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图文:毕马威中国合伙人吴剑林

图文:毕马威中国合伙人吴剑林

热门标签:在58上设置地图标注 excel地址地图标注 大连400电话去哪里办理 武威外呼系统免费 外呼智能营销系统 如何在离线地图标注 贵港电脑外呼系统报价 全网地图标注系统源码搭建 河南智能外呼系统好处

  图为:第七届大连软交会,2009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政策与趋势发布会现场,毕马威公司中国合伙人吴剑林。(胡秀岩/摄 新浪网)

  6月18日至6月2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简称软交会)在大连举办,新浪科技作为独家网络战略合作伙伴,在软交会现场有多处展示及访谈间。

  以上图片为第七届大连软交会,2009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政策与趋势发布会现场,毕马威公司中国合伙人吴剑林演讲。

  主持人:毕马威是一家网络遍布全球的专业服务机构,专门提供审计和税务咨询等服务,在全球144个国家拥有13.7万名员工,毕马威在全球设立了两大服务外包支持中心,分别在印度和中国,毕马威中国服务研究小组汇集各类专业人才,对发展动态的信息收集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以及服务外包业最新发展趋势报告的编制,分享毕马威公司在全球服务外包区域的成果。有请吴剑林先生。

  吴剑林:首先,感谢组委会邀请毕马威,我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关于今天我这个题目,中国作为一个外包的主力军,在国际市场现在地位有怎么样的改变,我主要的一个内容第一部分会探讨一下现在我们在东南亚地区看到的一些其他国家在外包这块,政府方面包括企业方面的一些趋势,另外再看看中国在这块上面是怎么样的情况,以及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以及我们的发展的一个机遇在什么地方?我很快的介绍一下毕马威,刚才主持人介绍了我们是全球性的专业服务机构,毕马威中国是1945年在香港成立的,1983年开始在中国提供针对中国的跨国企业以及中国的大型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一个机构,目前在全国有12个大公司,总人数是8500人,有超过200多名的合伙人跟总监。

  服务外包是我们其中的一项专业服务,我们其他的服务包括一些金融风险,还有内部控制,IT咨询、战略规划,审计税务各方面的服务,针对这个服务外包,我们在全球设立了两大卓越中心,第一个是设在印度的,今年也在中国设立了另外一个卓越中心,很快的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前段时间做过的一些研究,在东南亚地区,我们看到的服务外包方面的一些趋势,大家也知道,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其实影响的不只是亚洲地区,在全球来说,他也是一个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这个环境下面,我们看到,对服务外包的行业,也存在这一定的影响,第一个看到的是成本的压力,尤其欧洲美国的经济,进行比较大的倒退,这些成本压力也逼使着一些跨国企业,就算没有减少离岸外包的份额,但是对接包的企业也提出了一些在架构上的一些减免的要求。另外,从整个趋势来说,我们看到之前我们在外包方面可能ITO,就是IT的外包占非常大的份额,而且增长非常迅速,接着我们也看到BPO业务流程外包,现在是在加速的发展,最近就算我们有很多跨国性的企业,关于后台进行的外包,比如财务,把全亚洲的一些财务的会计处理、核算、记帐中心是否可以放在中国做一个接包的处理,另外也看到,现在服务外包的要求,对接包商的要求,也不是单纯像以前是单项的只做ITO,或者只做BPO就可以的,随着外包的范围加大,要求接包的企业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包括了我们将来需要具备一些结合ITO以及BPO同样能力的综合性企业,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个可以看到,我们在2008年之后全球的IT支出大概在5000多亿美金,我们看到,在西欧和美国这里占整个份额的76%,亚洲地区是占到15%,其实有接近50%的份额是来自日本的,这个也从侧面看到,日本市场对外包将来我们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

  根据一些估计、预算来说,就算这个经济是在下滑的一个情况下,但是它的一个外包这块在亚洲地区、亚太地区的增长还是以接近双位数的增长进行。毕马威在之前做过一些分析,就是针对发包的这块,亚太地区我们接到的合同的总金额超过2500万美元的单子做过一些分析,统计出来的结果是发包量最多的主要还是集中在两个行业,一个是电信,一个是金融行业,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医药行业,在媒体,以及他的旅游类的外包的一些领域,也都有企业在尝试这块,而且我们预计在这块发展,在将来的几年里会比其他行业更快。同时我们也看到,政府这块的外包,在亚太地区也是快速增长的领域,在2009年来说,也有一些研究机构做过分析,我们在整个亚太地区IT服务的市场,总的支出会达到接近500亿美元的规模,增长也是接近10%的增长,可以看到,现在目前来说,主要的份额还是在印度、中国和澳洲。亚太地区里面,随着印度的成功,在菲律宾、马来西亚这种国家,政府也已经下了很大的力度,包括毕马威也有参与协助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政府在政策上给他们一些建议,现在除了这些国家以外,其他的像越南、印尼、斯里兰卡、泰国也在下比较大的力气推进外包的服务产业,我们现在看到的,他们在做的一个措施包括非常优惠的,如果在当地设立离岸外包中心,在当地可以给出非常优惠的税务政策,同时他们也在鼓励本土的企业达到一个规模效应,通过合并、收购或者加速的发展。在教育的一个系统上,他们也是加大了非常大的投入,包括在培训,人员的培养方面,加大很大的投入,因为一个外包的产业链要做到很好的发展,其中一环是政府的推进力量,更大的决心和政策的支持,这个非常重要。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人才储备,人才储备这方面必须靠教育的体制去推动它。在这块上面其他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下了很大的力气进去,同时他们现在也在关注除了我们传统看到ITO、BPO属于人工密集型,相对低增值的外包以外,更多探讨的是BPO方面的。就是针对一些支持类的高增值的高附加值的一种外包的业务。比如说一些研发的或者针对一些设计类的,工程的一些服务这方面的。这个也关系到,从我的分析也看到,在西欧和日本这些地区,本身的人口结构已经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隐患就是说人口老化的问题开始越来越严重了,它已经在很多行业里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呢?已经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去满足他现在需要运转的体系的专业知识,这个对中国来说有一个蛮好的基础,从数学、物理这块基础的人员,发明创造的良好能力也应该好好利用,这个也是东南亚国家看到的,他们也在发展。同时他们也在加大对基建的投入,刚才我提到,他比较产业性在考虑,不是单纯的看ITO或者BPO,他看的是IT的BTO综合性的提供能力。

  同时,他们也纷纷成立类似印度推动外包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下,一个组织推动整个外包行业的推进。我们看中国还是比较欠缺的,菲律宾投了非常非常大的一个资源,在人员培训上面,还有人才的培养方面,因为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已经在去年年底超过4万人的,包括有一些危机的统计数据。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少污染的行业,拉动整个的经济。马来西亚现在也有一些政策在推动,新加坡以及附近地区的跨国公司,他们甚至可以提出一些承诺,就是外包到马来西亚的成本可以减低30%甚至以上,这些可以看出他们下的力度非常大,印度现在在外包的发展上,面临一定的压力,第一就是因为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很多跨国公司现在也在开始重新审视整个外包的策略跟战略,他们有一个考虑很关键的因素是集中度的风险,因为以往来说,大部分的外包都去了爱尔兰、印度等地方,但是如果那个地方出现一些不稳定或者动荡的情况,他们的风险是比较大的,所以他们现在已经有在考虑,之后要分散发包的一些地方,这块也是很多新兴国家盯着的一些方面。同时印度也因为前段时间发生的恐怖袭击,一些大型外包企业的丑闻,这块短期对他有一定的冲击,但是他们现在也做出一些非常快速的调整,包括价格的体系,采取非常灵活的价格体系,希望尽量把一些跨国公司大的业务可以留在本土,这个是他们做的比较近期的策略。另外,印度现在也在面临一个大的挑战是人才方面的挑战,虽然我们看到印度的人口都非常的庞大,毕业生都非常多,但其实他们那种教育机制,是一个导向的漏洞和方式,其实他到了一个程度,他那些上层的精英开始慢慢饱和了,现在开始发觉到人才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个是简要的回顾了一下在亚洲地区比较重点关注外包的一些国家以及做的一些事情。中国来看,在整个全球的外包角色和地位应该是怎么样定位的?中国一直以来主要以生产作为主要的出口来源,而且是低增值的生产加工型的方式,现在金融危机可能是一个好事,它虽然对我们有一个短期的振动,但是也让我们更迫切的重新审视我们现在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去增加我们的营收。其中一个对外包行业最大的是“千百十工程”也是在“十一五”规划里面,我们现在政府对这块的推动力度越来越大,跟商务部4月份签了一个备忘录,跟商务部一起推动产业外包,我们协助做一些工作,我们在前两个礼拜,跟商务部一起针对中国服务外包的一些鼓励政策,给一些意见。我们在南京23日有一个大型的针对外包产业的优惠政策,非常大力度的税务上的优惠政策,我们担心的这个行业里面劳动法的一些比较硬的要求,联络了很多部委会发布一套政策,到时候地方政府也会跟着这个去分阶段实施。我们看到这次的力度是非常大的,从税务上,包括财政部也会针对某一些城市做专项的拨款,推动这块的发展。地方政府这块,我们看到现在选的20个城市里面,其中有一部分城市是下了非常非常大的决心,甚至他们的决心是以前年度全部财政收入,投到推动外包在当地的发展,是这样的一个力度的推进,甚至以给补贴的方式去吸引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外包企业。无论从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推动的力度是非常大的。从中国本身来说,其实外包行业是一个非常有潜力发展的产业,无论是从本土的需求或者从海外的需求来说,我们都看到将来的发展是非常巨大的。

  其实中国政府在针对外包产业推动,从1980年后已经开始了,注重科技的发展,我们其实也具备了很重要的先决的条件,包括人口结构相对是很有利的,比起发展中国家,相比于印度我们都有好的基础。我们在教育体系的投入,以及在科学领域的投资,从基建来说,应该说中国在全球是具备了最好的基建环境,印度虽然做成了非常大的外包接包基地,但是远远没有中国好,美国的西部还不到我们科技园的十分之一,中国的基建在全球来说有很大一个优势,现在我们其实比较迫切解决的是软件方面,等一下我给大家分享一下看到有些地方,中国的地区政府也好,中央政府也好,中国的企业要重点关注的一些地方,我们看到针对知识产权这块也在加大力度的推进,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境性的因素,去让国外的发包企业或者国外的政府对我们增加一个信心,同时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一些企业,可以承担一些比较大的跨国项目,我们在前段时间也走访了比较大的ITO和BPO公司,他们做的规模有一些都超过1000万美金的投入。

  中国在外包里面的特色,开始也是慢慢的从ITO、BPO做起,现在慢慢的有些企业已经开始走向涉及研发比较高端的服务领域去发展,同时,在我们的市场的广度上,也是本地的、区域的、全球的都有一些涉足,现在虽然本地这块我们现在的关注度,发展的力度可能还不是非常大,在本地市场,本身中国有一个特色,就是本地的需求市场是非常非常大的,我们看到中国的外包企业现在数量也非常多,现在初步的一些统计接近四五千家,有一些相对比较小,两三百人的企业。我们分析来说,中国具备一些渗透亚洲其他地方,尤其日本市场的应该具备的条件。

  中国的基建包括20个城市,还有已经针对韩国、日本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块我们已经开始看到慢慢的可以承接一些更大型的项目。刚才也说到中国的优势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架构的完善,巨大的本地市场,还是针对韩国、日本语言的能力,还有工程技术这块的专业知识,都是很重要的一些条件。

  现在中国的一些外包企业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呢?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我们访问了超过50个跨国公司的CEO,问他们你们如果是选址做外包的话,针对印度他们可以很容易说出十个城市的名字,对于中国,很大部分只知道北京跟上海,就跨国公司的一些CEO,这个来说其实侧面反映了我们对整个产业或者整个企业的一些包装,我们做的远远不如印度,印度的外包市场其实很大程度是靠推动,再就是非常快速期间给拉了起来,但是拉了起来之后,很会包装自己,不断的跟人说印度是最好的,或者说我最具备能力的外包市场,这个在国外的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力牵动,中国这块从中央政府或者从地方政府,或者从企业,我们现在做的很不够。我们怎么可以向外告诉别人我们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去承担大型的项目,我们可以把它做好,这块现在是我们做的很不够,很薄弱的一些地方。另外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在市场方面,现在因为中央大力的推动,选的20个主要的城市做外包的基地,这里面也很有可能将来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内部竞争的情况,这个是很关键的,因为现在我们也在看到很可能出现的情况,中央跟地方政府都给了很多很多优惠补贴的措施,但是这个措施很容易变成企业打价格战的武器,其实企业没有从这个措施上在价格领域就全部让出去了,一下子变成了很恶性的循环,我们反过来看,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前例可见,中国在某一个产业,在家电行业,在国外有十年的周期,但是在中国可能就两三年从发展走向衰退,这个很可能对将来我们的企业或者产业发展很大的一个挑战。另外就是我们一直被国外的一些企业政府渲染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虽然加大了力度,这块怎么样提高我们的形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过程,以及一些法规要求,改变主观上的认识,同时跟印度,从我们看来,外包市场是非常大的,中国其实并不需要跟印度做直接的竞争,其实我们更应该看我们哪些方面是有优势的,我们应该在那方面发挥自己的所长,已经有足够大的空间,而且我们再去跟他争ITO、BPO人工密集型、低增值的业务,其实利益不是很大,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们的成本优势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明显了。

  接下来我们看到如果针对这些挑战,一些方面从企业或者从政府来说,重点关注的一个是语言的能力,语言的能力除了英文以外,很重要的还有日文、韩文,从我们在第一季度的分析看,欧美的一些离岸外包市场,并不是像想象中增长的那么快,而且就算它还是维持着原来的格局,他也存在着很多成本的压力,反而我们再看中国来说更有利的一些目标市场和地区,仍然是我们很大的目标市场,日本在人口的结构方面,现在已经是比较严峻的老化情况,很多职位,尤其是技术岗位,已经没有足够的年轻人去承担,另外还有一个促使的因素,我们看到日本出来的产品可能是非常精密的,但是其实它本身后台的系统运作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这个也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压力,它毕竟在老的时候要做出一些改变,这个也应该是我们关注的一些方面。

  另外,在规模上面,跟内部流程的管理的成熟度上面,中国企业现在也有很大方面是需要可以考虑怎么去做成熟化,中国现在比较大的外包企业可能也就6000—8000人的规模,但是比起印度来说,人家是10几万的规模算比较大的,这里面的差距还是比较大,无论从规模上,或者收入的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将来我们得通过产业的整合,或者通过政策或者产业基金做成一些标准,中国一定有两三家标杆性的企业,在国际上人家随口会说得出来的,你这个产业才算比较成功,或者将来整个国家的外包产业形象才会有根本的改变。

  另外,在安全方面跟知识产权方面,包括立法和执行以及对外的宣传,我们曾经给过某一个地方政府出席全球的外包年会,在会上我们的代表被人挑战最多的就是知识产权非常差,这个不管事实的状况怎么样,起码在别人的意识里面我们是这样的地位,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比较差。另外一个是人员的储备,尤其是在高增值的BPO行业的人才储备非常关键。

  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现在比较欠缺类似其他国家像行业里面的组织,像印度可以推动整个行业整合性的,大家可以集成一团的力量对这个产业做推广,或者对外的形象的推广,中国没有这样的一个组织,或者没有这样的行业机构做这样的事情,现在有一些比较零散的,也是自发性分散的,代表性也不非常够。

  香港其实是蛮好的渠道,香港具备很好的对外的桥梁,它的融资渠道,全球68家最大的银行在香港都有蛮大的业务,将来可以充分考虑在这里面借助香港的渠道帮我们做融资、整合,或者对外的形象的推广。

  刚才大家也提到印度跟中国到底是怎么样的形势?大家是竞争还是合作?这里面其实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我们看到中国更重要的应该是找出自己的优势,没有必要跟人家竞争非常成熟的地方,那些也不会是你主要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可以在一些领域上,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地方,可能人家的软件行业已经很发达了,硬件这块中国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有一些领域我们可以做一些合作,包括一些新的行业里面,包括医药、医疗等方面是可以进行合作的,甚至可以探讨应用的成熟,倒过来把印度的后台的东西包到中国,各个方面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共同发展的。从中国的公司来说,我们有几个建议,我们要做一个有专长的,只是成为一个通史者不会让你在市场拿到很长久的竞争力,你必须找到自己的专长。现在我们也看到,20个示范城市,大家一下子全部都一起冲上去对外包大力发展,现在看过来可能要考虑每个地区的优势重点放在哪一块。

  另外,每个人才的培养、管理怎么去留住这些人才,我们现在也看到比较不好的情况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在国内的比较大的外包企业,上面的那层高级经理,对外接口这层,能力和经历都不错,但是到了执行层中间有很大一个断档,中层的管理和执行层是个断档,另外一个现象是同一批人,在相似的企业不断的跳,就是跳离了A公司到A公司钱涨了15%,从公司角度,你培养忠诚的骨干怎么从你新进来的员工,慢慢让他在你公司有一个培训体系,让他成长起来,将来可以不断的接班,这种体制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个是规模效应。自然的成长可能以50%,规模成长是一定的局限,我们看到一些并购比较多,怎么组成大规模的有影响力的企业。

  第四个针对公司来说,非常关注的是质量,刚才提到了一些原因,现在其实有部分公司,虽然接了包回来,但是质量很难保证,而且质量不保证的话,你其实会丢掉这个客户,外包的业务跟传统的项目的差别很大的在什么地方?一家跨国公司去决定要你需要非常长的周期,得经过非常严谨的评估、论证,我们也帮过很多跨国公司选外包的地点和服务商,这个过程是非常长的,也是非常谨慎的,因为是一个战略性的决定,不是这个项目交给你,做完回来给我,如果你质量第一次没有做好,你很快发现费了很大的精力拿到这个客户,其实你抓不住这个客户,很快你会丢掉这个客户。

  今天时间有限,我针对我们在行业里面看到的一些情况,跟一些其他国家的情况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交流,如果有时间各位有没有什么问题。

  提问1:反漏斗形和金字塔形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吴剑林:金字塔是必须平均的,漏斗是这样子的,很不对称的状态。

  提问2:我提一个问题,关于价值链的问题,刚才你也提到,不只您,很多媒体和文章都在提,应该往价值链的上端走,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我们公司是专门做港口物流的,我们是做整体解决方案的,全世界第一大、第二大的集装箱码头都是我们的客户,上端只要有竞争者就很难实现期待的利润。

  吴剑林:我不了解你情况,你的的谈判筹码该很大的。

  提问2:会我们总遇到印度同的行。

  吴剑林:他们选哪一个供应商,选外包,价格只占到25—30%的因素,,我们做的最薄弱的地方是不懂得宣传自己,这个是致命的,我我们走出国门,销售人员、业务务展人员跟人家谈,我们的人跟印度的人去谈,你发现如果是跨国公司评估的那个人,中国派去的人只可以拿到50分,人家可以拿到100分,差别非常大。,这种项目不会只看成本本成它是允许一定的容量的,甚至高一点都可以。

标签:淮北 兰州 滁州 湖北 泰安 昭通 广元 北海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图文:毕马威中国合伙人吴剑林》,本文关键词  图文,毕马威,中国,合伙人,;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下面列出与本文章《图文:毕马威中国合伙人吴剑林》相关的同类信息!
  • 本页收集关于图文:毕马威中国合伙人吴剑林的相关信息资讯供网民参考!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