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外包网:此前,“中博会”已经举办了三次。今年的“中博会”首次设立了服务外包展区,您对此怎么看?
郭昕:早就听说“中博会”的名字,但是我亲自来参加,还是第一次。这次增加了一个很大的服务外包的展区,出乎我的意料。我认为这起码说明了两个现象。第一说明我们的整个外贸和产业结构正在转变,不是更多的以产品为中心,尽管我们仍看到了黄瓜、茄子、土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服务。这说明我们整个产业在转移,整个产业结构在发生变化,服务业的比重在逐步加大。第二个现象,服务外包通常是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做,他们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上的优势比较明显。我们在中部也看到服务外包,这说明,实际上我们的服务外包在向中部地区转移,说明整个产业链延伸到了中部地区,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中国服务外包网:您如何看待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国人力成本的优势在减弱,那么您认为中国未来的竞争力主要会来自哪里?
郭昕:其实谈到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优势有很多。过去我们说的更多是一种人力资源优势或者劳动力成本优势。这种优势还是存在,但是他的作用在逐渐下降,或者说他的作为竞争力的一种驱动因素在下降。那么我们从世界发展水平来看,假设我们今天举办一个服务外包会的话,去招商,我们在美国、在日本、在欧洲区招商,原来你可能会看到中国企业、印度企业,可是今年我们发现在欧洲招商的时候突然有菲律宾企业,有东欧的企业,像波兰、捷克、匈牙利等,甚至还有很多南美企业。说明实际上很多劳动力成本比我们更低的国家进入了这个产业链,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在国际分工中,这种挑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的优势除了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之外,其实还有两个更大的优势在世界其他地区是没有的。第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有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市场本身的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服务外包本身并不是纯粹驱逐利润或劳动力成本而发展起来的,其实其根本推动力是劳动生产力的优化。劳动生产力的优化取决于市场的价值链,劳动力成本只是价值链中的一环。价值链应该更多地向最终市场去延伸,向前端开发去延伸。在最终市场和前端开发的价值链延伸过程中,这显然是我们中国市场的一个优势,也是我们中国企业的优势。第二个优势是中国有非常强的产能基础。或者说是更多的制造业产能基础。制造业是我们30年改革开放向前走的基础,现在我们只不过是要转型,要把过去以产品为中心,以制造加工为中心的结构转移成以服务、以提供智力资源服务为中心的路上去。那么外包服务显然是我们可以把二次产业革命的转变经验应用到外包服务中,加上我们完整的产业布局,加上我们价值链的延长,加上我们劳动力相对好的基础,再加上我们最后自己有的研发能力,这个系统使中国在世界上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我们看到菲律宾也好,其他国家也好,他们可能要么有劳动力,或者其它的某一方面。但我们相对是比较平均的,这可能是我们很大的一个竞争优势。
中国服务外包网:本次金融危机发展到现在,是否已经见底?中国很多企业都想抓住危机中的机会做大做强。那么你对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有哪些建议?
郭昕:这个问题很好。金融危机是否见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最近看到七国集团财长会议,有一个比较乐观的信号,但在同一天公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得出来的结论,又相对比较悲观。所以各个不同组织、不同利益集团可能从不同角度去看金融危机,会有不同的看法。总体来讲,我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至少在未来12个月中始终影响我们企业的决策、国家的战略决策。无论是从产业定位、产业布局、未来市场开拓,肯定要考虑这个因素。同时我们看到世界上很多人、很多组织、很多国家,比如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最近讲“never loose the good crisis”,意思是不要浪费经济危机的机遇。这实际上时一种非常乐观的现象。
危机实际上是一种产业转型,产业断裂后重新组合的一个机会。如果正常的经济发展没有给企业提供异军突起的机会,我们可以说,在危机的过程中企业有一种异军突起、杀入重围的产业发展机会。中国的外包服务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恰恰获得了一种断层,断层当中我们正好可以超越。比如说我们前面有印度、爱尔兰、加拿大、墨西哥。这些都是产业发展相对比较好的国家。在正常的产业分工中,可能很多机会不会到我们中国来。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很多企业、很多产业链都在形成一种新的资本流向,新的未来经济增长点。这个时候中国从一个不受关注的市场向一个受关注的市场转变,这种转变对我们是一个加分的因素。所以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应该抓住产业转移的因素,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第二,我觉得目前中国的企业总体来说国际化水平还太低。国际化水平低影响了我们在产业上的国家间分工,特别是我们的管理水平、高端架构水平、语言服务能力,这些都是比较低的。在产业转移中游离出来的大量产业元素,比如说人才元素、高层管理元素、产业分工元素、国家重新定位组合元素,这些高端生产元素的游离恰恰是我们去吸纳充实的机会。所以中国企业一是要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二要恰当吸纳国际上通过危机分离出来的市场生产元素,然后同时利用我们的资源和政策,用我们的价值链去配置这些资源,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建议。再一个建议就是说国家政策鼓励大国企外包,我们既要重视国际市场,又要重视国内市场。这可能是中国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有语言能力、人脉能力,我们有自己的市场以及熟悉市场的优势。我们比印度更有先机,在这个时候这可能是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抓住产业调整,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的一个重要步骤。(曹剑 王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