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图文: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夏卫东

图文: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夏卫东

热门标签:四川办理400电话的公司 浙江丽水地图标注 丽江销售外呼管理系统怎么用 外呼系统怎么刷通话量 乐山美食地图标注 公司外呼系统平台 地图标注居然收费 外呼系统提供商 海南地图全图标注旅游景点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夏卫东先生 (韩连维 新浪科技/摄)

  第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于2010年6月22-25日在大连举办,主题为软件创造绿色增长”。新浪科技为独家网络战略合作伙伴。期间2010中国IT项目管理论坛23日举行。

  图为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夏卫东先生演讲。其主题为敏捷项目管理与传统项目管理适用条件和互补关系。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高兴有机会回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在美国这些年做研究,给企业做咨询的一些经验,现在时间也比较晚了,很感谢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此之前首先感谢本次论坛的具体工作人员做的很多事情。

  开始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下本人的一点背景,很快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个问题本身是复杂的问题。刚才讲的世博会的项目管理我受益非常深,我可以用何老师讲的世博会的情况,在传统项目中怎么提高竞争性的敏捷管理,本身我们做项目管理有关键的困难,这些困难体现在什么地方?第二块是跟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的一点认识,项目的管理具体的演变过程情况。第三是传统的项目管理有很多前提条件,在我们真正实行项目管理之前很有必要。还有传统的项目管理和敏捷管理本身是互相不排除的,本身是互补的。并不是敏捷管理项目跟传统项目没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这个很重要。最后是分享一下我这些年做的工作,我的一点体会和观察。

  刚才何老师提了一些情况,我很有同感,也很赞同,我是前天从美国飞到上海,昨天飞到大连,在美国20年了,在美国作为一个中国人体会到中国的强大对中国人在美国也帮助,刚到美国的时候不一定很受人重视,所以自己奋斗,现在中国人在美国腰杆子很直了,美国经济危机借钱是跟中国人借钱,我们是富人的子弟,别人比较尊重了,看起来有很大的变化。

  另外何老师讲的我也很赞同,美国等传统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几十年有传统的技术,传统的技术我们中国人搞文化大革命比较忙,没有搞经济建设、技术建设,是一个空白。我们本身中国人很有特色,中国政府有导向能力,本身市场又很有竞争性,所以我们在中国很有竞争力,美国也好,传统的发达国家过来的东西不一定就好。我现在每年要回来好几次,觉得中国的机会确实很多,我们在中国时间长很珍惜这个机会,因为本身也很难得。接下来本人的一个情况,我是北航毕业的,在北航读过研究生,在北航教过书,在美国拿到博士,现在在美国做老师,在中国给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做一些博士课和硕士课,南方医科大以前是第一军医大。与许多财富500强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进行过研究和咨询合作。

  我们现在对日外包比较多,我们面临转型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转的,有战略定位问题,同时有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的调整问题,这是很复杂的。

  关于敏捷项目在传统企业和传统项目关联度的环境中怎么应用?本身做了一些研究,在中国、印度、美国做了一些研究,最近跟上海商界进行了合作,有中国的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在美国也做了一些工作。首先谈一下项目管理并不一定是IT项目管理很独特,IT只是其中一部分,IT变化比较多,IT是做软件的,软件无形的东西比较复杂。其他搞建筑的也好,同样面临一样的问题,并不是IT的问题。有一个很资深的叫Fred-Brooks,IBM的工程师,他当时来了3000多工程师做这个项目,项目结束的时候写了一本书,现在在北海教书,我们做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如果我们建一所房子,如果一个人盖需要12个月,2个人盖需要6个月,就是人越多时间越少,你在搞复杂项目管理这条曲线不存在,反而是反过来。搞项目管理的时候,如果项目已经晚了,更多的人不光不会把它变得更快,反而会变的更慢,他当时做这个项目以后就写了一本书。

  总结一下,我们做项目管理有一些根本的困难,体现在什么方面?就是需求怎么来决定?范围需求本身是不稳定的需求,不稳定的范围,因为需求本身是新需求,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别人定义的需求,别人实现的需求。世博会不是项目需求已经定好怎么实现,这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他写这本书以后,他说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有一些边缘的困难,我们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他写这本书做了结论,我们做项目管理时间花在研究方法上太多了,而没有定义需求,管理需求,特别是需求不断变化的时候,他在1995年又写了第二版,他说:20年过去了我们面临的问题还是同样的问题,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是同样的问题,我们面临的困难、本身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是同样的,没有一个很先进的方法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本书希望大家有时间看看。

  什么意思呢?我们没有好的管理方法或者坏的管理方法,方法本身没有好坏,只有好和坏的人用这种方法。我们面临最重要的挑战是比如客户要求我们做一个项目,我们的的项目经理做分析设计的时候解说成这样的,编程时候又变成这样的,咨询人员解释变成一个很舒服的东西,当编档的时候变成一片天空什么都没有,我们让顾客来付钱的时候是这样来让顾客付钱,最后是这样支持,顾客最后需求的是这个东西,有的时候还不知道他有什么需求,这是很困难的一些事情。我们做项目管理时面临很复杂的环境,整个环境变化很快,技术环境变化也很快,本身作为内部的管理运作的战略组织结构变化也很快,我们本身做技术的时候,软件是工具,支持我们做这些工作,软件工具本身变化也很快,这是很快的一个挑战。如果连在一起的话,我们现在要了解一下,看项目管理方法的演变过程,其实跟计算机整个信息化发展过程有很大的关系。我跟大家稍微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点认识,从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从50年代开始是主机,当时没有硬盘,没有CPU,100个人用一个主机,是中心控制。后来到80年代变成微机,本身又是互联的,每个导入是自动化,但是自动化导入是互联的。到90年代开始,相当于PC这块,有本地的计算机计算能力,有大的功能,这两个结合起来。现在来看叫云计算也好,分部式计算也好,非常强大。英特尔几十年前就预测信息技术的性能和价格比会加倍,你今年花1000块钱买一个计算机是1个G的,明年花1000块钱可以买2个G的。计算应用过程软件、硬件等都有这个问题,每两年左右,性能和价格比都是增加的。这给项目管理造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组织结构的变化,50年代都是很中心化的控制,后来变成非常分部式的组织结构,这个就造成我们组织结构,刚才何老师也提过,最早矩阵结构,到后来变成集成的,目前叫有机化的结构。现在跟美国一个公司做一些工作,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传统的矩阵式结构,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进行组合,就是模块化设计,和计算机一样,计算机是模块化设计。

  从机制结构的演变,我们用信息技术来支持组织结构过程运营过程,目标也在改变,我们在50年代主要是把人工的东西变成自动化,管人类的库存给自动化,在80年代的时候把每个用户本身能力增加,后来到90年代运作过程的一个重新设计,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把已有的东西自动化,而且产生新的更有效的运作过程。目前来说,在我们应用信息化做组织结构管理,主要体现在创新和新的组织结构,搞IT项目管理的话,在50年代的时候相当于别人已经在做的东西,我们把它自动化,就是别人是大脑我们是手脚,别人是把它设计我们是把它实现而已。我们当时项目主要的目标是实现别人已经设计好的东西。到80年代,这时候相当于我们更偏向于用户来定义,而不是为组织结构定义。到90年代开始,组织结构的变化和IT必须要合起来,IT为组织结构创造价值不光是手脚的问题,而且也是大脑的一部分,我们新技术带来的能力,用户如果不了解的话,用户本身创新也很难,因为用户本身很忙,所以必须懂IT人和懂技术、懂管理的人要一起创新,这时候项目管理的角色也要改变。

  目前,很重要的是共同创新的过程。项目的本身的性质已经变化了,这是很关键的一个过程。从项目管理的方法角度来说,是瀑布式,流流下来以后不倒流,第一个阶段不做完,第二个阶段不开始,第二个阶段一旦开始不回到第一个阶段,这叫瀑布式项目管理。比如现在用的CMMI,或者PMMI的管理领域,基本的思路都是瀑布式管理,结构化的东西,结构化清楚的规则,到后来变成CMMI偏向于流程的设计、流程的定义,不光光是一个阶段,到90年代快速发展,这些不同的管理方法同时存在,不是取代,是一个演变过程。

  从技术,从本身应用信息化的东西,组织结构的改变,还有项目本身的目标,还有作为项目管理软件,IT跟用户之间的关系,决定了项目管理方法的改变。这个改变并不是有人从真空创立的方法,而是整个过程的演变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背景。

标签:嘉兴 梧州 学校通知 辽宁 庆阳 池州 保山 南平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图文: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夏卫东》,本文关键词  图文,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下面列出与本文章《图文: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夏卫东》相关的同类信息!
  • 本页收集关于图文: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夏卫东的相关信息资讯供网民参考!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