开发区十强,名列前八。今年到账外资稳过4亿美元,有望冲上前六,赶上苏南一些‘老资格’开发区。”
抢抓高铁机遇拥抱服务外包”
12月10日,在江苏省第三批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示范区授牌大会上,徐州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5天前,由北京先进数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的软件服务外包项目签约落户徐州经济开发区。
让人暗暗吃惊的是,半年前,记者来采访时,几乎无人谈起服务外包,而如今,服务外包”已是这里的高频词。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区已有规模较大的服务外包企业35家,外资企业7家,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约3000人,销售总收入34.2亿元。
秦景安告诉记者,抢抓高铁机遇使徐州开发区快速而高起点地切入了外包时代”。
京沪高铁的即将通车,使徐州成为京沪线上唯一一个到北京和上海同为两个小时车程的城市。有人开玩笑地说,在两个小时以内,在北京和在徐州让家人会面一样方便。
这样的美妙场景深深地吸引了众多的服务外包大公司。记者看到,站址就在徐州开发区的京沪高铁徐州东站11月26日正式开工;徐州到兰州客运专线的规划建设,又使徐州和西安之间形成了两小时快速通道”。
高铁时代到来,使徐州将来的人才交流和经济活动更为便捷和活跃。北京先进数通项目从谈判到签约,我们只见了三次;徐州开发区众多的装备制造企业亟待‘软件升级’,落户不久的浩辰软件研发中心捷足先登,已与区内很多企业进行了对接。”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让记者想到了一句话: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记者看到,为孕育并拥抱外包经济”,半年来,徐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3.3平方公里的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根据规划,到2012年,服务外包行业的从业人员达到5-6万人,服务外包领域的销售额达到50-60亿元,推动徐州市成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苏北以及淮海经济区较具影响力的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
打造强磁场提升聚合力
位于徐州经济开发区高铁国际商务区内的珠山,是一座被无序开发几十年、破烂不堪的秃山,曾是被人遗弃”的不毛之地。
如今,经过一年的重塑”,化腐朽为神奇,摇身变为幽邃秀美的生态公园,人人都想亲近”。记者漫步其间,曲径通幽,满目青翠,山体上不但覆盖了自然植被,还修建了日月潭、云梯、瀑布、彩虹桥。原来,为了修复生态,改造环境,开发区从上海请来设计专家,斥资5000万元改造了这座秃山。这座山的转型”,配上先前大手笔的金龙湖景区,徐州开发区东区俨然是一座山水皆秀的大花园。而这里往东1000多米处,就是高铁徐州站,这样的环境和便捷,谁能不动心?
高铁让我们引来人才,环境让我们留住人才,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营造得天独厚‘小环境’,为产业磁场增强‘磁力’。”秦景安说。
记者了解到,徐州经济开发区正和徐矿集团合作,巨资建设一条数十公里长、连接京沪、陇海线的铁路专用线。别小看这短短的铁道线,有了它,将形成公铁港联运格局,就可直达全国所有港口码头,每个集装箱光运费可省100多美元,还有大量的时间成本。”
世界工程和土方机械巨头——美国卡特彼勒中国区总裁说,在最困难的一年,他们在徐州经济开发区的投资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新增5000万美元扩产扩能,就是看好这里的各种环境”。
打造强磁场,让徐州开发区经济回暖步伐进一步加快。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主的装备制造、以太阳能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以生产性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等主导产业活力持续增强,今年以来,全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8家,特别是科技型企业高速发展,研发技改投入成倍增加,产品销售增长四成以上。
转型升级将产业做壮变强
转型升级是开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迫在眉睫,早转早主动,晚转必被动。”秦景安如是说。
为此,徐州经济开发区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型升级路径——做优一批、做强一批、发展一批、淘汰一批”,即升级现有产业,壮大传统骨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与此同时,在全区企业配套实施以降成本、降库存、降应收款,抢上项目、抢占市场、抢引人才为主要内容的三降三抢”战略。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产业结构的新一轮大洗牌”。
中能硅业,这个国内多晶硅的龙头,一年多来,技术和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转出”好几个第一:一是规模亚洲第一,产能18000吨,单月产量从今年10月起超千吨;二是环保第一,实现了尾气回收即四氯化硅的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三是生产成本国内最低,每公斤多晶硅成本30多美元;四是能耗最低,生产一公斤多晶硅的用电量是120度,跟国际水平持平;其产业链也在延伸和变粗,中能硅业正在建设一个大型铸锭、拉棒、切片项目,春节前一期工程可望投产;目前在建全国最大2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春节前后可以建成发电……
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9月7日,徐工集团与韩国斗山集团正式签约,共同投资9900万美元的工程发动机项目落户徐州经济开发区。这标志着徐州装备制造业终于有了自己的心脏”;装备制造业的变粗变优不胜枚举,500吨、400吨全地面起重机和650吨、350吨履带起重机通过国内权威专家技术鉴定,入选国家首批自主创新新产品名单;恩华药业、万邦生化相继研制推出了最新药品,产品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转型升级离不开无中生有”。前不久,香港超大功率LED项目落户开发区,这是今年该区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的又一新成果。项目达产后,年产值约19.5亿元人民币。
对于小、散、低的产业企业,徐州经济开发区采取强制淘汰策略。近年来,该区先后淘汰水泥厂6家,关停石灰窑40多家,新上项目环评达标率为100%。
回顾徐州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轨迹,我们每年推出一个主题:2006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年,2007年是投资服务年,2008年是质量提升年,2009年是创新推进年,2010年,我们定位为产业升级年。”秦景安说,在今后三年内,我们的经济总量还要再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