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大连有很多城市名片,如“足球名片”、“服装名片”等,而在大连市市长夏德仁的心目中,最推崇的就是“产业名片”。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造船等传统产业一直是大连的优势,而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是软件和服务外包业迅速发展,从1998年至今的10年里,平均每年增长50%以上。
近日,夏德仁市长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连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上,软件业要达到全球领先城市的水平,使大连真正成为“中国硅谷”。
中国经济时报:大连除了发展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外,重点推进的第二大产业是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主的新兴产业,在目前受金融危机冲击、外需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大连这些产业将如何应对?
夏德仁:尽管遇到金融危机,去年大连的进出口总额仍然增长了23.4%,其中自营出口增长了21%,好于东南沿海的水平;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5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业核心功能区的大连高新区软件销售收入达到240.8亿元,同比增长40%。
一方面我们重点培养集成电路产业,引进英特尔这样的大企业,同时带动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去年12月设立日本东京大连软件园,为大连软件园区走出去搭建了平台,现在有40多家企业入驻。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效果很明显。
另一方面大连努力适应世界服务外包、软件外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把国外一些外包业务拿到中国来做。我认为这个行业潜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这方面我们可以按照温家宝总理视察大连时提出的要求,在中国做到第一位。
到2012年,大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争取达到900亿元,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左右,使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成为大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形成国内最大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集群和承接能力,产业的综合成熟度和竞争力实现中国第一。
中国经济时报:IDC亚太区全球交付指数数据显示,大连目前的软件交付指数在全球位居第五,仅次于班加罗尔、马尼拉、新德里和孟买,而在中国城市中位居上海、北京之前,排名第一。IDC曾大胆预测,5年后大连将在全球交付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三。大连是如何实现这个局面的?
夏德仁:十年前大连选择发展软件产业,走国际化的道路,从软件外包和服务外包做起,引进了许多创新的要素和大量外商投资企业。目前引进的200多家国外大公司中有40家世界500强公司,他们为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理念。
全球前十大ITO和BPO服务提供商中,有IBM、埃森哲、毕博、NEC、惠普、甲骨文6家在大连开展外包业务。日本几乎所有大软件公司都在大连开展了针对国外客户的服务外包业务。现在,国内软件出口排名前三位的企业东软、华信、海辉都在大连设有企业;总投资60亿美元的大连芯片厂是英特尔在全球第八个、亚洲第一个300毫米晶圆厂,预计在2010年投产。
大连邻近日本、韩国,这就使得我们拥有了面向日韩发展外包的优势。若论软件的研发能力,大连不如北京、上海,但在软件产业发展的国际化上,大连从一开始就抢占了先机。国际化既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优势。
另外,我们还采取官助民办的办法,官助就是在产业规划、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推进方面,政府全力以赴推进。民办就是软件基地的开发、招商引资、商务配套、对软件企业的专业化管理,都是由一个独立的公司按照市场原则来操作。
官助民办有利于调动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让企业走在前面开发,效果很好。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服务外包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对人力资源的旺盛需求。人才结构问题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软件专业毕业生求职难,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夏德仁:举个例子,IBM公司来大连后,一张口就要2万名软件人才,这让我们感觉到软件人才的捉襟见肘。从大连软件企业现状看,目前制约企业扩大规模和效益的主要问题就是订单充裕、人才缺乏。为此,我们将在大连高新区建设安博(大连)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基地建成后,每年可培养2万名合格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