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带动苏浙两省经济发展
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盛益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推进和今后的确立,能加速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建设,助推浙江金融业发展接轨上海,从而全面助推浙江经济发展。
杭州在去年提出要在2010年左右建设成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定位于服务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金融示范区。此次国家战略推出后,杭州市市长蔡奇表示,要主动承接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与上海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繁荣的金融资本市场。宁波、台州等地也提出,要将当地打造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浙江省金融办希望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后,大力推动两地金融业发展。
“早抓机遇能在大蛋糕里早分一块。”随着苏通大桥的通车和如皋港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开放,江苏省如皋市完全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南通市副市长、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表示,“要充分利用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上海的外资银行来如皋设立分支机构,加速如皋经济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专家徐逢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带动苏浙两省的经济发展,两省同样应成为上海的后盾,为上海提供技术后援服务,成为上海的数据备份中心、金融产品技术研发中心、人才后备资源库等。”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办公室副主任王中民介绍,随着大批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落户上海,接踵而至的是一系列诸如“银行卡制作、对账单打印、银行呼叫中心建立”等后台业务需要服务外包。花桥国际商务城去年先后引进华道数据、中金数据、远洋数据等著名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入驻。此次,国家明确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使其去年确定的争取3年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规模达5万人、产能规模达100亿元的目标变得更加实在。
也有专家建议,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为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建设区域“金融次中心”提供了机遇,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也可在这些城市中试行。
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布局落子”
去年12月1日,小额支付系统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正式上线。可以看出,中国人民银行在为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建设积极布局。
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新闻处处长罗丹阳介绍,开通了此项业务的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四地,总计有126家总、分行级银行业金融机构所辖的近万个银行网点。原则上,从这些网点均可直接签发华东三省一市的银行汇票。
“这一举措进一步畅通了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服务能力。大大缩短了资金流转的时间。”罗丹阳解释。
这项业务开通4个月以来,小额支付系统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目前运行稳定,三省一市汇票签发笔数和金额呈逐月增长态势。初步测算,2009年业务量将达到360万笔,结算金额达3万亿元。这为区域内数百万家企事业单位的异地跨行票据结算,提供安全高效的途径,加快票据结算资金在“泛长三角”地区内的周转流动,提高区域内银行和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专家徐逢贤教授解释,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可能仅囿于依靠外资,而带动活跃长三角甚至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同样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像‘小额支付系统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这样能够活跃内部经济的措施,都将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嘉兴市常务副市长裘东耀则认为,长三角应当依托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机会,加强各个城市间的金融合作,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金融产品、服务、管理和组织机构创新,制定跨区域金融监管、风险预警、风险救助合作机制,从而促进长三角地区金融体系长期稳健运行。
期盼上海金融“龙头”昂首挺立
长三角一直在期盼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产业发展处副处长于新东博士解释,曾几何时,长三角在避免产业同构上显得方法不多,而现在,可以借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意识地将金融资本流向需要扶持的优势产业,从而一定程度避免产业同构这一顽症。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刘兴亚建议,要推进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在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环境发展、金融资源整合、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提高整合度,要提高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发挥金融“龙头城市”的优势。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吴先满则直率地表示,金融中心的本源是金融交易中心,具有“火车头”的带动作用。上海需要建立金融资金交易中心,为长三角提供货币、银行间同业拆借等服务。
上海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迄今已有15年,长三角期盼了15年。如今,国务院常务会议一锤定音,一种期盼即将变成现实。
下一篇:危机下的印度式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