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中国争取成为“世界办公室”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正加速向中国转移。”在昨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做出这样的表述。对此,商务部表示,随着全球服务业的外包和离岸经营的迅速发展,中国要争取成为“世界办公室”。
金融危机加速产业转移
服务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作为新兴产业,服务外包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服务外包业逐渐发生着变化。
“金融危机是催化剂,它加速了全球服务外包业务向中国转移。”服务外包战略顾问、前中国瑞士商会主席埃尔钦汗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将给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带来更多机遇,更多发包国开始关注中国。
对于埃尔钦汗的观点,与会专家们表示认可,他们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经营效率和成本缩减成为发包企业的首要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将获得更多“业务”机会。同时,许多企业大幅度削减研发经费,他们期望通过和中国联合从事产品研发,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这也将有利于中国企业与海外服务商的合作升级,并为中国承接研发等价值链高端业务带来发展机遇。
根据近期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中国服务外包企业5533家,从业人员超过101.1万人。仅今年1-5月,中国就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057家;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合同执行金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45%。无论是签约金额还是执行金额,国际服务外包均占75%以上。此外,中国企业承接业务范围逐步拓宽,已覆盖信息技术外包(ITO)与业务流程外包(BPO)的所有细分领域。
“新核心市场”提供历史机遇
“现在把额外的业务搬到中国来,已经成了不少跨国公司的选择。”在谈及全球服务外包的转移时,日本新速佰2020株式会社社长海野惠一坦言,中国是个不错的选择。
来自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显示,全球服务外包转移方主要有两种选择倾向:一种是以美国的离岸服务外包方式为特征,主要选择印度、中国、菲律宾等距离较远,成本低廉、人才丰富的区域为主;另一种以欧洲和日本的近岸外包方式为特征,主要选择与本国距离较近和文化接近的区域进行服务外包,其中日本外包业务的40%在中国进行。
而日本、美国是中国离岸市场的最大转移方,分别占20%和19.4%。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承接欧美市场的离岸服务增速有所下降,但欧美业务总体规模的增长仍非常可观。
麦肯锡全球董事彭壮壮表示,对中国来说,“新核心市场”的出现将为服务外包发展提供历史机遇。预计2020年全球范围内可以实现离岸外包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而其增量的80%是在“新核心市场”。这个“新核心市场”包括多个方面:政府和公共服务、医疗保健等领域;从以全球500强等大型企业为主到中小企业。
“过去我们抓住了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表示,服务业外包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我们今后应抓住这一机遇,争取成为"世界办公室"之一”。
兼容性、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
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业方面,专家们表示“优势明显、但仍需努力”。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政府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大力支持,也是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有35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年轻IT人才队伍。而按照教育部和商务部的计划,未来5年内中国将培养120万服务外包人才,其中100万是新增的高校毕业生。
另一方面,专家也认为发展服务外包,中国需进一步在推动优势产业、大幅释放内需、中央地方协力推动特大型外包项目、领军企业的扶持计划等四大方面努力。“当然,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英语能力不够、与西方文化的相容性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大等。”这些都是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